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杨陵公社走过了十五年的战斗历程。十五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这个公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依靠群众,改天换地,革命和生产呈现一派崭新的面貌。
万亩沙滩变良田
杨陵公社南部,紧靠渭河,过去有一个十四里长的桥头滩。“桥头滩,风起沙遮天,洪水一来不见田。”
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人民群众走上了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当时,渭河沿岸的东、西桥头、永安村、穆家寨、淡家堡等五个村社,曾先后几次治滩防洪,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都是小村、小社,人少力薄始终未能根治水害,彻底改变沙滩的面貌。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杨陵人民公社成立了。这个有三十三个大队、一百五十六个生产队,四万多人,六万多亩耕地的公社,发挥“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
这年冬天,在公社领导下,东、西桥头两个大队联合起来,一千多名男女社员首战桥头滩。人们顶风雪、冒严寒,小车推,担子担,苦干一个冬天,筑起了一条拦洪大坝,并栽上树,保护了部分良田。
首战桥头滩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公社干部群众的斗志。他们说:“过去龙王只能欺侮小村,小社,今天,我们成立了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就要牵着它的鼻子走!”
一九六四年,在蓬勃兴起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沿河各大队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防洪治滩造良田的战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公社党委带领群众,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战斗节节取得胜利。
一九七〇年冬天,公社党委书记亲自带上“土专家”和大队干部,跑遍桥头滩,察看地形和水势,制定出改造桥头滩的新规划。全社三千多名干部和群众,扛上工具,顶着寒风,在滩上安营下寨。
公社农具修配厂的工人同志组织起小分队,身背工具来到工地;亲人解放军也赶来参加战斗;商业职工和医务人员也送货、送医到工地;全社五千多名师生也行动起来,为工程拣石头;公社把办公室也搬到了工地。
大堤上下,红旗似海,歌声如潮,桥头滩呈现出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千军万马经过一冬春的战斗,筑成了十多华里长的防洪大堤,修成十四座石坝、三十五座柳坝,改沙造田五千七百多亩,植树造林八百多亩,又保护了四千多亩老滩地。从此,滔滔渭水依照人民的意志,驯服地向东流去,万亩沙滩变成了良田。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全公社粮食棉花产量逐年增加。一九六五年粮食亩产跨过“黄河”,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过“长江”,棉花亩产达《纲要》。从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公社每年平均向国家贡献五百七十多万斤粮食和七十多万斤皮棉。
机械化事业大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人民公社化,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十多年来,杨陵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兴办社队工业,大搞群众性的农具改革活动,使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在全公社共有混合拖拉机三十八台,机耕面积达到全部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耙地、播种、中耕等农活也都不同程度地用上了机械;共有大口井、高原深井三十四眼,抽水站三处,渠井使用水泵一百二十七台,电力水车六十五部,机灌面积达三万一千多亩,占灌溉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此外,在农副产品加工、运输、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杨陵公社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精神鼓舞下,这个公社的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农业技术改革的热潮,一举办起了拖拉机站、农具修配厂,为大办机械化事业打下了物质技术基础。
但是,后来由于“物质刺激”、“利润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社办企业一度偏离了为农业服务的正确方向,影响了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群众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端正了社办企业的方向。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农业机械化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过程中,这个公社批判了那种“国家不支援,机械化没法办”的错误思想,坚决走自力更生办机械化的路子。他们兴办的农具修造厂,就是突出的一例。
起初,只有几个铁、木匠,用小车推来一盘烘炉,找来几把钳子,就在一间破草房里“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那时,人人心里一团火,没有灶,自带干粮,开水泡馍。房小无床,就在炉边打铺过夜。他们就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现在成了一个具有五个车间、十一台车床,能修能造电动机、喷雾器等农机具的综合厂。
公社还采取“大厂下蛋,小厂扩建,无厂创办”的办法,又先后办起车辆修造、电器修造、拖拉机站等二十一个厂(站)。这些厂(站)可制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电动机、水泵等十二种比较大的农机具,修配项目已增加到二十五种。社办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机器,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
五业并举展新容
杨陵公社党委在领导农业生产中,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充分利用全公社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出现了农、林、牧、副、渔齐发展的新面貌。
这个公社原来有一面荒坡,面积有两千多亩。公社化以后,广大干部、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起了一道道台田,栽上了一排排树木。现在坡上的杨槐、翠柏以及苹果、核桃等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春天绿满坡,秋来飘果香。
在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其他各业也得到发展。畜牧业发展很快,成绩显著。现有良种马二百二十多匹,大家畜发展到三千五百多头,养猪存栏每户平均达到二点五头。在副业生产方面,社、队还办起了粉坊、油坊等农副产品加工场(厂)近百个。油料、烤烟、麻类、药材和养蜂、养鱼等都逐步发展起来。一九六八年以来,全公社多种经营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机械化事业提供了一百三十多万元的资金。
中共武功县委通讯组
(载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一日《陕西日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