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知青来信(6):下乡以后,先从哪里干起?

崔东风 李伯奇 · 2024-07-20 · 来源:1966年出版书籍《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编辑同志:

  最近,我抱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理想,从学校回到了农村。回来后,我问父亲:“怎样干起?”父亲说:“先去种地,学会使牛踏粑、栽秧谷、抛粮下种。”

  开始我觉得这话是对的,但过些时候又想:“成天干这些活,这和一个旧式农民有什么两样呢?我们应该在生产斗争中多发挥一些作用。”

  于是,我就去钻研科学的生产技术,想搞点创造,可是又失败了。我又想在队里干些工作,可干部们又不放手让我干。编辑同志,我究竟应该从哪里干部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四川沪县 李伯奇

  伯奇同志:

  我认为,你的父亲得对。一个刚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必须扎扎实实地劳动,学会种地,学会犁耙、栽秧、抛粮下种等基本劳动技能,继承老农的技术和经验,真正取得农民的资格才能在生产斗争中发挥作用。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也是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关。这一关过得好不好,对知识青年的锻炼成长极为重要。

  近来,我看了一些农村知识青年的材料。我感到,所有在农村做出成绩的知识青年,在参加生产劳动方面都是做得出色的。就说天津的赵耘吧。

  当他下乡落户的时候,就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到乡下来当农民的,要取得农民资格,头一条就得过好劳动关;要是不在劳动中扎根,就谈不上当农民。劳动不好,什么建设新农村的宏愿大志,什么把文化知识献给农村,等等,都不过是水上浮萍,没有根基。所以,赵耘一到乡下,就一头扎到劳动中去。

  他主动找累活脏活干,只要有活他就不歇着;干起活来,不疼力气,泥里水里,从不叫苦。社员们看赵耘一点没有学生架子,苦干实干,很快就喜欢他了。通过艰苦的劳动,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党的教育和群众的帮助下,赵耘,这个新生的幼苗,在农村扎下了根,很快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从赵耘和其他青年成长的经验中,我觉得,一个回乡或下乡的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必须扎扎实实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因为只有这样:

  第一,才可能比较快地取得农民的信任,搞好和群众的关系。农民是最看重劳动的。是不是积极劳动,是农民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你积极参加劳动,就表明自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农民才会把你看作是自己人,才肯跟你推心置腹;不然的话,农民会始终觉得你是外人。

  第二,才可能比较快地熟悉本村的情况。一个知识青年要想在农村有所作为,就必须熟悉本村的生产情况、生活情况、特别是阶级情况。这对于从城市到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尤其重要。如果你不懂得各家各户的过去和今天,不懂得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落后,那就可能交错朋友、扎错了根。而要了解情况,除了一般的串门访问之外,最重要的是参加劳动,在和社员一起劳动中,各人的表现如何,你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在和社员上下工,地头休息中,在闲谈中,你可以听到许多议论,而有些话是你特意去问也不容易问出来的。

  第三,才可能比较快地看到和学到农民的长处。我们知识青年要虚心向农民学习,那么,就要接近农民。农民的一天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如果你不积极参加劳动,那实际上就远离了农民,农民的长处你就看不到。相反的,你积极劳动,和农民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的许多优秀品质,你就看得仔细、看得真切,也才能学得过来。

  第四,才可能比较快地培养起劳动人民的感情。感情是客观实践的产物。青年学生脱离劳动、脱离群众,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非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例如,轻视体力劳动、对剥削压迫恨得不深,等等。要去掉这些,就必须投身于劳动中去。通过亲身的集体劳动的实践,才能逐步培养起爱劳动、爱农业、爱党、爱社会主义,恨剥削者、恨不劳而食、恨一切坏人坏事的劳动人民的感情。

  第五,才可能比较快地学会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农业生产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还是从回答你信上所提的问题谈起。

  你说:“成天干这些活,这和一个旧式农民有什么两样呢?我们应该在生产斗争中多发挥一些作用。”从来信看,你迫切希望把文化科学知识用于农业生产,开展一些科学试验活动,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钻研得更深一些。

  一个回乡、下乡知识青年,有这种志向是很好的。的确,作为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应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犁田踏耙、栽秧撻谷等基本技能,而且要努力钻研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试验、创造,千方百计地去揭开大自然的秘密,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有些知识青年在回乡以后,忽视了把文化科学知识带给农村,忽视了在实现农业技术改造中应起的作用,这是需要注意改进的。但是,问题在于,要真正在生产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还要首先从踏踏实实种地、从学习老农的传统经验入手。

  譬如,你如果想在水稻、小麦、棉花高产方面做出一些成绩,要是对水稻、小麦、棉花的一般生产过程,对本地的土质、气候规律都不知道,怎么谈得上去研究这方面的学问呢?人们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事实很明显,只有通过改变自然界的生产实践,人们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不亲身参加生产劳动,怎么能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呢?怎么能掌握和大自然斗争的规律呢?又怎么找得到发展生产的科学方法呢?

  再说,我们搞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必须密切结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必须带着生产中的问题去研究,要是我们不亲身参加劳动生产,不了解何者是本地增产的关键问题,那么在科学实验方面要主攻什么,也是无法抓住的啊!

  诚然,知识青年在学校里曾学到了一些书本知识,比如你,就曾经学习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所有这些书本知识,在你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的时候,都可以用得上。

  但是,书本知识在没有和生产实际结合以前,对你来说,还只是一些不完全的知识,需要进一步通过亲自参加实际生产斗争,才能够把书本上别人总结起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完备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反之,如果你缺少必要的生产实践经验,即使有一些书本知识,也还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这些经验大都保存在老农身上,这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源泉之一,非常宝贵。我们要把保留在老农身上的传统农艺学到手,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把传统农艺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在试验、创造方面得心应手。

  从上面所说的可以看到,从要搞好科学实验这一点来说也应该积极参加劳动。

  总之,一个青年学生,一到农村,就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好处是很多的。我们应当认识能否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是衡量一个青年是否具有革命觉悟或觉悟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关系到他能否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永葆革命青春、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的带根本性的大事。

  来信说,你很想在队里干一些工作。究竟你所指的工作是什么呢?是社会工作还是担任干部?如果是指社会工作如宣传、读报、教民校等等,那是应该积极参加的。如果是指当干部,农村也的确需要一些知识青年去担任生产队长、会计员、保管员、技术员,需要人去教书、干医务工作,等等。

  但是,我认为,一个知识青年,也只有经过了劳动锻炼,熟悉了生产,熟悉了农村情况,取得了农民的信任以后,才有可能做好上述各项工作。

  我们不能设想,如果自己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如果自己还没有真正取得农民的资格,没有真正取得社员的信任,怎么能够带领社员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和担负其他工作任务呢!

  《人民日报》1957年4月8日的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劝告下乡的学生,最好在开始的一个时期不要去做会计、当干部,也不一定去学那些特种农业技术,而要先去种地,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去种地,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过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学会全国最普逼、最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知识——种地知识,真正成为一个光荣的劳动农民,把现在一般农民能做和会做的事情,全部都学会。要知道,刚下去的学生虽然是有文化的,可是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农民,还没有农民的本领,还没有取得农民的资格。他们真正学会了最大多数农民所知道的农业生产知识,再去学农业特种技术知识,或者去当干部,就要比较好些。否则,他们将缺少一种最基本、最大多数农民都知道的知识,而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伯奇同志,你是怀抱着建设新农村的远大理想回到农村的,看来你对农业生产也很有兴趣,这很好。这门学问的确是够我们钻一辈子的,希望你像你父亲说的那样,踏踏实实地参加劳动,恭恭敬敬地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才能在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新型农民。

  崔东风

  1965年x月x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孙阳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上海拆伟人像,官方的答复令人不解
  2. 大开眼界!美国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3. 《邓选》学习(四十一)文革是迫害知识分子吗?
  4. 中国点名北约!我们为何对它如此警惕?
  5. 剑云拨雾|中国引以为傲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正在快速消失?
  6. 施校长把丑话说到了前面
  7.  怒批“胡汉三又回来了是对的”
  8. 又一个同班同学离去了
  9. 郝贵生|“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
  10. 那一枪之后,懂王其实已经“死”了
  1. “断子绝孙”已成现状,官方穷尽方法也无奈了,此局该如何破
  2. 这次的舆论大转折 ,过程其实很惊险
  3. 新京报这次立大功了
  4. 终于又听到贪官被判处死刑了
  5. 胡耀邦问徐中远:主席晚年是不是天天都看《金瓶梅》?
  6. 俄乌战争——中国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7. 上海拆伟人像,官方的答复令人不解
  8. 1964年7月15日下午
  9. “改革开放几乎从零开始”——信口开河还是实事求是?
  10. 真正的医学悲剧,中国人醒一醒吧
  1. 陈曾明:李尚福给谁送钱?
  2. 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写在邓小平出生120周年之际
  3. 形势会急转直下吗?
  4. 多个部门因姜萍事件丢尽老脸,一个草台班子造神闹剧
  5. 郝贵生|腐败本质是“权力滥用”还是“阶级斗争”?
  6. 皇帝的新衣终于露馅了?
  7. 这下好了,退路也断了
  8. 郝贵生:一把刺向“资本主义复辟”的锋利尖刀——评古正华同志大作《却道天凉好个秋》一书
  9.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后,毛刘辩论,伟人就是伟人!
  10. 钱学森谈“摸石头”,振聋发聩!
  1. 王若飞之子忆西柏坡岁月:“天塌下来有毛主席顶着”
  2. 特朗普的二十条政纲,每一条都在扇恨国贼大嘴巴子
  3. 《邓选》学习(三十七)淮海战役谁指挥
  4. “断子绝孙”已成现状,官方穷尽方法也无奈了,此局该如何破
  5. 一位女生的暑期工经历
  6. 上海强拆居民家中毛主席雕像,不得人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