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的伟大指示十五周年的前夕,我们访问了田阳县田州人民公社。
田州,是我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那塘大队所在地。今年春,那塘大队的先进事迹在全自治区传开以后,田州公社的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进一步掀起了学大寨,赶那塘的群众运动。
全公社广大壮、汉族社员坚持以批修整风为纲,大干快干,战胜了多雨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了今年早稻新丰收。全公社九个大队,队队增产,多种经营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我们来到田州时,正是“双抢”大忙季节,只见这块当年红七军留下足迹的土地上,小伙子们驾驶着拖拉机来回奔驰,姑娘们操着插秧机忙个不停;晒场上电动打谷机隆隆作响,金黄的稻谷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一条条高压线穿过各个村庄和田垌;从水库和电灌站引来的潺潺流水,灌溉着茁壮的禾苗和绿色的蔗林;村边的猪栏内,一头头肥猪滚瓜溜圆,还有那一张张水塘里鱼跃鸭叫,非常热闹。
好一派喜人的兴旺景象!
公社党委一位负责同志兴奋地对我们说:“这都是人民公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啊!”接着,他满怀激情地介绍了田州公社的战斗历程。
人民公社就是好
田州人民公社成立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田州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田州地处右江盆地,方圆一百平方公里,滚滚的右江贯穿西东,百东河、磺桑江流经其间。全社有九个大队,聚居着两万五千多壮、汉族人民,耕种四万多亩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是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
但是,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这里的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片的耕地都是“望天田”。有首民谣:“右江河水白白流,岸上庄稼旱枯焦;地主逼债似虎狼,劳动人民受煎熬”,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一九四三年大旱,稻田大片失收,不少人家流离失所逃荒要饭。当时二百七十九户的平坡村,就有二百七十三户逃往他乡,有十三户卖儿卖女,有八人沦为乞丐,有四人在逃荒路上饿死。
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田州人民开始进行水利建设。但是,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规模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感不足,要兴建较大的水利工程仍然无能为力。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人多力量大,加上国家支援,兴建了一个个水利工程,保水田由一九五七年的五千多亩增加到一九七二年的三万亩,实现了每人一亩多保水田,给粮食高产稳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公社成立前,这里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多斤,林、牧、副、渔发展缓慢。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生产条件大大改变,粮食生产迅速发展,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跨了《纲要》,从一九六八年起,连续五年亩产超千斤。
一九七二年,虽然遇到严重干旱,仍然获得丰收,全公社粮食总产量达到四千一百三十多万斤,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五十三斤,每人有粮一千六百零四斤,比公社化前的一九五七年增加三点八五倍。甘蔗总产三万一千多吨,平均每人产蔗一点二吨,总产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五点六倍。每人有猪一点零五头。
随着生产的发展,田州公社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一九七二年交售给国家粮食一千八百零八万斤(平均每户交售三千五百九十四斤,每人交售七百零二斤),等于一九五七年粮食总产量的二点一七倍,其中仅那塘大队一年就向国家交售粮食二百七十八万一千八百多斤。
建社十五年来,全公社共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亿二千三百多万斤。去年卖给国家甘蔗二万五千多吨,相当于一九五七年甘蔗总产量的五倍。十五年来总共卖给国家甘蔗二十万一千多吨。去年卖给国家生猪四千七百多头。
由于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公共积累的不断增加,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公社化前,这里没有一台拖拉机。公社化后,他们用公共积累购买了中型拖拉机四十一台,小型拖拉机五台,购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粉碎机、碾米机、切蔓机、打浆机、降雨机等共二千一百八十六台,基本上实现了耕作、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机耕面积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其中那塘大队的机耕面积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多少年来人们盼望的“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插秧不弯腰,舂米不用臼”的美好日子,在有了人民公社的今天,终于实现了。
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过的是“糠菜半年粮,荒年饿断肠”的悲惨生活。解放后,特别是建立人民公社以后,这种情形根本改变了。
从一九六六年起,田州公社社员平均每人口粮六百斤,去年年终分配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三十七元。现在,集体储备粮有一百多万斤,户户有余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有存款,存款总额达六十多万元。过去被称为“长工村”的隆平大队那豆生产队,公社化以来,集体生产一年比一年高,社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去年这个队社员平均每人收入现金一百五十二元,全队五十四户贫下中农和中农,已有五十三户住上了新瓦房;买缝纫机十架,自行车十五架,钟表三十五只;有四十九户在银行有存款。每当社员们回顾这些巨大变化时,都从心底里欢呼: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
征服自然显威力
昔日一穷二白的田州,如今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靠什么得来的呢?广大贫下中农说,靠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社大人多力量大,征服自然显威力,斗山山献宝,斗水水低头。
一九五八年,田州人民公社成立后,在总路线、大跃进的鼓舞下,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协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变干旱面貌。除了抽调一部分劳动力,参加百色地区兴建的百东河大型水库工程外,还组织大批劳动力投入本公社兴修水利的战斗。凤马电灌站就是公社成立以来建成的十七个电灌站中的一个。
凤马大队党支书、壮族干部覃英杰带我们参观了凤马电灌站。只见一艘二十米长的大船浮在滔滔的右江水面上,船上装着五台电动抽水机,装机容量三百七十五瓦,五条长达二十九米的黑色大水管,像五条巨龙从江水里直攀到江岸上来。壮族机手张任江一按电钮,五条大水管立即喷出一股股白浪,注入干渠,流进田里,社员们正在开动拖拉机抢犁抢耙晚稻田。
“全靠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公社架金桥,我们才能兴建这样大的电灌站啊!”覃英杰指着电灌站激动地对我们说。接着,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兴建这座电灌站的经过。
原来,凤马大队的田都在右江岸上,全是望天田。祖祖辈辈,人们就盼望从右江引水灌田。可是,这个理想不仅在旧社会无法实现,就是在合作化时期,由于社小力量小,也没有办成。直到建立了人民公社以后,一九六三年冬,在国家大力支援和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受益大小、合理分担的互利原则,组织了凤马、龙河、隆平、定律四个大队的大协作,才兴建了这个电灌站。
当时,正当广大社员破土动工的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跳出来散布“建电灌站是‘劳民伤财’,不如上山搞副业捞现钱来得快”的谬论,煽动一些社员上山搞副业单干,妄图使建站工作陷于瘫痪。
在这关键时刻,公社党委及时组织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使大家擦亮了眼睛,与阶级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坚定地说:“建电灌站,不是什么劳民伤财,而是万年大计。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和各大队兄弟社员一起,硬要把河水引上岸来灌田,让它永远为子孙后代造福!”
就这样,四个大队三千多干部和社员群众战严寒,沐冷雨,早出晚归,大干苦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只用三个多月,就提前完成了建站施工任务。还开挖了一条干渠和六条分渠,共长三十里。使凤马、龙河、隆平、定律四个大队一万三千多亩望天田,从此变成了保水田。
十五年来,田州公社的广大社员就这样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先后建成了七个山塘水库,和十七个总装机容量九百二十一瓦的电灌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又继续搞好水利工程配套,实现排灌分家,挖通了十二条较大的排洪渠道,建了四百多个斗门和闸门,使全公社三万亩望天田全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还使六千三百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过去“三天无雨田开裂,百里平川禾枯焦”的苦旱地区,如今变成了“吊死雷公不怕旱,年年丰收夺高产”的渔米之乡。
解决水的问题以后,他们又紧张地投入改造低产田的战斗。原来这个公社三万亩水田中,有九千多亩是低产田,两造亩产只有四、五百斤。从一九六五年起,公社党委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抓这些低产田的改土工作。经过八年来的艰苦奋战,已有八千多亩低产田得到了改造,粮食产量普遍增加一倍以上,为实现大面积的平衡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的路线指航向
人民公社无限好,党的路线指航向!十五年来,田州人民公社农业生产飞跃发展,正是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的结果,是不断与阶级敌人斗,与修正主义路线斗,与错误思想斗才得来的。
田州公社党委负责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来,公社不仅在政治思想领域,经历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而且在经济领域,同样经历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就拿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来说,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以三东大队为例:
这个大队地处右江河畔,土质肥沃,既适宜种双季稻,又适宜发展甘蔗和其他经济作物。公社化初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后来,由于受到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丢粮种蔗。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煽动社员搞私捞。结果粮食生产上不去,多种经营也得不到发展,成为全公社有名的后进队。
一九六四年冬,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帮助下,三东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开展了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大讲村史、家史和个人成长史,进一步认清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真理,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在此基础上,大队党支部狠抓阶级斗争,揭发和批斗了一小撮破坏农业学大寨的阶级敌人;检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落实情况;批判了“自由种植”、“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倾向,坚持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为了抓好粮食生产,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大搞水利建设,和六联、兴城等大队联合建成了两个电灌站,使双季稻种植面积,由一九六三年的二百七十亩扩大到一九六五年的一千六百多亩。与此同时,他们又把一千五百亩的河边地种上甘蔗和花生。
一九六五年,粮蔗都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三年的十八万斤猛增到一百零八万斤;甘蔗平均亩产由一点二吨提高到二点八吨。脱掉了粮食统销帽,第一次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
在三东大队的带动下,田州公社的粮食连年获得丰收,林、牧、副、渔各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并没有结束。
克服了“自由种植”、“金钱挂帅”的错误倾向之后,又出现了“单打一"思想。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放松了对多种经营的领导,致使一九七〇年和一九七一年甘蔗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比过去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养猪、种菜等多种经营项目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一九七一年冬,在批修整风运动中,公社党委针对这个问题,组织社、队干部进行开门整风。他们联系几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再一次学习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批判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对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反复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人心。隆平大队党支部,自觉地克服“单打一”思想,在保证粮食有足够的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把原来改种水稻的二百亩沙洲地又改回来种上甘蔗。并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开展科学种田活动,使农、林、牧、副、渔获得了全面发展。
一九七二年,这个大队三千零三十六亩双季稻,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六百二十斤,比上一年增加二百二十六斤,种植的一千五百一十亩甘蔗,平均亩产五点二吨,比上一年增加零点七吨,还大力发展养猪、养鱼和林业生产,成为全公社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先进大队。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路线教育,结出硕果。一九七二年,全公社粮食和多种经营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粮食、甘蔗、生猪、鲜鱼、蔬菜和造林等都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喜看田州新面貌,社员个个尽开颜。毛主席指引的公社路啊,真是越走越宽广,一步更上一层天!各族贫下中农社员热情奔放地唱道:社会主义道路闪金光,人民公社力量强,社员生活步步高,毛主席给我们搭了幸福桥!
百色地区革委会
田阳县革委会报道组
《广西日报》记者
(载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广西日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