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到北京市的西南郊,访问了一九五八年八月毛主席亲自视察过的芦沟桥人民公社。
在芦沟桥头,我们登高远望,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立刻映入眼帘:一群群的男女社员,在田间欢快地劳动;一片片工整的菜畦,长满了蔬菜;一丘丘茂盛的水稻,迎风翻着碧浪;一条条平坦的马路上,不时有满载新鲜蔬菜的汽车驶向城里;高压电线和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层层绿树掩映着一幢幢新砖瓦房;永定河水从大桥下面乖乖地流过……
这是多么美好富饶的地方!然而,在解放前这里却是:
“芦沟桥下黄水流,流不尽穷人心头愁。卖儿卖女肚难饱,苦难日子何时休?”
在历史上,永定河叫无定河:一到雨季,洪水从黄土高原上奔腾而来,经常泛滥成灾。尤其是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官僚买办地主阶级的长期压榨和掠夺,使芦沟桥一带的人民灾难深重,生活十分悲惨。
解放后,芦沟桥地区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逐步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国家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拦蓄洪水,下游加筑了河堤,终于把洪水驯服了,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民公社以它的巨大力量,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百孔千疮一扫而光,并按照宏伟的规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个公社又叫芦沟桥中罗(罗马尼亚)友好人民公社。它位于永定河左岸,北面与玉渊潭公社毗连,有二十一个生产大队,一百四十五个生产队,四万六千多农业人口,以经营蔬菜生产为主,全公社三万多亩耕地中有两万多亩是菜园。
去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公社仍然获得了丰收,向国家提供商品菜两亿二千多万斤,提供肉猪两万二千八百多头,比人民公社建立前的一九五七年分别增长了一倍和八倍。
此外,还交售了著名的“北京填鸭”十七万八千只,水果五十多万斤。今年上半年这里持续干旱,但蔬菜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两成以上。社员们兴奋地说,这样的大旱,我们要不是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不是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谁能抗得过!
公社的一位同志,打开一张公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图,一边指画着,一边告诉我们:在公社成立前的一九五七年,西部永定河沿岸还有大片的乱石沙滩,中部有几十座占地面积很大的乱坟岗,东南部有一段段的土城墙和好些芦苇荡,南部尽是盐碱涝注地。
那时候,人们一心要改造这些地方,农业生产合作社却没有足够的力量。芦沟桥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公社党委制定了统一规划,组织广大群众把这些坑坑洼注、乱坟岗和芦苇荡逐步改造成面积总共有五千多亩的良田和果园。果园大队是突出的一例。
当我们走进果园大队的大片果园的时候,见到好些社员正在又说又唱地采摘早熟苹果和李子。果园大队党总支委员、第二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孙德禄,跟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片果园的历史。
原来,这一带是永定河的旧河床,解放前是采石挖沙的沙石场。多年的采掘,使得这里形成许许多多的大坑和乱石堆,一片荒凉。一九六二年春天,芦沟桥公社党委发出“把荒滩变果园”的号召,广大干部和社员热烈响应。公社党委决定由公社投资一百万元,来彻底改造永定河滩,并把它建成果园。
说干就干,一台台推土机开进了荒滩,整整推了一年才把这大片乱石河滩推平。接着,公社党委又从各个生产大队抽调一批青壮年,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开进了荒滩。
现年七十多岁,老雇农出身的孙德禄,就是最早带领大家来开辟果园的。那时候,河滩上没有房子,大家吃住都很困难。他们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河滩上用旧席子搭窝棚住在里面。
有些人每天要走好多里路到芦沟桥镇上去住宿。他们头两年的主要任务是挖树坑,每个树坑要挖一米二见方,取出沙石,再从远处运来好土填上。寒冬腊月,河滩上北风劲吹,手脚都冻裂了;夏天烈日当空,沙石烫人,黑夜蚊子咬得人睡不着觉。但是,大家越干越欢,没人叫苦。
一九六五年,这里修了水井和灌溉渠道,栽上了果树。公社又从山东烟台和辽宁等地请来十多名师傅,传授果树栽培技术。后来,他们陆续地盖了一批公用建筑物和住房,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正式建立了果园大队。
现在,这里有苹果、桃、梨、李子和葡萄等果树一千四百多亩,已经年产水果五、六十万斤。他们还生产了一部分蔬菜和粮食。孙德禄乐呵呵地说:“这仅仅是开头。”目前,全公社共有果园一千八百多亩,相当于公社建立前一年的果园面积的十二倍。预计到一九八〇年,只是果园大队的水果产量就将增加到二百万斤。
这个公社的东南部,是个“老菜区”,有六个生产大队。但是,从前这里沟壑纵横,还有三千多亩芦苇荡。一九六五年秋后,这里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家决定扩大菜田面积,发展蔬菜生产。
在公社统一领导下,几个大队团结协作,大战芦苇荡,用铁锨大镐深挖一尺半,把芦苇根子一截一截地挖出来,再用土把芦苇荡填平;同时,打井修渠。他们苦干了一秋一冬,平整出了三千多亩土地。就是这样,许多昔日的芦苇荡,被改造成为每亩年产万斤菜的菜园。
在这个公社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在小屯大队,过去存在千百年的几十个乱坟岗地,也变成了百菜竟长的新菜园。在周庄子一带,连过去所谓“蛤蟆撒泡尿也成灾”的盐碱涝洼地,都变成了盛产稻谷的水稻田。
芦沟桥人民公社虽然是“老菜区”,但是在解放前水浇地面积不过几千亩,只是地主、富农有面积不大的菜园。那时候浇地,主要靠手摇辘轳、吊杆提水,每亩菜园一年生产蔬菜千把斤。直到人民公社建立以前的一九五七年,这里的耕地还有一半是早地。
人民公社的建立,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公社党委把广大群众更好地组织起来,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兴办了高级农业社时期还不能举办的水利事业。他们有计划地修成总长三十里的七条灌渠,引来了永定河水灌溉农田;又开挖总长六十里的三条排水渠,根除了内涝;新打机井五百多眼,自筹资金架设低压线路三百四十里,使三万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电力灌溉。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菜园面积不断扩大。人民公社建立以前的一九五七年,西部的芦沟桥、小瓦窑、张仪村等五个大队还根本没有蔬菜生产。人民公社建立以后,这种情况改变了。公社党委组织东部老菜队的三十多名老菜农到西部传授种菜技术,只过了三、四年,蔬菜生产就普遍地发展起来。现在,芦沟桥人民公社成为首都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全公社菜田面积稳定在两万二千亩,蔬菜总产量占北京全市蔬菜总销售量的七分之一,全年生产和供应市场的新鲜蔬菜由几十种增加到了一百多种。
在公社科学技术推广站里,老技术员蒋绍昌告诉我们,人民公社化以后,建立了科技推广站,为科学种田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就拿西红柿来说,当地品种早就混杂退化。一九七一年,科技推广站把当地和从外地引进的三十多个西红柿品种进行分类对比试验,现在选育出了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西红柿新品种,为排开西红柿的栽培期和保证均衡上市创造了条件。
公社科技推广站已经为生产队提供各种蔬菜良种三十多万斤,在试验田里还有二百多个品种的蔬菜正在试种。全公社有九个生产大队也建立了这样的科技推广站。目前,大队所种植的蔬菜品种有百分之九十五能够自己繁殖。
这里无霜期只有一百九十天。过去,冬季供应市场的蔬菜主要是贮藏的大白菜和萝卜等“大路菜”。现在,芦沟桥人民公社为了发展冬季蔬菜生产,已经建造温室一千五百多间,超过了解放初期北京市全郊区温室面积的总和;有阳畦三万五千多个,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倍;还新建成塑料薄膜温室一千五百多间。有了这些设备,加上科学栽培管理,使得现在冬季蔬菜生产,和春秋天一样繁荣兴旺。
人民公社不仅使这里的自然面貌和蔬菜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更为重要得多的是它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干部和社员,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胸怀革命全局,不分寒冬酷暑,一年四季为革命种菜。
岳各庄大队党总支副书记田德顺,当年毛主席来视察时和他亲切地谈过话。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越干越有劲头。他把家从条件好的生产队主动地搬到条件差的生产队,带领社员苦干三年,改变了生产条件。他从农科院找来十七粒良种架豆,经过四年七次精心试种和繁殖,目前北京郊区已经在普遍种植这种嫩脆肥大、味道鲜美的架豆了。
近两三年来,岳各庄大队党总支以批林整风为纲,深人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带领群众回顾毛主席视察以来他们走过的道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修正主义路线。同时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开展了“四破四立”活动,即:
破“闯淡季吃亏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破自由种植,立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的思想;
破看价上市立从工农兵需要出发,保证均衡供应的思想;
破农商两条心,立工农团结为人民的思想。
经过多次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广大社员进一步提高了为革命种菜的自觉性。现在,他们种的菜,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一茬接一茬。架豆过去一年种两次,现在种五次;黄瓜由一年三茬增加到七茬。
周庄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党支部书记经常到市区的蔬菜站调查了解情况,党支部副书记还亲自到市场去卖菜,了解城市居民究竟喜欢吃什么菜。他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要,组织蔬菜生产。即使在雪花纷飞的寒冬,他们也生产出大量的黄瓜、扁豆、西红柿和青韭等供应市场。今年他们又新增加了团生菜、苋菜、荠菜和香葱等十多个细小品种。他们千方百计,使得首都人民能够吃到自己喜爱吃的新鲜蔬菜。
据芦沟桥人民公社党委负责人介绍,现在这个公社的公共积累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近三倍。人民公社化以前没有一个社队办的工业企业,现在公社有电机厂、汽车拖拉机修配厂、农具厂等七个社办工业企业,大队还新建了十二个综合工厂。
这些社、队办的工业企业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一九五七年,这里只有拖拉机三台、汽车四辆,现在全公社有大中型拖拉机三十八台、手扶拖拉机一百多台、汽车八十四辆,还有其他各种农业机械两千多台。
这些家当都是公社自己拿钱购置的,没向国家要过贷款。现在,这个公社一年农业用电达到一万七千多度,平均每亩农田施化肥一百二十多斤,都比人民公社建立以前增加了十倍。
在北京广安门通往丰台的大马路南侧,有一座两层楼房的医院,这是芦沟桥人民公社一九七〇年底自己投资三十万元新建设起来的卫生院。它设有内科、外科、中医、妇产科等十三个科室,四十张病床,共有医务人员五十多名,设备比较齐全,有不少现代化的医疗器械,不仅能治各种常见病,象阑尾炎、疝气和胆囊切除、胃切除等手术,都能顺利进行。
他们还能自己制造丸、散、膏、丹等七十八种中药和五十多种西药。公社卫生院的建立,把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提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这个公社的每个生产队都有“赤脚医生”,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卫生所,全公社共有医务人员四百九十多名比人民公社化以前增加了十几倍,社员看病吃药极为方便。
文教事业发展也很迅速。现在,小学由人民公社化以前的五所增加到十九所,中学由人民公社化以前的两所增加到五所,现有中、小学学生一万八千多名,比人民公社以前增加了二点四倍。此外,公社境内有八十多个商店,社员买东西非常方便。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员收入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个公社的社员存款,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十八倍。社员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仅举毛主席视察过的小屯大队为例,这个大队共五百一十六户,有四百九十八户盖了新砖瓦房一千九百九十间,其中一千三百三十间是一九五七年以后建造的。
人民公社建立以前,小屯大队没有一台收音机,现在有收音机四百五十台;高级社时,全队有手表五只、缝纫机一架、自行车二百五十辆,现在全队共有手表二百一十只、缝纫机九十一架、自行车七百五十辆。
而就社员的生活情况来说,小屯大队只是二十一个大队中普通的一个大队。时间只过去十五年,然而,芦沟桥人民公社和我国大多数的农村人民公社一样,以它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优越性。
十五年间,它在党的领导下,使我国农村面貌所发生的变化,远远地超过以往好多个世纪。但是“这仅仅是开头”。广大干部和社员牢记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好”以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的教导,向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继续奋勇前进。
刘印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