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经济规律的终结
前言
本文写于中国改革的私有化之前,那时,改革还意味着拯救国有企业,朱前总理还说什么“关键的三年,二年”;可惜,改革先是腿向前迈,身往后移,象是错上了跑步机;后来忍痛“抓大放小”想保国有比例又不得,只好转而“靓姑娘先嫁”了。
上世纪六十代,毛主席叫停刘邓路线,指出:“资本主义也能发展生产力,但时间要长,是个痛苦的过程。”可惜,改革前,华主席的二次跃进又归失败,民众吃饭又成问题(时谚云:“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于是,刘邓路线又成必然。
有人说,复辟是预谋,我看证据不足。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江、胡时代,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早就以胚胎的形式孕育在旧社会的母腹之中了。英雄不能造史,它们都是历史的必然。
恩格斯说:“把错误的思维进行到底必将导致它的反面”,因此我也坚信:在这片神州大地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必竟有近百年的影响,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人民群众,决不会因为几本没有逻辑的武侠小说而失去思辨能力,现实中的资本主义也一定要那比那几篇被偷偷换掉的课文更有说服力。不远的将来,一个反官僚,反腐败反复辟反倒退的历史潮流必定浩浩荡荡,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拦!
旧序有点过时了,但我还是把它放这里,让大家看看它本来就有的那些不足之处。我相信细心读者一定能看出来,本文不过是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 2007年8月
旧序
改革不能不讲政治,离开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就要变质!当然,改革也要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也是贫穷落后的必然选择。
论理,社会主义就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生产力。而面对历史,特别是近二十年的世界沧桑,每一个能正视现实的人都不可能不产生疑问了,即使仍然坚信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也不会不深切感受到:现代社会主义实践一定存在某些理论缺陷…
无须忌言:现代社会主义正经历着一场空前危机,各种现状自不待说,总之,必须对其来个彻底的清算了——当然,如果我们还信仰共产主义,不甘资本主义复辟的话。
毫无疑问,列宁、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非原理论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伟绩。但是,这样的社会主义毕竟先天不足,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及其反动政府,对劳动群众赤裸裸地剥削和压迫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应属于自然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因此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解放前,广大劳动群众长期生活在饥寒交迫与动乱之中,以至温饱和安定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比如:三亩好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当年很多刚参加革命的前辈们的理想境界了。正是这样的历史前提决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意识:消灭剥削阶级,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让人们的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丰富…
不用说,这个基本意识本身是朴素的,但不是科学的。可惜的是,它一直主导着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却早被人们遗忘了。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莫斯科就开始建造世界上最豪华的地铁了(直到现在,它在世界地铁中也是屈指可数的)——那时,新生的苏联就掀起了与资本主义比发展比福利的热潮。解放初的中国百废待兴,自然不能象苏联那样与资本主义比福利,但中国人民有志气,也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响亮口号,要在经济建设上一举超过资本主义。不用说,我们为此付出了极高昂的代价,却反被资本主义更远地抛在了脑后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斯大林把这基本意识理论化,提出所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从而为现代社会主义定下了基调;尔后,它又很快被世界各社会主义政党所接受,现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前程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很多人——包括很多曾坚信共产主义的理论家们,他们宁可怀疑马克思和共产主义本身,而对以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深信不移。
的确,生产力具有无穷魅力,无论是“大跃进”、“千里马”还是现代改革,都充分显示出人们对它的无限热忱。可惜的是,近百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在公有制的前提下,生产力的发展总象沙滩挖井——欲速不达。现代社会主义就象碰上了“鬼打墙”,始终走不出“抓、死、放、乱”的怪圈。似乎社会主义就只能“长草”不能“长苗”…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们苦苦不得其解。至所以如此,就因为这斯大林的这座“五行山”!
目录:
一、它什么规律也不是
二、它背弃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生产也是目的
四、消费也是手段
五、斯大林的推导过程及简要小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