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瑶族自治县七十万各族人民,在改造大石山区的斗争中,表现出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概,充分显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力量。不久前,我们重访这个县的下坳公社,再一次受到了生动的路线教育。
人民公社能胜天 大石山区换新颜
下坳人民公社成立十五年了。十五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来到的时候,许多贫下中农怀着激动的心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旱年的不同情景:
一九四四年,这里天旱四十天,粮食大部失收,许多贫农卖儿卖女,外出逃荒。
一九五四年,又遇春旱,已经组织起来的各族人民,挑水抗旱,点水播种,但因社小劳力少,抗御严重灾害的能力很低,粮食作物还是受灾减产,吃了不少国家救济粮。
一九七二年,这里持续六个月没下透雨,旱情远远超过以上两次,但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粮食产量比丰收的一九七一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九,创造了大旱大干大增产的奇迹。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民公社的强大生命力!
下坳,处在都安与河池、宜山等县交界的三角地带,阶级斗争复杂,自然条件很差,一个个锅底形弄场,三天不雨地干裂,一场大雨变水塘。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山腰石缝里,碗一块,瓢一块,跑土,跑水,跑肥,种一坡,收一箩。
在旧社会,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下坳是个苦地方,十年辛苦九年荒;地主逼债似虎狼,穷人含泪走他乡。”解放后,特别是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广大社员群众,依靠公社的集体力量,开凿穿山隧洞二十七个(已打通十九个),开发地下水三处,修建山塘水柜九百三十多个,加上机械排灌设施,使保水田、水浇地面积增加了八倍多,还砌起七千三百多亩水平梯地。
水变,地变,产量变。一九七二年全社粮食亩产超千斤,每人有粮八百七十八斤,总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二点八倍,实现了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全社为国家提供粮食三百一十六万斤,社员每人平均收入九十一元,分得口粮六百多斤。
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带来了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百分之十,现在达到百分之九十四。解放前在这偏僻山乡,贫苦农民生病只好求神拜佛。如今,公社有卫生院,大队有卫生所,生产队有卫生员,全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社员求医治病有了保障。贫农女社员谭仁飞腹部长了八十斤重的大肿瘤,公社卫生院的医生翻山过岭来到她家,为她动了手术,使她恢复了健康,重新投入了集体生产劳动。这真是亘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如今,站在凌云山上,只见梯田梯地排列,渠道环山伸延,禾苗茁壮,牛羊满坡,村村盖新房,处处歌声扬。思往昔,看今天,社员心花怒放,齐赞“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无限好 基本路线指方向
下坳公社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年间,由于受到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的干部只是埋头生产,忘了阶级斗争。他们虽然汗没少流,力没少出,但是农业学大寨的步子迈得不快,粮食平均每年仅以百分之五的幅度递增,大石山区的面貌改变不大。
一九六六年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首先在板买大队掀起了一场对敌斗争的高潮。大队党支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发动群众,坚决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采取回忆对比的方法,对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进行具体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贫下中农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热情,奋战一年零五个月,凿穿了全县千山万弄的第一个隧洞,引水灌溉,使五百亩旱田变成保水田,粮食亩产一举跨过《纲要》。
第一洞,为干部和贫下中农壮了胆,为改造大石山区闯出了一条道路,而更重要的,是给了公社党委一个深刻启示:公社制度无限好,还必须有党的基本路线指方向;忘了党的基本路线,公社制度再好,还是寸步难行。
经过十年艰难曲折得来的这个深刻启示,是多么宝贵!党的“九大”以后,公社党委认真总结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高了路线觉悟,从此,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公社党委书记黄道业,从一九七〇年到一九七一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走遍公社二十一个大队的三百八十多个生产队(占全公社生产队总数近百分之九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深入蹲点,以点带面,指导全公社狠抓阶级斗争,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全公社有八个大队,地处边远山区,阶级斗争复杂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处于落后状态。一九七〇年春天,公社组织了四十多人的宣传队,由公社领导成员率领,抓“三分之一”,开进这些后进大队。为了胜利开展对敌斗争,宣传队从提高大队党支部成员基本路线觉悟和发动贫下中农入手,形成对敌斗争的领导核心,组织对敌斗争的阶级力量。
在隆福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韦安流,是革命烈士的儿子,解放前他父亲被国民党杀害,房屋被匪徒烧毁,苦大仇深。但在严重的阶级斗争面前,表现软弱无能,不敢斗争。
宣传队领导同志黄凤轩首先带他到烈士墓前忆苦思甜,极大地激发了他对阶级敌人的仇恨,对新社会和人民公社的热爱。接着又和他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使他认清阶级敌人看来气焰露张,但他们是被打倒的阶级,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只要我们紧紧依靠贫下中农,把群众发动起来,同阶级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就一定能够把敌人的反动气焰打下去,使社会主义的正气升上来。
就这样,韦安流提高了觉悟,坚定了决心和信心。他说:“解放战争时期,我也曾参加游击队拿起刀枪和敌人战斗过,今天,在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阵地的新战斗面前,我决不放下武器。”
韦安流的坚决态度,得到了全体共产党员的支持和拥护,一致选他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韦安流又在宣传队的帮助下,先后访问了八十多户贫下中农,同忆阶级苦,共同查敌情。在他走进老贫农唐奇瑞家的时候,唐奇瑞向他揭发了阶级敌人暗中破坏的种种罪行,并愤慨地说:“这些家伙解放前把我们当牛作马,现在又想骑到我们的头上来,我们坚决不答应!”
就这样,经过深入串连,贫下中农发动起来了。他们向阶级敌人发起了坚决的进攻。挖出了两个暗藏二十多年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揭发批斗了三个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损害集体经济的坏家伙,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的气焰,树起了贫下中农的阶级优势。对敌斗争的胜利,带来了生产的飞跃发展。
隆福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扬眉吐气,斗志昂扬。党支部领导大家学大寨,夺高产,劈山造地、兴修水利,从一九七〇年冬天开始,仅两年多时间就改造六个荒,建成十二个水柜,开出水平梯地二百五十八亩,粮食平均亩产一九七一年跨《纲要》,一九七二年超千斤,总产量比一九六九年提高一点六倍。全社八个后进大队在公社宣传队的帮助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就有六个跨入了先进行列,其余两个也有很大变化。
亲不亲阶级分 各族人民心连心
下坳公社聚居着瑶、壮、苗、回、汉五个民族人民。在旧社会,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各民族之间存有较深的隔阂。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山相连、地相靠,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基础,为消除民族隔阂铺平了道路。但由于一小撮阶级敌人的挑动,狭隘的民族观念还是经常反映到人们头脑里来。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党的“九大”以后,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帮助各族人民提高阶级觉悟,增强了民族团结。跃南大队的领导成员来自四个不同民族。
开始,有人提出各自为本民族掌权。心不同,力不协,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开展不起来。公社派干部来到这个大队蹲点,组织大队干部共忆阶级苦。
瑶族干部、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罗桂珍,回忆了他家在解放前被同民族地主罗仁明高利盘剥,抢走家中仅有的一头牛和二亩石窝地,还把他的父母打得遍体鳞伤,逼得一家五口咽野菜,啃草根的悲惨遭遇。汉族干部、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杨超回忆了被同民族地主逼得骨肉分离,住了八年岩洞的苦难家史。
共同的阶级仇恨,使他们明白了:亲不亲,阶级分,不论哪个民族,普天下的贫下中农是一家人,地主资产阶级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他们回忆了一九一五年,杀人魔王、大地主冯家隆、罗荣怀挑拨民族矛盾,煽动三个村的不同民族互相残杀,使十多户贫雇农家破人亡,卖儿卖女,流落他乡,而他们却从中渔利,大发横财的历史事实,进一步激起了对阶级敌人的仇恨,焕发了对各民族阶级兄弟的深厚感情。
大家用阶级斗争观点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今天阶级敌人又来挑拨民族矛盾呢?原来是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通过制造民族纠纷,破坏各民族的团结,破坏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怎么办?几个干部说:我们要记住血的经验教训,不上阶级敌人的当!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坚决给挑动民族纠纷的阶级敌人以迎头痛击!
一九七〇年,他们多次召开全大队的群众大会,坚决批斗破坏民族团结的地主分子,揭露了他的罪恶阴谋。同时,号召全大队各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干部带了头,群众斗志高。在公社各级干部的带领下,全社各族人民提高阶级警惕,严防上当受骗,互相帮助,团结战斗,到处呈现一派蓬勃向上的动人景象。
壮族聚居的吉隆大队和苗族聚居的板岭公社八达大队,过去受阶级敌人挑拨,常常为水利、山林闹纠纷、搞械斗,现在,他们齐心协力,经过两年共同奋斗,打通了一条一百八十米长的“民族团结隧洞”,开了一条二千四百米长的环山渠道,使两个大队的三千多亩田地解除涝灾,低产变高产,第一年跨《纲要》,第二年超千斤。在战斗中,壮、苗两族人民互相爱护,并肩前进。
有一次,隧洞里的抽水机突然发生故障,水排不出去,眼看洞里打好的十四个炮眼,就要被骤涨的泉水淹没,影响到下一班施工。壮族民兵卢汉铁和苗族民兵吴秀豪,不约而同地冲进隧洞,争分夺秒装好炸药,点燃了引线跑出来。
可是,走在后面的吴秀豪,还离洞口二十多米,不慎头碰石壁,晕倒在水里。这时已出洞口的卢汉铁立即转身进洞,背起吴秀豪,不顾一切,使尽全力往外冲,刚刚背出洞口,洞内石炮就爆炸了。吴秀豪醒过来后,拉着卢汉铁的手,激动地说:“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跃南大队壮瑶聚居的保丰生产队和吉隆大队苗壮聚居的都陇生产队,过去民族隔阂较深,虽然毗邻而居,却以山为界,互不往来。现在却成了团结战斗的兄弟队。前年保丰生产队知道都陇生产队要搞引水渠道,正为缺乏石灰发愁,就主动邀请他们到自己的生产队场开办石灰窑,并热情给他们提供烧石灰用的石灰石和柴草。
去年,天大旱,壮族聚居的加下生产队,见隔壁与石大队苗族聚居的加浪生产队有二十多亩玉米地无法开犁。他们就在五百米的高岗上,开凿引水渠,将一股山泉水引到加浪的场,帮助他们抗旱播种。山泉水不仅浇灌了人民公社的土地,而且注入了加浪苗族贫下中农的心里。他们激动地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我们壮苗两族阶级兄弟才能这样团结互助,并肩前进!”
民族团结的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经济之果。以跃南大队为例:近三年来,新建环山渠道、排涝沟共长四千一百多米,新建水柜四十多个,其中储水万担以上的有十八个,使旱涝保收面积由一九七〇年前的二、三百亩,增加到一千多亩,修建大寨式水平梯地七百多亩。粮食亩产一九七一年跨《纲要》一九七二年超千斤,总产量比公社化初期增加五倍多。
贫下中农顶梁柱 紧紧依靠志不移
不斗倒资本主义,就建不成社会主义。但是,在农村依靠谁来搞社会主义,来斗资本主义呢?实践使下坳公社党委得出结论:贫下中农是社会主义的顶梁柱,是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死对头,必须紧紧依靠不动摇。
为了更好地依靠贫下中农开展工作,公社党委经常利用本公社阶级斗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用搞展览、忆村史、讲家史等方法,使他们从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伟大真理。解放前两年统计,下坳公社这地方就有三千多人给地主打长工、做短工,四百九十多人住岩洞,八百多人外出逃荒,不少人家卖儿卖女。
那时,山霸横行,地主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连吃水也要交水租,葬坟还要交坟租。广大贫下中农回忆过去的辛酸血泪史,对照今天政治上翻身解放、生活上不断改善的好光景,万分愤怒地批判了骗子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了斗资本主义的勇气。
在这一方面,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例:渔洞大队甲从生产队有一个贫农女社员冯珍英,她的丈夫王永权担任生产队长,因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重钱轻粮,热衷于外出搞私捞,对领导集体生产不积极。
在一次生产队的会议上,冯珍英尖锐地批评他“上梁不正下梁歪,你当队长,自己外出搞私捞,带错了路啦!”王永权一时听不进,顶撞她说:“我这队长当不好,你来当!”冯珍英说:“大家叫我当,我就当。”
大家见她觉悟高,有骨气,就叫她先把担子担起来。冯珍英领导大家出集体工,大干,苦干,使这个生产队去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多斤。与此同时,冯珍英又在家庭开忆苦会,谈自己父亲被地主逼债,惨遭吊打的苦难遭遇,以苦引苦,使她丈夫深受教育和启发,表示不再外出搞私捞,并自觉地在生产队社员大会上斗私批修,走上了社会主义正道。冯珍英又帮助队里其他社员,把外出搞野马副业的一个一个动员回来,积极投入集体生产。资本主义的邪气压下去,社会主义正气升上来。
在下坳大队红星生产队,有一个贫农社员韦安新,是个石匠能手,有人两次劝他外出搞副业单干,他都坚决拒绝,还语重心长地对这个人说:“在旧社会,我父亲被地主逼得哭瞎了眼,三岁的弟弟病死在路边,我八岁给地主打长工,就像进了虎狼窝,苦处说不完。如今,我们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指引光明路,人民公社使我们生活一年好过一年,我们只能为社会主义砌墙垒基,决不能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他把自己的石匠工具拿出来,积极为生产队砌墙保土,造田造地。并热情地把技术传给青年人。去年九月,在他的建议下,生产队组织力量砌起一条四十七米长的人造隧洞,洞里排涝,洞顶铺土造梯地,扩大耕地面积六亩,今年收得早玉米二千多斤。参观过这条隧洞的人都说: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开出来的一朵红花!社会主义无限好,公社社员爱公社。广大贫下中农把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倾注在搞好集体生产上,倾注在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斗争中。
贫农社员唐毓规,一九六九年冬天参加水利专业队,连续四年奋战在工地,和大家一起打通了三个共五百五十五米长的隧洞。这期间,他爱人两次生病住院,领导几次批准他回家看看,他都坚持不回去。有一次,凿隧洞遇到一些特别坚硬的石层,要跪着打矮脚锤。
这个在旧社会二十年一直靠破单衣过冬的贫农社员,现在却马上脱下自己心爱的棉衣给同志们垫在膝下。人们劝阻他,他却说:“为了办好人民公社,莫说是垫一件棉衣,就是献出生命,也心甘情愿!”在人民公社里,像唐毓规这样为公忘私的人何止成百成千!
广大贫下中农热爱人民公社的巨大精神力量,变成了建设人民公社的巨大物质力量。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全公社粮食产量增长一倍多,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七,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他们满怀激情地唱道:远看山外还有山,大寨之花红烂漫;公社社员豪情涌,定教日月换新天!
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公社革委会报道组
《广西日报》记者
(载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二日《广西日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