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选》第三卷《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忽视了社会主义阶段要发展生产力。我们总结了经验,就是要对外开放,打破闭关自守,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不这样,生产力发展不起来。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
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本篇分为两个主题:生活是否改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
一、生活是否改善
《邓选》第二卷《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全部工交企业单位已经发展到近四十万个,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长近二十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比它们大,建设的速度也比它们快。
《邓选》第二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
建国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有伟大成绩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我国工农业从解放以来直到去年的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
1975年9月15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开幕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二十五年来,在农业方面,我们由过去旧中国的半饥饿状态做到了粮食刚够吃,这件事情不可小视,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二、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
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
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所激发的建设热情。新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工业建设战线喜报频传。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武汉的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开始施工。限额以上的较大项目,平均每天都有一个开工或竣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五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和成效也是明显的,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请仔细阅读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下面一段: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工业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地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从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建成通车。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火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大型枢纽骨干工程和各类水库,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成绩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科学研究方面,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弹爆炸成功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约211万人,分别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毛泽东曾写下“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诗句,表达对消灭血吸虫病这一奇迹的赞叹。
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如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电影和舞台剧《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歌剧《江姐》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这一时期的经典。
……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值得自豪的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像这样让后人景仰的英模和精神还有许多。这是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为了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
即使在所谓的“经济崩溃”的vvg时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
这一时期(vvg时期——井冈山观心注),三线建设成果引人注目。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1970年7月至1973年10月,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程建设人员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改变了西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闭塞落后状况。此外,在建和建成的大型企业还有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大中型水电站,等等。在金沙江边,建设者“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依靠人力搬运成千上万吨的大型机械,终于建起“象牙微雕”式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设施相继建成。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经过改造的宝成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74年,我国建成大庆至秦皇岛的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
国防科技业绩显著,民用科技也有突破。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于1975年11月发射成功。在生物技术方面,197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功提取出一种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科技战线上的这些重大成就,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两个关键句,正好回答了本篇的两个主题:
1、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
再回顾2021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中使人心胸澎湃、激情万千的画面: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