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远方的朋友
2007-09-08
今天收到江教时室友罗的电邮。在江教读书时,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学英语,许多同学毕业后都继续读了英语本科,并考上外语系的研究生。而我在学英语之外搞些文学创作,学了两年英语后竟改行考了中文系的研究生,到现在还有同学为我可惜(当然是说如果考外语系的研究生,现在的生活就不是这样子了)。毕业已经六七年,同学们都走散了,即使聚到一起,也都是聊聊日常生活。确实也只能如此,在学校时大家都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毕业后各搞各的,基本上不知道对方除了私人生活之外,还关心什么东西。
然而去年回江西落脚,别了六七年的罗兄来玩,一见面竟然聊起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这是让我大吃一惊也让他大吃一惊的事情,因为同窗两年,我对他记忆最深的,是他学英语时的坚韧,打卜克牌时的精明;而他对我记忆最深的,除了英语学习方面之外,就是我爱好文学吧,他认定我身上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罗兄若见此文,有不同意处,请留言!)。而分别这么多年,除了有一两次同学小聚在牌局上有交流之外,基本上没有深入交谈过。然而那次一见面,竟不约而同谈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以及当代中国问题,谁说这不是“从知音到更知音”的转变!为此,我们喝了不少酒,谈了许多,从社会现状到教育的意识形态问题(他是英语教育的研究生),从***到马克思,……末了,我向他推荐了阿尔都塞。
发现本来只是一个生活上很要好的朋友,竟然对人生对社会也有着同样的关怀,竟然也是“走同一条道”的人,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可喜的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相聚。那是今年5、6月份吧(具体时间忘了),罗兄从南昌路过去杭州,再次来到我家。我们又是一席长谈,他亮出了他的观点,说他赞同无政府主义。然后,我们就无政府主义争论了一下午,最后,他说我没有说服他。吃完晚饭后他就去杭州了。现在他已经去了重庆一所高校任教,并于近日通过电邮取得联系。我对那天下午未能说服他放弃无政府主义立场一直心有不甘。所以在此转贴上一篇列宁的文章。我知道,我当时如果真的没有在道理上说服老朋友的话,列宁的文章也就并不能改变他的立场(我记得自己当时的论证要比列宁的文章详细得多)。但我还是暗中希望,其实那天老朋友在心里已经对自己的立场有所动摇。所以,我还是贴出此文,给我的远方的朋友。
让我们不断地向前辈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进步。
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
列宁 (1901年)
提纲:
(1)无政府主义在产生以来的35-40年中(从巴枯宁和1866年国际代表大会算起是这样。从施蒂纳算起,那还要早很多年)除了讲一些反对剥削的空话以外,再没有提供任何东西。
这类空话已经流行了2000多年。(α)不懂得剥削的根源;(β)不懂得社会在向社会主义发展;(γ)不懂得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创造力量。
(2)对于剥削的根源的了解。私有制是商品经济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无政府主义对此一窍不通。
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维护小私有制和小农经济。
Keine Majoritat(无所谓多数——编者注)。
否认政权有统一的和组织的力量。
(3)不懂得社会的发展——大生产的作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
(无政府主义是绝望的产物。它是失常的知识分子或游民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无产者的心理状态。)
(4)不懂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荒谬地否认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
不懂得组织和教育工人的作用。
把片面的、割断了联系的手段当作万应灵丹。
(5)在欧洲的现代史中,曾经在罗马语国家盛行一时的无政府主义,提供了什么东西呢?
——没有任何学理、任何革命学说和理论。
——分散工人运动。
——在革命运动的实验中彻底失败(1871年的蒲鲁东主义,1873年的巴枯宁主义)。
——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政治。
(选自《列宁全集》第5卷第294-197页)
中文版见《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18-219页。
Tag:
wzfeng1977 @ {#posttime} | 引用(0) | 编辑
评论
无政府主义是 绝望的产物。这话最适合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多是无力的,进而就悲观起来,最后绝望。这是没办法说服的,这在于人生的态度,很多都是性格使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