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信息】信息当指所知的第一性客观存在,物质-运动-空间-时间-信息五位一体,人们只能从观念上而不能在实际中将其相区分;思维与信息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反映者——信息表达之谓也,时下信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对象基本上为信息表达所包办;为区别信息与信息表达,后者可称之为讯息,换言之,对象是否可视为时间的函数,乃是界定信息与讯息的要件。
相对
相对性给思维带来的考验,并非三言两语即可令人释然,甚至还可以造成一代又一代人的困惑。如果从信息、信息表达、信息比较等方面着眼,或许能带来些别样的效果。
大小、长短、高矮、胖瘦、真假、善恶、美丑 — 在日常生活中此类成对的正/反概念比比皆是,人们也能对其驾轻就熟地灵活运用,还涌现出诸如假大空、真善美等正/反概念组合。就实词而言,人们一般将其划归形容词,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类似形容往往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无从定性定量分析,甚至谈不上内涵和外延,难以纳入科技用语。按理说,概念确立的前提是,[名实相符、约定俗成],但对于此类正/反概念而言却是例外。
反映和表达客观现实,乃是语言产生并完善的理由所在,语言的产生令人类有条件去加速摆脱动物状态,互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也为培育社会空间创造了前提。人类接收和处理客观信息的能力,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同步提高的,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得早期人类往往以想象代替现实,神话、宗教等等就是对客观现实的某种歪曲的反映,然而毋庸置疑,对客观信息的表达,乃是支撑语言大厦的栋梁、基石和常备物资。
语法上有虚词、实词之分,但按信息传达、信息价值来衡量,大小、美丑等正/反概念仍有欠实之处,此类概念实际上是对信息的比较评价,说成间接信息概念也未尝不可。大、小、美、丑再就外延来看,类似于没有极值的数轴,可向左右无限延伸,而且成对的正/反概念在外延上可被视为重叠的,就如长短,我们既不能说多长就是绝对长,也不能说多短就是绝对短;凡被指为长的,相对于更长的就是相对短,凡被指为短的,相对于更短的就是相对长。对于物质空间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主体形成了长度方面的经验,在这方面不同主体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反差。 “久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天文学往往以光年为单位,量子力学往往以埃为单位,这也是一种长短经验。基于经验的长短概念如不用于评价具体对象,长短本身将毫无认识价值,长短只应出现于什么长或什么短的句式中。反过来讲,什么长或什么短是比较的结果,一系列比较形成了长短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长短本身是经验。换句话说,大、小、美、丑这类概念属于相对比较概念,须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才有比较可言。旧形式逻辑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而模糊逻辑在[0]与[1]之间任意取值,非此非彼,即此即彼。这种连续值逻辑是反映运动变化过程所必需的辨证思维方法。如果说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在复数对象的长短比较上能得出个相对结论,那么评价美丑或许就勉为其难了。如果说长短的复数评价对象尚有客观信息可考,那么美丑的复数评价对象就很难说具备什么美的信息或丑的信息了。相对美(丑)的结论绝非比较一下即可搞定,就如全球范围选美,佳丽们的先后名次不过是评委们的相对结论,换成你我他试一把,桂冠谁属可就难说了。
相对,绝对,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到底如何,取决于世人不尽相同的大脑思维“软件”,按世界的本来面目解释世界,是哲学无可终结的长青课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