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京报记者深入一线调查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事件持续火热,事件进展一波三折,比好莱坞电影剧情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1、剧情开始
7月2日,新京报记者历时5个月深入一线调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报道出炉,文章、视频全网齐发。
在报道中,新京报揭露了罐车运输中的恐怖一幕,就是油罐车运输完化工原料后连基本的清洗都不做直接装运食用油,并从司机口中得知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2、剧情高潮
新京报的报道一经发出,瞬间燃爆网络,各方媒体纷纷转载,各路大V争相跟进,连国外媒体也不甘寂寞。
所有的焦点、矛头都指向了“中储粮”,因为罐车是在这里装油的。
在汹涌澎湃的舆论浪潮面前,中储粮第一时间发出了“全面彻查通告”,并且进行重点回应。
中储粮的回应中,一没有承认罐车运输食用油一事是中储粮的责任,二没有更没有道歉,而是强调了“排查”和“加强对合作方的管理”。
此回应一出,又炸锅了,纷纷指责中储粮太傲慢了!
3、剧情反转
因为是新京报主导的调查及报道,网友们也就多了个心眼,很多人秉持着“让子弹飞会,大概率又有反转”态度看戏,毕竟新京报过往的黑历史太多了。
笔者本人就是这副心态,并且在群里号召大家冷静围观。
就在舆论对着中储粮讨伐之时,有网友注意了几个关键问题:
一、新京报的报道中,只有卖油的一方(中储粮),而油最终被谁买走了没有半点提及,还有负责罐车运输企业是谁也没有看到。
二、在新京报视频中为什么要刻意给罐车车牌打码?是要刻意隐瞒什么么?
4、剧情再次高潮
本着有问题就得深扒的“业余精神”,网友扒了不少真东西。
比如,报道中的买方(收货单位):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钢材、煤炭、生铁、焦炭、矿产品、铁精粉等产品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也就是说该公司的经营范围里面,都没有食用油的分装零售这一项。
但是,新京报以及参与这次声讨得各路人马,都故意不去触碰。
当然网友挖出的这点东西根本不算啥,接下来扒出来的料那就是核弹级别的了。
有博主根据新京报疏忽的电子显示屏上的罐车牌照,利用开源数据查到了这辆车两个月的运输轨迹图,轨迹图显示,该车进入国金龙鱼工厂卸货。
此料一出,让新京报们一下懵逼了,回旋镖射到了金主爸爸身上了。
金龙鱼也慌乱了,搞得金龙鱼官方在12小时之内自己扇自己的脸。
金龙鱼7月9日晚上18点回应:公司食用油在自己工厂桶装之后再运输 不会使用别家油罐车。
金龙鱼7月10日早晨7点:该车第一次运输并且进行了清罐、验罐,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了油料装载……
这么不要脸的回应,也只有脸皮厚的跟脚底板一样的企业才敢发吧。
5、剧情再次反转
就在舆论反转之际,矛头指向益海嘉里、金龙鱼之时,之前以国民安全为己任的媒体和大V们突然沉默了,他们哪怕拿出对付“中储粮”十分之一的劲头弱弱地质问一句金龙鱼,网友们都认他们是条汉子。
于是乎,惊奇的一幕出现了: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淡出热搜榜了!
紧接着,更惊奇一幕也来了。
他们不仅不敢质问金龙鱼,还倒打一耙,把网友们对金龙鱼的正常质问,把网友对新京报们的正当怀疑,上升到意识形态对抗,就差说喊出“不利于外资企业在华经营了”。
同一件事新京报们为啥对国企喊打喊杀,而对外资企业金龙鱼又如此厚爱呢?
如此这般对待中储粮,新京报又不是第一次,新京报对中储粮时不时造下谣,这次偏见是骨子里的?还是别有用心的?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新京报对益海嘉里金龙鱼从来都是赞美之词,双方的合作不是一般的紧密。
6、悲情牌上演
面对舆论的反转,以新京报为首的媒体选择了沉默,以胡锡进为首的大V选择了转移“焦点”。
同时,他们又打起了悲情牌。
这次事件的调查记者韩福涛微博突然注销了。
他为什么要这个当口注销个人账号呢?
结合下面的这些帖子,大家应该能明白。
结束语:
其实网友们都是极为简单、善良的,没有人对韩福涛记者个人有过什么非议(这么大的事哪是一个记者能做主的),大家是对新京报们不满和质疑,不满新京报们为啥搞双标,质疑新京报们为啥喜欢刻意带节奏。
当然,不满归不满,质疑归质疑。
从结果来看韩记者这次的调查和揭露客观上起到了监督作用,国务院已下令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此举势必会让所有不法分子都现出原形,也一定会出台新的监管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此种乱象,韩记者此次深入虎穴对全国人民的食品健康而言是大功一件。
新京报这次独家报道,不仅促使国家对食品健康监管的重视,而且让老百姓知道食用油乱象以及再次认识了金龙鱼。
所以,新京报是立了大功的,要给新京报颁个一吨重的奖章。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从这次“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事件来看,面对公共事件(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件),相关部门只要秉持“不怕揭盖子、不乱打棍子”的实事求是之精神,坏事可以变好事。
永远要相信人民群众,相信广大网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