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空前的经济浩劫下,毛主席的经济政策成功破局!

教员的追随者 · 2024-03-09 · 来源:鲲鹏击浪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说到底,谁给了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真心实意的实际利益和嘘寒问暖的幸福感,谁把人民群众当人看,那人民群众就愿意做谁的墙,给谁遮挡枪林弹雨,为其筑牢任什么力量也打不破“铜墙铁壁”。

  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再伟大口号和梦想,都必须要有具体的政策行动来落实,尤其是经济建设政策。

  

  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起,严重的经济建设斗争就伴随着军事围剿存在着。翻开《毛选》第一卷井冈山时期的文章,就显而易见,如1928年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就提到:“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井冈山的斗争》中更是讲了经济建设于革命战争的重要性。

  当时的红色政权的经济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全中国卷入经济浩劫,数万万民众陷入饥寒交迫的困难地位。最无耻的国民党军阀,在他们自己统治的区域内弄到差不多民穷财尽的地步,还天天造谣,说红色区域如何破坏不堪。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破坏红色区域,破坏正在前进的红色区域的经济建设工作,破坏已经得到解放的千百万工农民众的福利。他们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

  一句话,当时的红色中国,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毛主席强烈呼吁边界党要解决经济问题,并号召每个党员思考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这也说明,当时主席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具体政策也是在思考探索中,并不是很成熟的。

  经过几年的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斗争,毛主席关于红色经济建设也有了丰富地经验和实践的成果,于是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红色经济建设政策来真正解决红色政权发展中的经济问题。

  你看,毛主席对红色经济建设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是五年时间的实践的,是下了苦功夫的。这就是主席后来写的《实践论》中说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人人都知道胜利是根本,人人都想着敲锣打鼓就胜利。这是人心人性使然。但往往思想认识跟不上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停滞不前,抱残守缺者众。

  就像当时在中央苏区,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毛主席就揭露和批评了两种人的错误思想:当时有人说红军只管打仗就行了,也有人说先集中精力搞建设,但是主席说,你们的想法很危险,都不对啊同志们。

  红军只管发展军事战争推翻旧政权,这没错,但是只管如此,就会忽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就会造成民贫民疲,这是共产党初心吗?不是。如果只管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改善生活,那军事战争,苏区战斗力就会被削弱,最终将会被蒋介石政权埋葬,连红色政权都没了,拿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这就是小仁政。

  而毛主席提出和推选的是大仁政,就是将军事战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当前解决军事战争是中心任务,经济建设必须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为着它,环绕着它。

  只要红军军事战争取得胜利,就能巩固苏区人民群众的信心,而发展苏区的经济,让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红军才能专心一意地去打敌人,人民群众才会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支持红军、支持苏区政府、支持党组织。

  这样一来,红军的军事胜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胜利成果,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又保障了红军的后勤和兵员。

  军事战争和经济建设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就这点认识,当时的红军队伍中,却存很多人认识不到这点。难怪主席后来在《实践论》中写道: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如同上面已经说到的,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

  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真理啊,不服不行!

  二

  搞清楚了经济建设和军事战争的关系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发展经济的问题了。

  毛主席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是有具体的建议的,我们看看原文:

  一方面要使我们的粮食,在红色区域内由有余的地方流通到不足的地方,不使有的地方成了堆,有的地方买不到,有的地方价格过低,有的地方价格又过高;一方面要把我区多余的粮食,有计划地(不是无限制地)运输出口,不受奸商的中间剥削,从白区购买必需品进来。

  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当时苏区经济发生区域不平衡,而且随着军事围剿,奸商中间盘剥,交通运输和地方工作同志的思想等问题影响,苏区物资流通性极差,没有统一大大市场。针对这点,主席建议各位同志回到地方,要想尽一切办法,打通苏区的货物流通,盘活苏区内部的经济活力。

  另一点就是大家要努力去恢复钨砂、木头、樟脑、纸张、烟叶、夏布、香菇、薄荷油等特产过去的产量,并把它们大批地输出到白区去。这些物品是白区需要的,也就是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如果能把苏区的物品销售出去,不仅能换到武器和药品等必需品,还能赚到资金,获得数额庞大的经济增量。

  归根结底,在中央苏区,发展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打通苏区内外大循环,造成统一大市场,是经济建设的两条腿,必须同时走路,协调一致,缺一不可。

  而要打通苏区经济的内外循环,就必须在正确的经济原则下,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找到经济建设的主体,落实好党的经济政策。具体怎么办呢?

  毛主席在《我们的经济政策》指出了:

  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这段话,不仅指出了当时红色经济建设的原则问题,更给出了打通苏区经济内外循环的经济主体:国营经济、私人经济、工农经济(合作经济)。

  这些经济体的中心任务就是负责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为了把这一经济原则和中心任务落实下去,当时的苏区成立了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中华苏维埃国家钨砂公司等国营经济单位,负责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国营经济是托底,是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政权稳固的保证,也是经济建设的领导力量。

  私人经济负责苏区的生活和日常的进出口生意,都是小规模经营。当时的私人经济体量是很庞大的,私人经济,不待说,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之所以允许和保护其发展,是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

  为了保护苏区的私人经济,毛主席提出一个观点:

  “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

  一句话,法无禁止皆可为,要给私人经济开绿灯。

  而工农经济又是国营经济、私人经济的重要补充。

  为了发展国营经济和帮助合作社经济,当时的苏区在群众的拥护下,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资金问题。同时规定了财政政策,一方面为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发行纸币,单纯财政需要次之,另一方面,节省为方针,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

  对于这三个经济主体的政策,毛主席在文中有这样的观点:

  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所以,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

  确保苏区的国营经济、私人经济和工农经济三大主体地位并保证其健康发展,就能把苏区的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合起来的国民经济盘活,稳住革命基本盘,成功破局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封锁,走出空前经济浩劫危机,转危为机。

  三

  毛主席的经济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从大仁政的立场出发,既要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其精神获得感,也要确保革命战争的胜利,综合平衡好军事战争和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百姓事无小事,但发展经济,关心群众生活却都是小事,就是吃穿住行,婚丧嫁娶,医疗教育等等。

  一句话,就是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其是极其实际的,他们是会用脚投票的。

  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关心群众生活,搞经济建设,就是经济发展了一点,老百姓手里有点钱了,可是心里有气,不舒服,气出不了,就要出事。

  主席发出了号召,还郑重对党员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提出了四连问,拷问内心,直击灵魂:

  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就这样,苏区经济建设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革命胜利为目的,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条件为原则,以经济政策为指导形成了三大经济主体通过内外循环发展经济、红军因经济发展不断胜利、苏区政府为人民服务辅助军事和经济的三位一体布局。

  至此,一个经济建设的正向闭环形成了,一套经济建设的完整可行的政策体系落地了。

  任何经济政策都不可能是完备的,只能是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即便是当时,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为了防止当时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健康发展,毛主席还给当时的经济政策打了补丁:

  必须落实劳动法,改善工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必须坚持群众检举运动,揭发政府工作人员的某些不良行为,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只有真正做到了这里,真正的经济和军事才结合统一起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红色政权的利益才真正统一了起来。整个苏区变成了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人民长城。

  难怪毛主席喊出:

  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只有这样,也只有做到这点,毛主席才自信地写道: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也只有做到这点,哪怕革命力量再弱小,反动势力再强大,毛主席都始终坚信中国革命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说到底,谁给了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真心实意的实际利益和嘘寒问暖的幸福感,谁把人民群众当人看,那人民群众就愿意做谁的墙,给谁遮挡枪林弹雨,为其筑牢任什么力量也打不破“铜墙铁壁”。

  是为读《毛选》第一卷之《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而写。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公知极右派们要将中国引向何方?
  2. 妖魔化毛主席,是蚍蜉撼大树!
  3. 意识形态暗战涌动:毛星火“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吗?
  4. 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5. 中国人民信这个邪吗?
  6. 起诉莫言:被人肉威胁人身安全,下午已报警
  7. 为了给诺贝尔文学奖正名,他们开启了疯狂抹黑模式
  8. 毛教员语录“妇女能顶半边天”登上热搜,说明了什么?
  9. 凭什么好人就要被人拿枪指到?
  10. 《周处除三害》| 在小恶、中恶和大恶之上,还有巨恶?
  1. 可怕的不是莫言,可怕的是各高校邀请他巡回演讲
  2. 叶方青:对私有制,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3. 努力了一辈子,终于“上了餐桌”
  4. 刘继明|谈“起诉莫言事件”的最大看点
  5. 吴铭|胡编的敌友观,对我们是个提醒
  6. 国际政治生态的重大变化?
  7. 这才是代表人民的好声音!
  8. 毛主席这29个字,绝了!
  9. 这样的教授,没资格评价伟人,会出丑的!
  10. 你们把首富都逼急了
  1. 毛主席晚年为什么要发动那场群众运动?
  2. 赵磊:不反思私有化改制,何以“解放思想”?——评《漫长的季节》
  3. 为什么湖南省委发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却吓坏了西方媒体?
  4. 刘继明论莫言
  5. 他们看到问题了?
  6. 郭建波:关于二月镇反的历史考察
  7. 子午|怀念宗庆后?比烂的结果……
  8. 美国又驻军我国金门,台当局又杀害大陆渔民!我们该如何回击?
  9. 欧洲金靴|站台“赵世子”,请别太离谱
  10. 可怕的不是莫言,可怕的是各高校邀请他巡回演讲
  1. 看看“大锅饭”养了一批什么样的干部!
  2. 努力了一辈子,终于“上了餐桌”
  3. 可怕的不是莫言,可怕的是各高校邀请他巡回演讲
  4. 胡懋仁:当年的工资购买力一定就比今天的工资购买力更高吗
  5. 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6. 你们把首富都逼急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