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哲学研究》1958年第5期,是李奇。
一提到公社,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共产主义。其实这是很自然的联系,因为在历史上出现过与共产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巴黎公社;现在即将在全国普遍发展的人民公社,也正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组织形式,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正是因为这样,人民公社已经成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巨大力量。
我和几个同志曾到徐水人民公社学习和参观,看到广大社员们的冲天干劲和精神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几千年来就在分散的小块土地上生活的保守、自私的农民,现在大不相同了。他们已开始变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和有集体主义思想的新人。这是一件惊人的事情。
这种变化在我脑子里引起了这样的问题: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为什么人民公社制会使人发生这样迅速而显著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又证明了什么问题呢?关于这些问题,我请教过许多社员和干部,他们使我得到了初步的答案,现在提供大家研究。
人民公社给农民道德面貌上带来的显著变化
在谈以上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把人民公社给农民道德面貌上带来的显著变化,概括地介绍一下。根据徐水人民公社和现已看到的各地材料,人民公社建立之后,人们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习惯上,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私有观念大大地削弱,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思想空前增长。
过去社员们还有自留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时,私有观念还比较強地普遍存在。比如社里向社员借点东西,总是不大顺当,不是说有困难就是讲条件;现在转为人民公社后,自留地、房产、树木、农具、和牲口等生产资料在大部分公社中已归社所有,私有观念也随着在消失,不要说借东西很容易了,而且大家只要听到社里生产上需要什么,社员们都争着拿自己的去用。
特别突出的是对粮食。过去谁都不肯说自己家里有余粮,有的把粮藏起来再向社里要;现在却自动把余粮运到食堂,有的把埋在地下的粮食自动挖了出来运到社里。自己家里醃的咸菜、剩的煤炭都送到食堂公共食用。许多猪场、机器房等建筑材料,都是社员献的旧房料。有的缝纫组的缝纫机是社员自己带去的。
一个非常感人的事例是徐水县大寺各庄人民公社社员们自动献被搭丰产棉棚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八月四日毛主席到这个社观察之后,称赞了这块地的棉花长得好。毛主席走后,有的社员倡议,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关怀,他们提出了各种提高产量的措施,其中有一条是搭棚安电灯。电灯好办,社里电站可以解决;可是几亩地的大棚用什么搭却成了问题。在大家讨论当中有人提出用被子搭,立刻得到了全体社员的响应,很快几百条被子的里、面送到缝纫组制成了一个大布棚。
像这类事实很多。此外协作互助方面也是如此,如徐水城关乡的各社干部到乡里开会,看到城关有些地里草还没有锄,便自动回社调集一千多人的锄草队帮助把草消灭了。
为什么过去大家观念里的自私保守的农民,现在变得这样大公无私了呢?
我曾问过许多社员和社干部,回答差不多是一致的。他们说:“现在生产、生活这样好,使人们真正相信这个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是为咱老百姓谋幸福的,老百姓、国家和公社还有什么你的我的好分呢?老百姓的东西就是社的也是国家的”。
徐水高庄人民公社一位老社员说:“我们交公社的不过是个小锄头,换来的却是大机器,咱对公社还能有私心吗?”有的老社员讲:“今年麦季空前的大丰收,彻底打破了保守思想。过去我认为什么都应该听党的话,就是种庄稼党不见得有经验。可是今天眼见到按党的办法种地,比过去多打了两、三倍的粮食,这下我算真信服了党有办法。一切听党的话没错。”
由此看来,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是有稳固的物质基础的,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体验中,认识了社会主义的好处,认识到党和人民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和集体、国家的社会主义关系。
(二)组织性、纪律性大大提高。
过去的个体农民是最自由散漫、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就在合作化之后,农村开个会还是等很久到不齐。现在大不相同,一打钟不大时间就到齐了。
对劳动力的调动也容易得多了。过去要调谁去别队工作,总得费许多唇舌进行说服教育,还不一定干不干;现在调谁去那里就去那里,二句话都不说。社员们一般地都懂得了应该服从整体利益,服从统一分配。干部有时征求社员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大部分的回答是:“这样做对大家有利,我没有意见。”旷工、偷懒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三)劳动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了,消灭了闲人和懒汉。
过去合作社时,还有一些人不好好参加劳动,特别是较富裕的中农,做一定劳动日就不想多干了。自从宣布成立公社后,进行了共产主义的前景教育,订定了具体规划,农民长期向往的幸福生活目标,已指日可以实现;特别是全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跃进,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农村面貌的巨大改变,使农民苦干实干的精神,更增加了一种自觉的力量。
社员早出晚归,自动地展开竞赛,为丰产苦心钻研,想措施,找办法。有些过去不参加劳动的懒汉,也在群众的教育监督下参加了劳动。白天除去在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等机关和工业组可以看到人之外,街上和各家很难找到人。社员们心里想的,认为苦战一个时期,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所以有人有病也不肯请假,常常是在群众再三督促下,才肯留在家里休息。
(四)消除了封建思想残余,平等互助、敬老爱幼的真正人道主义思想大大提高。
幸福院、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立,使人们敬爱老人和儿童的观念加深了,打破了个人家族的小圈子。过去农民只对自己的父母、孩子爱护,对别人家的孩子或老人就不大关心。现在却不同了,大家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幸福院的老人们和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们住,给他们建立单独食堂使他们吃得好些。
他们把尊敬老人当作全体社员的神圣责任。有的社的青年提出每天多做两小时工不要半劳动力的老人去劳动。这些现象使老人们感动地说:“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青年才会有这样好。”托儿所的老太太保育员,常常为了不让别家孩子哭,把自己的孙子丢在一旁。
家务劳动社会化之后,家庭关系的封建残余也消除了许多。过去婆媳、妯娌、夫妻之间,常为家庭琐事争吵不合,妇女在家庭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平等。现在不同了,人们每天各自去参加劳动,晚上回家聚在一起,除去谈谈各自的生产情况之外,变得互相体贴了,丈夫也帮助老婆看看孩子,婆婆帮媳妇洗洗衣服,小婶子关照大嫂多休息一下,自己多照顾些琐事,相互之间再没有什么可计较的了。
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参加了和男子一样的劳动,干活都很出色,就是掌握机器也并不差于男人。因此,过去轻视妇女,认为妇女干不了大事的封建思想,彻底被粉碎了。妇女也有了勇气和信心,打破了自卑感。现在许多社里,男的强劳动力大部分调去修水利,在农田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妇女是主力军。她们满怀信心地为保证丰产计划的实现而紧张地劳动着。
过去老年人对密植能丰产不大相信,对机器、化肥的效力也怀疑,认为青年人好新奇胡闹;可是夏季大丰收他们认输了。他们亲眼看到了机器、化肥、科学技术的效力,对青年人的意见也尊重了,认为光靠老经验不行了,还是青年人学了科学技术力量大。
对以上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社员们感受很深刻。有的老太太说:“咱活了七八十岁,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好世道:老了有人养,小孩有人带,庄稼也听人的摆弄。这真是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这样好事”。
(五)打破了青年对个人前途问题的资产阶级观点。
过去徐水县里有些青年都想到天津、北京去找事做,不愿在家种地,认为种庄稼没出息、没前途。现在农村正在机械化、电气化,公社有了电灯、电话,有了大学,有了工厂,青年人都搞机器、学技术,干劲十足;此外公社又实行了工资制,社员亦农亦工、亦学亦兵,这样就使他们感到农村和城市将来就没有多大差别了,因而不再想出去找事了。有些叫他去支援城市,还有些舍不得离开。
这些道德面貌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这些道德面貌的变化,和过去的农民比起来,确实是一种飞跃,和公社建立之前比也有极显著的不同。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应该从公社建立的前后整个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要从公社建立的基础谈起。人民公社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呢?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已经明确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地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
具体地说,就是自解放以来,农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农业生产普遍实行了高级合作化;特别是在一年来的全民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大辩论之后,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出现了农业生产的大跃进。
农民在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创造了农业生产免除水旱灾害的物质条件,打破了农业生产上的保守、迷信思想,使今年的农业生产出现了空前的大丰收,全国提前实现并超过了农业纲要四十条。
这种生产跃进的形势,要求劳动力的大量增加。为适应这一需要,劳动组织和农民生活方式都已经进行了初步改革。如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就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农村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粮米加工厂、红专学校等机构,在农村也先后出现了。
这一切,不仅把农民引向了幸福的集体生活,而且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了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农业基本建设,需要打破社界、乡界、县界的共产主义大协作,过去的小合作社已不能适应这种全面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人民公社一出现,立即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人民公社的建立,就没有的思想阻力,不需要任何思想斗争了,正相反,人民公社的建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斗争的胜利,它的建立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断的尖锐的思想斗争过程。
事实证明,公社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共产主义思想大辩论。根据徐水县遂城乡红旗人民公社的支部书记讲,他们公社建立之前,首先在党内进行了酝酿。
他说:“在党内开始提出办公社时,还有少数党员接受不了。他们认为高级社比公社好,借口房产、树木、农具、牲口归公怕群众不愿意,其实他们自己就怕房产、树木等归公。支部针对这些思想在党内展开鸣放、辩论,最后明确了方向,统一了思想,然后提交群众酝酿、讨论。第一次群众大会讨论时,大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社员拥护办公社,劲头足;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社员犹疑或不赞成办公社,这部分人都是财产较多的富裕中农,不愿把所有的生产资料归社。经过大家几次辩论,结合进行共产主义前景教育,基本上解决了问题,最后宣布公社成立”。
另外有些社遇到了地富坏分子的破坏。有的造谣说:“公社就是‘吃大锅饭’、‘归大堆’,什么都要交公后平均分了。”等来混乱群众思想、破坏公社的成立。经过群众揭露、斗争和辩论,击退了地富和坏分子的破坏,明确了对人民公社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公社的性质,与“吃大锅饭”等平均主义根本不同。经过这些辩论和斗争,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
其次,在人民公社建立的过程中,随着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和思想斗争,农民的思想、道德习惯进一步发生变化。人民公社大致都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彻底取消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
大多数公社,在今年春季生产大跃进中,就自动取消了自留地。当时因为生产紧张,没有时间照管自留地,社员自动交社统一经营,人民公社成立之后,正式宣布归公社所有。此外是房产、农具、牲畜、树林等都归社所有(有的稍有出入)。
分配方面,大多数社改为工资制,按劳动态度、技术水平和思想情况评级,每月评一次,借以鼓励劳动积极性。许多公社今年秋季即将实行粮食不定量,幼儿园、托儿所的小孩的生活费由社统一负担,幸福院的老人完全由社负责,以减轻人多劳力少的的社员们的负担,实行公费或半公费(自拿药费)医疗,实行免费教育。因此在分配上要大大扩大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比例。
(二)解放妇女劳动力,大力兴办集体福利和服务性事业,使一切劳动全部社会化。
设立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理发馆、公共浴池、粮米加工厂、缝纫组、制鞋部、畜牧场等等,使妇女彻底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集体化了,使过去不参加劳动的懒汉,显得更加孤立,更加丑恶。使得不劳动或劳动不好的人,到公共食堂去吃饭难为情。集体食堂成为一种共产主义教育的力量。
不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同样遇到了不少思想问题。例如:有的妇女被分配到食堂工作,分配到托儿所当保育员就不干。她们有的说:“我刚离开锅台,就又要我回到厨房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解放呢?”有的说:“我在家抱孩子抱够了,不干。”
经过大家辩论,明确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意义,不是不要家务劳动了,而是把个人的家务劳动,变为集体的社会性的劳动分工,这样妇女才能彻底解放。
做饭、抱孩子,总得有人做,但这不再是为个人,而是为大家。经过辩论,道理是明白了;但接受工作时,还有的有些勉强,有的提出做一个时期就换工作。可是当她实际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思想感情就起了变化。
当她们看到社员们称赞饭做得好,吃得好,生产情绪就高,饭做不好,社员们吃不好,就影响生产情绪时,就容易感觉到做几百口人的饭,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保证生产有很大作用,不再想调换工作了。有的保育员对孩子们也发生了感情,晚上回家时还要叮嘱妈妈们不要让孩子着凉。
(三)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为了适应生产需要,在转公社前,就有许多社提出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口号。转入人民公社后,这些口号就变为行动,更加健全和提高了。现在取消过去生产队的名称,改为营、连、排、班等组织,按照农作物分各种专业连。
各连设有政治指导员,每天出发和收工时都有队前讲话,及时结合生产及思想情况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此外还有民兵基干连,集体生活,行动敏捷,负有保卫生产、维持治安和突击各种困难任务的责任。这对组织观念的锻炼,大有作用。
(四)大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每个社都有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红专学校、农业中学或大学、支部学校、医院、妇产院等等。农村扫盲基本上完成。在扫盲基础上,按个人要求和社里需要,都进行政治、文化技术学习,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如积肥时就学积肥造肥的科学知识,并在化肥厂实际操作;除虫时就配合除虫,学某类害虫的生活规律及捕灭方法。这对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极大的影响。
(五)改良生产工具,提高农业技术,大办工业。
许多公社水利都是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秋后准备购置大卡车运肥。现在运输工具都已轴承化,缝衣机器化。各种深耕犁、收割机、脱粒机、锄草机等正在试制。田间管理一般地都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法。沼气、化肥、农药都在应用。
各社都有适应当地需要的工业、加工业和商业,如铁工厂、木工厂、砖窑、油坊、石灰厂、洋灰厂、化肥厂、供销部和信用部等。这些工业、商业都和农业结合成为一体,相互促进,加速发展。
以上种种措施,使农民在生活方式上起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促使农民思想感情上发生重大变化。从人民公社的整个发展过程看来,各种制度的改革和农民思想、道德的变化,是经过党的不断地思想教育和群众的思想斗争实现的。
今后的发展还同样需要不断地思想斗争。地富、坏分子的破坏活动,还不是已经彻底根绝了,偷懒、自私等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还可能在各种形式下出现。所以思想教育时刻不能放松。
为什么人民公社化会使人变化这样快?
这种变化证明了什么问题呢?
根据以上的思想变化过程来看,人民公社所以加速了人们思想和道德面貌的改变,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也就是说,人民公社对人们政治觉悟的提高有以下的优越性:
(一)人民公社制彻底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
在分配上,某些方面已经突破了集体所有制的范围,并且可以逐渐扩大,最终将变为完全的全民所有制,然后在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在人民公社里,私有观念已丧失了最后的物质基础。
现有的生产关系,虽然仍是集体所有,但带有全民所有制的因素。这种所有制把分散的个人利益更直接地统一在人民公社集体之中,把人们对私人和当前利益的关心,扩大为对集体的(或社会的)和长远利益的关心,因而促使人们的思想急剧地变化。
正象斯大林所说的,过去个人主义生产的时期,私有制掌握了人们的情感和理性;现在是一个新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到来了,人们的情感和理性浸透着社会主义的意向,这有什么奇怪呢?所以,农村所有制彻底消除私有制的残余部分,是共产主义道德加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公社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
由于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它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效率迅速增长。这种生产率的迅速增长,一方面将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必须有自觉的、无私的,不计较任何报酬的劳动热情。
这种忘我的自觉劳动,又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因此,人民公社化可以更快地消除资产阶级法权观点的影响,在逐渐扩大公益事业的条件下,使人们逐渐不需要个人的当前的物质利益的刺激,在集体劳动和思想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自愿地不要报酬的劳动。
(三)军事化、战斗化、集体化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不仅是提高生产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思想的最好学校。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点,是由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道德观点是在大生产和阶级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要改变人的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必须彻底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劳动和生活的方式。
所以,共产党宣言在提出废除私有制的同时,还提出了一条: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列宁也曾讲过:劳动军、劳动义务制是实行社会主义劳动的具体方式。
他还说:“改造一切劳动的习惯和风气是几十年的事情。我们要互相提出庄严的和坚决的保证,我们准备忍受任何牺牲,我们将在这反对习惯势力的最艰难的斗争中挺住并坚持下去,我们将双手不停地工作几年至几十年。”人民公社的“三化”措施,正是这一原理的实践。
军事化、战斗化和集体化的结果,首先使人们在自己每天的工作上,更明显地看到个人与集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在田间、在工厂,无论做饭、缝衣、看孩子、喂猪、养鸡……等任何工作,都比过去更直接感觉个人为大家工作,而自己的生活也靠大家服务。
这正是使社会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活原则,逐渐变为人们生活的常规的根本措施,因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容易迅速成长起来。
同时,那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保守心理在军事化、战斗化、集体化的生活面前,失掉了一切屏障,更容易暴露出来,因而一切落后思想容易受到先进群众的监督和教育,大大有利于人的自我改造,在每天的劳动和生活中加速锻炼着人们的组织观念。
比如各社对偷懒、旷工和违犯劳动纪律的行为,都有严格的纪律规定,群众发现之后会立即提出批评或制裁,懒惰者也自觉理屈,只有在群众监督下逐渐改正。这样可以逐渐使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強制机关,并不拿报酬地为大家工作。这是共产主义标志之一。
其次,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化的劳动和生活方式,扩大着人们的眼界和胸怀,加强着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联系密切就会增強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情感,彻底消除那些由分散生活所形成的狭隘心胸和不必要的纠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疑忌和歧视。由于大家都是实际上平等的劳动者,彼此都需要互助协作,因此,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共产主义德性容易加速在这种实践中成长。
(四)共产主义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也是加速共产主义道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满足公社生产大发展的需要,全体社员必须很快地掌握高度文化、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达到此目的,就要贯彻党中央所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的贯彻,可以随着生产的发展,迅速提高工人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可以使工农迅速掌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更迅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共产主义的自觉性更迅速地提高,人们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人民公社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是加速共产主义道德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发展本身,是一个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思想的斗争过程。
改变旧的思想习惯需要艰巨的思想斗争。人民公社是建设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层组织,它的发展的胜利,就是彻底消除遗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资本主义残余思想的斗争,就是彻底消灭人们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习惯势力的斗争。
这种斗争,需要党的坚強领导,在各项工作中,必须政治挂帅,加强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工作。这种教育要紧密地结合生产、结合生活,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资产阶级思想残余;不断地批判“条件论”、“习惯论”等保守思想;时刻警惕和揭露地富坏分子的造谣破坏活动;树立大公无私、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因此,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物质条件的改革紧密结合的人民公社化的发展,就成为共产主义道德加速成长的全部原因。
根据以上事实分析,不难看出人民公社不仅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建设上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而且在思想意识的建设上,也表现出是共产主义思想成长的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它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发展,可以使城乡之间、工农业生产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习惯上的资产阶级残余随之逐渐消失,高度的共产主义道德习惯加速成长,从而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将由必须变为习惯。这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预示的共产主义社会标志之一。
最后,我们从人民公社化加速共产主义道德成长的过程来看,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也就是在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所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革命,要求人们精神的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们精神的解放,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跃进;这种生产力的跃进,又继续刺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进和人们思想的前进。人们在不断改造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地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己。”
用伦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一过程有力地证明了人类道德的形成,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道德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变革而不断变革。这种道德的进步又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由此证明,人民公社化的运动,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最好方法,也是我党在共产主义思想建设上的重大创造,是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