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老师的第275条理由——造船、架桥、铺路的领导人
大于 2007-11-05
怀念毛老师的第275条理由——造船、架桥、铺路的领导人
前面一篇说到,领导主动要求对自己进行监督也好,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也好,仅仅是提出了监督的任务。真正要完成这个任务,领导同志应该同时拿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也就是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否则,过监督这条河就是一句空话。
这个想法,来自毛老师说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老师历来十分重视人民民主监督问题,他不仅从理论上作了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实践上还做了许多造船、架桥、铺路的工作;他不但是人民民主监督的开创者,也是一个实实在在为实现人民民主监督的造船、架桥、铺路的领导人。
例如,有一次老师说到的“士兵委员会”:“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真正的是官兵平等如兄弟。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
可见,在井冈山时期时期,老师就已经对群众监督问题进行了探索。实际上,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我们党就在各政府部门、国家企业与合作社中设立了突击队、轻骑队等群众组织。如1933年12月少共中央局专门通过的《轻骑队的队伍与工作大纲》中就有:“与官僚主义消极怠工和贪污腐化现象做斗争的一个重要武器,是群众对于腐败分子的监督,轻骑队就是一种群众监督。”
1941年,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中老师又指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他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他应该受人民的监督, 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到1945年老师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谈到如何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他只是在稍作思考后就充满自信地回答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 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说明老师关于“人民民主监督”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这一思路在他的领导下,又创造了一系列“人民民主监督”的好形式,在建立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同时,还推广了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管理形式,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等群众管理形式,方便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监督领导者; 并且建立起人民来信来访制度,鼓励群众揭露和批评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1958年初老师曾严肃地指出过:所有制改变以后,人们的平等关系不会自然出现的,这要靠整党整风。整风以来,资产阶级的法权制度,如等级制度,领导与群众的不平等关系,差不多破坏完了,领导干部不靠威风,不靠官架子,而是靠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靠说服。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民主、说服和人们相互关系、打成一片的思想,没有发挥。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关系,是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关系。苏联在十月革命后没有做好,旧的法权(等级)制度没有彻底破坏,劳力与劳心是分离的,教育与生产是分离的。
为了防止权力集团官僚化、特权化、脱离群众,除了开展整党整风,为了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力,五十年代在群众中产生了一种'四大'的做法,老师高兴地说:“抓住了这个形式,今后的事情好办得多了。大是大非也好,小是小非也好,革命的问题也好,建设的问题也好,都可以用这个鸣放辩论的形式去解决,而且会解决得比较快。”“这种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最适合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提高群众的责任心。”(《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67页)
正是这些船、桥和路,保证了党政机关的廉洁,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起革命精神,形成了为人们难以忘怀的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船、桥和路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就像当年的水利工程失修一样,这些船、桥和路毁的毁了,废的废了,留下一些也没有多大作用了。
《十七大上报告》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了实现这些任务,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船、桥和路修一修,再解放思想,也做一些造船、架桥、铺路的工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