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式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
(一)
看到有些人不断地引用解放前《新华日报》对民主的言论,指责毛泽东没有履行承诺实行民主。本文简单叙述一下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也算是捎带着对此作一个回应。
现在是网络时代,在资讯的海洋里,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如鱼得水,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在知识的土地上自由生长,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而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就容易迷失方向,被最大的那个声音“俘虏”,成为“被洗脑的自由人”。我想大家都会用搜索引擎,请大家搜一下“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看完以后再看本文,以免被我误导。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依据1940年的中国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主张。他是这样叙述的:
“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是老毛的一贯方针。在内乱外困的1940年,毛泽东要求的也是新民主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还是在否定之列,要实行资本主义民主的人要让毛泽东兑现承诺,请问你想让他兑现什么承诺呢?兑现新民主主义的承诺吗?
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我们要施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过渡形式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已经不在议事日程中了。(关于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感兴趣的自己去看。)
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呢?
本文讲的“毛式民主”,就是毛泽东吸取苏联经验而实施的社会主义民主。
1945年7月初,毛泽东接见黄炎培时,黄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都跳不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些人还以此老责问毛泽东失信。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毛泽东失信没有。
(二)
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一个新生的政权,首要任务是什么?----当然是巩固政权,防范反对势力的反扑和颠覆。
毛泽东与苏联不同的地方就是,不是肉体消灭,而是用改造的方式。在中国,没有血债的剥削阶级成员,基本不存在生存危机。而对于地富反坏右的一些歧视性政策,我们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可能会认为很过分。可是以当时的环境,比肉体消灭已经仁慈得多了。从现在网络上,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地富反坏右以及他们的后代,对老毛是如何地恨之入骨,所以可知,那些政策下固然有些好人受到了冤枉,但却是绝对必要的。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以剥削阶级和反动派的被改造为前提的。
一切革命,最后毫无例外地会发展成反革命。
“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对卫生工作的指示》,1965年6月26日)
新生政权站稳脚跟以后,经济建设就成了主要内容。在经济建设中,暴露出的政治问题越来越多----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一部分掌权者迅速向剥削阶级转化。红色政权存在着一个怎样才能不变质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革命怎样才能跳出农民起义蜕化、起义,再起义、再蜕化的死循环。
这也就是“毛式民主”所要解决的问题。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已经是文革的前夕。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人人起来负责”是指老百姓人人起来负责,而不是指当官的。)
----“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学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
“毛式民主”简而言之,就是要让人民自己来监督政府,而不是靠媒体来代表自己监督。要人民自己参与国家的管理,而不是在老爷们的领导下,过一点有福利的生活。
毛泽东有句话大家可能很不理解----“六亿神州尽舜尧”。在许多文化人眼里,包括鲁迅,认为老百姓是愚昧的,落后的,不成器的,怎么会“尽舜尧”呢?
-----如果老百姓是愚昧的,落后的,不成器的,那请问民主的合理性在哪里?
毛泽东就敢于鼓励当惯了奴才的中国老百姓,勇敢地参加到政治生活中来。
而不是象许多知识分子那样,天天喊民主,张嘴闭嘴说人民,老百姓一旦发动起来,首先吓破胆的就是他们。
(三)
关于文革,许多人处心积虑要把它描述为“权力斗争”。还有一些人说是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草木皆兵了。
可在毛泽东死后13年,学生为什么上街?还不是因为毛泽东努力要避免的事情正在大面积发生吗?当年大学生有个口号叫“反官倒”,年轻人不妨问问老同志,什么叫“官倒”。
毛泽东说,文革要七八年来一回。很凑巧,西方也有一位政治家,要把武革命每隔20年重来一回。
1786年,当谢司领导的人民起义遭到政府镇压时,杰斐逊为人民起义而辩护。他说,人民有权推翻使他们陷入专制统治的暴政。他主张每隔20年搞一次“叛乱”是有好处的,因为革命可以防止腐化;这是政府健康的良药,也可以使人民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自由之树必须时时用爱国志士和暴君的血来浇灌,这是它的天然肥料。”正如暴风雨是自然界所需要的一样,革命在政治世界也是必需的。
一个劳动人民的政权,放弃了革命,其实就相当于放弃了政权。因为敌人太强大了,自己人变质太快了。
现实的发展,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1960年,山西省平陆县61名民工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中央政府从北京派来飞机,千里迢迢星夜送药,使61名民工化险为夷,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为了61个阶级弟兄”。
对比一下黑砖窑和血汗工厂,沉默的老百姓,才叫人寒心。他们要在沉默中死亡,还是要在沉默中爆发?
某些巧舌如簧的人,你们希望老百姓怎样做?
文革作为一次失败的群众运动,具有群众运动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它没有多么好,也没有多么坏。那些对文革抹黑抹黑再抹黑的人,心里无非是认为劳动人民是下贱的,不配拥有政权,不配享有民主。他们认为劳动人民应该满足于让老爷们代表他们,有媒体来监督,人民就该闭嘴;由老爷们行使权力,人民就该专心干活;投一下票,就算是泥腿子的福气了。
某些人天天骂党,可对一个踢翻党委的群众运动,却恨之入骨,其内心的逻辑不是很清楚吗?面对共同的敌人,剥削阶级往往聪明而团结。
(四)
选几段毛泽东的事迹和发言,作为结尾吧。
1、毛泽东时代的反腐败主要不是靠专门机关,而是靠群众运动,靠群众检举揭发来惩治腐败行为。
2、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干部子弟学校应逐步废除》,1952年6月14日)
3、毛泽东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人民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他特别重视农民教育,指出要组织和支持农民学文化,并亲自为农民学文化制定学习方案和目标。他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指出少数民族地区要搞建设,就要培养自己的干部和科学家。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在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身体搞坏了,真是害死人。”(1965年12月21日)。
4、毛泽东看到,中国的干部有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现象。许多干部从来不劳动,搞特殊化。他们穿得干干净净,吃得好,还看不起工人、农民,对工人、农民搞瞎指挥,甚至打骂群众。为了避免干部腐化变质,毛泽东形成了一个干部要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路。
三年饥荒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吴连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吴说:“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主席说:“我就要让省委书记们尝尝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他们整天吃得好极了,哪里知道老百姓吃不上饭是什么感觉?”
5、毛泽东论“拆迁”:“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
……
对比现实。大家自己看,自己想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