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西侊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成都 610016)
摘要:技术资产有别于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不专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且同一物品的使用价值随不同的使用目的而呈多样性。因此,价值仅是表达使用价值的度量体系,它可依评价角度的变化表达物品不同属性的内涵。物品价值是物品特定效用与获致该效用之难易性的多元函数。其衡量尺度为当地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技术资产价值通常可区分为:边际价值、市场价值和成本价值。市场价值在特定交易条件下的货币表现即是技术商品的价格。
关键词:价值;技术价值;价值评估;知识商品;无形资产。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当公元纪年迈进第三个千年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为社会财产的增长主要源自智力劳动,智力取代资金和普通劳力成为创造财富的首要资源。但与此同时,以实体产品为对象的传统价值分析理论不适应知识价值认定的缺陷也益显突出。新经济时代的临现迫切期待相应理论的拓展。为此,本文在探讨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资产价值进行分析,试探知识产品价值的依据与衡量。
一.技术资产价值的表现特点
技术资产指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能在较长时期内对生产经营发挥作用、从而给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较高经济收益的知识类资源,如专利、专有技术和工业版权等。流通过程中的技术资产才能称作技术商品,这两个概念应区别开来,后者价值的属性较为单一。作为一类特殊的生产资料或商品,它们的价值自有特点。
就普通物质产品来看,成本构成价值的主体并与之成正比,价值的多少有赖于产品的数量,每个产品的使用者得到的价值基本是同等的。但技术资产的价值表现却不同于此。首先,它们是非物质的,只发生一次性的开发费用,就可供许多人使用。其次,其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价值,且各使用者获得的价值可能不同。第三,技术的开发成本与其获利能力无对应关系。要言之,创造性智力成就使少量的物质资料产出高附加值,垄断性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带来高额利润,这些都表现为低成本的投入获致较高的收益。智力劳动使得投入与产出呈弱对应性,其产品的价值来自它们内含的知识创造和相对较早(或及时)的产出时间。
可以看出,物品价值的基础是使用价值,而不在于投入。
二.对使用价值的观察与价值涵义
为进一步理解并衡量知识商品的价值,我们有必要重新探究价值概念的实质与内涵。
技术可以满足经营者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某种需要,如提高生产率或产品质量、降低物耗等,这表明技术具有使用价值。众所周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仅靠这个简略的论点还难于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倘深入实际对使用价值作认真观察,可发现另有必须正视的情形:① 同一物品有可能用于不同的目的,即它可具多种使用价值。在此,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具体使用目的变动,而创成该物品的投入却是不变的。② 使用价值可以由劳动等投入产生,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或正相关的联系。如若一项技术不合社会所需,尽管研制者为之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和资金,它不会有使用价值;反之,未发生劳动投入的物品可以具有使用价值。③ 某些使用价值本质上是能给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的经济利益,当然,它们可由其所能增加的经济利益来度量。
依据以上事实观察,我们能够进一步确认:物品价值的构成因素中,重要的是使用者认可的随遇而异的使用价值,而非生产者的投入,它们二者显然不一致。所以,价值只能是表达使用价值的度量体系。由此定义,价值的分析对象,就不再局限于人类劳动产品这一范围。我们也才能据此对劳动产品中的智力产品给出恰当的价值衡量。鉴于使用价值社会性状不同,表达它们的价值体系也需有不同类型和定义域。当我们在评估某物体不同角度的使用价值时,须采用相应的价值体系与要素。常见的不当做法为:人们往往从商品价值这一狭隘的角度去估量具多方面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商品价值有其局限性,它仅反映出可被控制的那部分使用价值。对该种场合,需要确立更上位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概念,它们应能表达不可控的那部分使用价值,从而使评估结论基于全面。在本文后面的讨论中,价值指交换范畴内的商品价值。此外,为确切地反映动态的体现主观判断的使用价值,我们不妨有时称其为效用。
技术当其应用能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才能被接受而可能成为商品,讲“可能”是因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当然地也就有了(商品)价值,价值还体现着物品的社会属性。比如公益性的科研成果和不再受保护的专利技术,它们虽有使用价值,但因不受控制可自由获取,也就不具有可成为商品的价值。
至此可知,影响价值的因素涉及物品的使用目的和社会状态等方面。因此可认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特定效用和获致该效用的难易性。本观点申明:① 效用是价值的基础,其大小优劣影响着物品价值的高低。明确这点,我们就能理解物品价值的可变性以及劳动的效率和质量;② 获致效用的难易性这个概念表现出物品的社会属性,它既涵盖了劳动或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一传统价值依据,还包含受控状态和稀缺程度等要义,能适应万状缤纷的经济现象。所以,价值是投入、产出、流通机会、供需情况、评价主体观察基点等多种因素的函数。只是在不同场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会有所不同。
“知识贵在质,不在量”(莎士比亚)。在知识产品开发中,价值的创造取决于智力劳动的效率和社会需求,生产资料与工作时间的投入量作用很小。传统理论认为产品的价值来自生产时的必要投入。此种认识基本符合普通商品的物质性生产特点。在早期工业阶段,投入是制、售产品的主要因素,依据投入来确定产品价值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简捷方法。这一方法可行的秘密,在于没有任何经营者会在亏损的状况下维持生产。但我们从前面的分析知道,成本付出与使用价值或价值的创造是两回事。先进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它们能用更少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在物质产品生产中,价值的形成与生产资料的投入大体对应,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主要以管理形式表现)在价值总量中比例还小,似无专门分离的必要。遗憾的是,立足于投入忽略效用产出的理论导致了混同劳动质量的缺陷,僵化的理解甚至成为经济建设的桎梏。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产品供大于求,劳动质类明显分化,智力劳动大量创生出无实体的独立产品,从而使投入与产出并不总呈正相关关系,价值学说势必不能依旧停留在仅注重投入的早期工业阶段的水平。
多元函数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求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可使我们摆脱何以一项技术在甲地有价值而在乙地却不具价值这类困惑,还适合其它各类非劳动投入形成的资产,使人们得以解释自然物质的价值。据此观点我们就能说明以下事实:当一块土地进入市场,交易结果表明人们承认它具有价值,尽管从未有人对其作过投入。它的价值源自其有用性与被控状态。同理,物品的特许经营权也是有价值的。
不言而喻,价值有量的规定性。价值的衡量以何为据?或者说,什么是各类物质、产品与资产的一般等价物?在社会发展初期,用于交换的商品基本为劳动产物,价值的衡量依据普通劳动量。遵循社会的延续基础,价值参照系自然仍以劳动量为等价物。由于社会劳动形式千差万别,质量严重分化,同是劳动,所获不同;此外,同样的劳动在不同地区所体现出的价值亦有差别,因此,价值的尺度应是当地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它是在无数次的交换与比较后达成的与物质或经济利益的适当比价,大体上符合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类有效劳动之总量在所创造财富上的平均单位投入,因而不仅可表达普通商品的价值量,还能表达低投入高产出的知识商品的价值。后者的价值量是它们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即为取得该效益需要花费的当地社会平均劳动量,而不是研制技术的实际投入。通常,知识商品的名义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大于实际投入,其间的价值差就是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价值尺度的客观性使多元函数价值论依然是可操作的度量系。
三.技术资产价值体现的辨析
前已立论,价值是人们对物品或资产的特定效用与其获取难度的一种综合评价,用来表达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对事物某种内涵的认可程度。据此概念,物品价值呈不确定性,但是,特定用途和观察角度的资产的价值是唯一的,因而是能够确定的。这里以技术资产为例试作探究。
不确定性是作为无形资产的技术资产价值的突出表现特点,这使得技术资产的价值衡量令人困惑。考其所以,差误在于价值理念的失当和具体价值的辨识。按照劳动价值学说,不可能正确解决价值衡量问题。对此前文已作讨论。现在我们可依据前面的结论进一步澄清技术资产具体价值的体现。
技术资产具体价值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认识:
1.价值的总量与分量。因所有权可与使用权分离,技术能多次转让,由此产生技术资产的一个独特之处: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可以分解成若干较小单元,不同的使用者各自拥有一定份额。此间并非是许多使用者对同一使用价值多次重复利用。唯作如是观,技术的价值总量(即市场容量)才是能够理解和估测的。
2.依观察角度而改变。在价值总量限度内,技术资产对不同的观察角度体现出的价值可能不同。比如,从社会立场看,技术的价值反映在应用技术后新创造的全部财富上;而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技术的价值仅为扣除各种税费后本企业的实际收益。
3.明确应用方式。对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者,技术资产的使用价值亦不同,价值必然随之变化。
4.分别属性。以上三方面较易作到恰当处理,因为在此类情况下,价值与使用价值较显一致。然而它们得到解决仍不足以正确体认价值,技术资产的价值难于确定主要还因其应按属性作出区分。故此本节作重点探讨。
技术资产的价值宜作哪些属性方面的区别?
人们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技术价值指通过技术的应用能为企业多创造的财富,价值量由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后所产生的期得利润或节约的平均劳动时间来确定。显然,这一价值与技术的使用价值具统一性。然而,尽管它客观存在,却不能在技术市场上充分实现,因为该价值的形成是技术研制者和使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应由双方共同拥有。为着概念清晰,本文把这一通常意义的技术价值称为边际价值。
显而易见,技术的边际价值与其价格并不对应。但能够判定,价格体现的那部分价值在边际价值范围内,可专称之为市场价值。市场价值表示应用技术后新增经济效益中由技术研制者分享的份额。要确定它,需对边际价值作适当的划分,具体划分比例应考虑技术的功效、创新度、成熟程度、法律状态、转让方式、供需情况,以及总投资额、回收期和市场风险等众多因素。简单实用的划分方法可取社会或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为使用者的份额下限。
技术资产的成本无疑地也是一种价值量,它反映出研制技术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完全代表技术作为商品的价值内涵。为方便区别,宜将这一属性的价值叫作技术的成本价值。
至此,技术价值依属性的不同被区分出三种:边际价值、市场价值和成本价值。它们同存一体且互有区别,分别从不同层面表现技术资产的某种内涵。通常情况下,边际价值>市场价值>成本价值。其中,市场价值才是技术商品的价值。在复杂的经济事务中,如果我们只是用一个绝对且粗略的价值概念去笼统地表达技术价值的多种属性,就会由混淆走向误解,必然不可能正确认识技术商品的价格规律。尤应明确的是:边际价值不是技术在使用时原有价值的转移,而是在使用过程中由技术供需双方共同创造出的新价值。换言之,边际价值是潜在的未来的收益,在技术交易时尚未形成,它的所有者可理解为是“双重法人”。这正是技术资产价值深层次的特殊性。
四 技术价格的讨论
在资产评估业务中,技术的价值评估一般应指对技术市场价值的评估。技术价格则是该价值在特定交易条件下的货币表现,它随供需关系、交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由于技术价值实现的依附性以及难于获得类似物的公平市价作参照标准,技术价格的波动幅度较普通商品大一些。
曾有许多论者认为:技术的价格与价值背离。这种观点是套用普通商品定价模式的结果。传统理论尽管提出物品的价值与其使用价值相对应,但未能根据价值实质上是某种特定评价去认识物品可具有不同属性的价值,也未探究技术这类特殊商品的价值实现特点。实际上,对技术或一切知识商品而言,与使用价值对应的价值(即边际价值)是在应用后才得以实现的,不属技术研制者独自所有,当然不应表现为交易价格。而在另一方面,技术的成本价值仅表示研制技术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认可的智力创造或社会必要劳动均不同步。所以,技术的价格既不应与表面使用价值相符,也不会与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它体现的只能是边际价值的一部分,即市场价值。但我们不应因此认为技术资产的价值内涵仅限于市场价值,果若如此,需求方就失去了引入技术的意义。
近几年,为了解决传统价值理论不适应技术定价这一困惑,出现否认价值存在的提法,主张物品的价格由供需情况决定。此观点实质上否认的是价值与劳动投入存在必然联系。本文以为,价值作为一种多方位评价,不专决于投入或其它某种因素,但它因由社会平均劳动充当一般等价物构建起有效的衡量尺度,从而具有劳动量的涵义,成为特定的度量标准,可用来统一表达各种物品的不同内涵。否认价值的作法在否认价值决定于投入的同时,也否认了物品的客观内涵的表达,故也不能解决问题。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物品在同样供不应求的状况下未必会价格趋一,这只能表明它们有某种内涵上的差异。唯有承认物品的价值内涵,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测评量化。诚然,技术的价格有着不确定性,但这是由于其使用价值依不同使用目的而呈多样性的缘故。在此,价值随使用价值的不同体现而变化,所谓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仅是表象。
参考文献:
[1]程明高.对技术商品价格的理论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1993,(6):13-15.
[2]谢阳群.专利技术价值与价格的若干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1996,(3):28-32.
[3]王则柯.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和误导[J].科技导报,1993,(1):11-13.
(英文题录、、文摘:)
A Sketchy Study on Value and a Analysis for the Value of Technical Assets………………Ren Xi-gua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16)
Abstract:The technical assets are different to the technical commodities.The formation of the use value doesn’t only depend on having putted the constituents of production into it;and the use value of identical thing presents a variety as it may be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Therefore the value is merely a measure system for the use value.It can express the manifold connotations of the identical thing according to its various use.A thing’s value is a multivariate function on its specific use and the difficulty for it to be gained.The mersurement for the value is the average labour time of local community.The value of the technical assets can usually be differentiated:marginal value,market value and cost value.While the currency expression of the market value in a specific trading condition is namely the price of the technical commodity.
Keywords:Value;technical value;value evaluation;knowledge commodity;invisible assets.
简介:任西侊(1954年2月),男,河南省镇平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项目评价。工作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地址:成都市大慈寺路32号,610016。TEL:(028)86623442。
任西侊:该文被下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确定为指定交流论文。效用价值学说是西方的主流理论,我只是从技术价值评价的角度再次推导出该学说具普适性,此外,对技术价值评价理论作了些澄清,估计能够达到共识的行业效果。它的社会效果是化解垄断理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