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与发展
与马克思主义
——兼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点想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我在互联网上竟看到有人以个人名义对党的十七报告进行评说,这一方面显示了现代传媒手段的革命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升。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对党章的修改,也包括国家宪法的修订等,为什么不直接由中央发文向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和普通人民群众征求意见呢?这些工作,每次都是说历经多长时间,经过几上几下的征求意见和修改,但都限于中高层,普通共产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却从未享有过这种权利。我想,这里面恐怕正是隐含着社会主义民主的精髓及其它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生命力,以及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和机制。这从根本上关系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为此,我们不能不对此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人民国民素质的提升,这个问题将日益显得必要和可能。
二、关于中国历史的“历史周期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反复出现的现象:这就是社会底层常常战胜社会高层,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这几乎可以说是一条规律。这种现象,说明社会底层孕育着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底层有时强过高层,底层与高层可以发生转化。但底层到了高层,就不再是底层了,它也会发生变化,将来也可能被它的底层所取代。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条件下,高层是极易官僚化的,即不再具有它身居底层的心态和优势了。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当了皇帝的,一般打江山的一代还可以,下面就不行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而复始。民主人士黄炎培把这种现象称作“历史周期律”,在全国解放前夕就向毛泽东提出了这个问题。无产阶级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毛泽东的回答是肯定的,说这“就是民主”。尽管如此,帝国主义还是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今天,我们不妨试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解决得怎么样呢?这恐怕是需要很好地加以反思和探讨了。但无论怎样,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高层的腐变和底层的储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制订的征询为什么不直达社会底层群体,而只拘泥于容易官僚化和脱离人民群众的中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就是为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根植于人民群众吗?历史不是已经表明,真理常常发自平民而不是上层官僚,而且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例如孔夫子、马克思和毛泽东就都是出自社会底层,而且开始都是少数。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这种盲目起作用的东西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把必然变为自由,把暴力和冲突变为平缓的可控的发展。民主集中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集中散潜在基层平民中的、不易被发现的、一时居于少数人的正确意见,以及早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而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浮在表面上,以简单多数衡量是非和决定取舍。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按唯物辩证法办事。所以,它是不能不兼顾到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细微末节的,因为这不但常常是发展和真理的起点,而且是与唯物辩证法自身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唯物辩证法,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是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所在,是发展的根据,是我们赖以解决那个“历史周期律”的根据。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教训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我们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的历史教训的。也许是由于经验的原因,也许是由于革命战争特殊环境遗迹的原因,或者是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影响,或者是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得不够深透,我们未能或者未来得及彻底把握和实施社会主义民主的这个根本机制,而有意无意地把官僚主义带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例如,一个时期法制建设被忽视;对政党和领袖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民主集中制原则未被彻底实施并纳入运行机制。“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里是否还应当有“中央服从人民”这一条,并付诸实施?这就必然有背于唯物辩证法,必然跟资本主义官僚割不断联系,以至个人崇拜、领袖专断不可避免,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也就易于流于形式。毛泽东和斯大林晚年的错误,不能不说与社会主义民主的这种缺憾有着重大而不可分割的联系,乃至给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影响。这是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民主,不会有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会走样儿。民主是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保证。
“中央服从人民”这一条原则的实现,就是要彻底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民主集中制当中去,就是要实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关与基层党员群众和普通公民直接进行随机个性书面交流。这比简单地全民投票要实在得多。个性书面交流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更能激发人的潜能和便于吸纳正确意见。这就可以真正打破权力的绝对。
五、怎样贯彻和实施民主集中制原则?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除了解决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根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外,关键是要有从共产党的组织到国家机器的一整套完整的、有效的运转体制机构及监督机制体系设置。否则,也是徒劳的。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书本,她是与历史实际和社会实践浑为一体的客观运动。试想:如果我们也像革命战争年代在共产党中央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那样,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增设中央民主委员会,与军委并列,专职专事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监督工作,就像军委之于军事工作一样。结果会有怎样的效果和意义呢?党的组织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而调整和设置是必然的,军委不就是在战争年代根据战争需要设立的吗?这与党指挥枪的原则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天生就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创新呢?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但这样的方向和原则几乎是不容怀疑的。理论不付诸实际终久是乏力无助的。
无疑,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为政党与国家和人民与领袖等诸权力载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提供前提。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整个国家机器和权力的科学制衡和和谐运转,将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共产党永不变色、无产阶级事业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前进,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和全体劳动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必须要寄予于一定的物质力量载体的,是必须要在一定的社会政权形式下才能实现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脱离了社会载体,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社会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之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不能分离,正像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和实践不能分离一样;相反,社会主义民主只能在这样的社会历史基础上,而决不是取消它,否则,那就等于把我们已经取得的人民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资本主义,鸡飞蛋打,哪里还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以唯物辩证法为底蕴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没有“绝对”二字的。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有碍社会主义民主,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归根结底是还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所谓民主思想的桎梏。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原理
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底层与高层、少数与多数和具体与一般的对立统一,就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是与社会和人的发展完全相一致的。这与只玩弄形式和数量,背离发展,阻碍和扼杀新生力量,实行强权统治和霸权政治,维护旧秩序旧事物的资本主义虚假的形式民主是根本不同的。唯物辩证法特别关注少数、边缘和特殊,因为它会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事物,而且它们往往表征着事物的转变。量变诚然是质变的基础,但数量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决定事物的质,相反,只有当数量发展到不可计量的时候它才决定事物的质。因此,一般数量总是形式的、非本质的东西,而且在资本主义虚假的民主形式下更兼狭隘的、露骨的私利和狡诈,是很难有公平可言的,又怎么能成为决定是非和取舍的标准呢?发展就是对立统一。民主集中制就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把社会和人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生命联结在一起,成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走向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落的根据。所以,民主集中制的原理不是别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在实际操作上,人民群众中少数人的正确意见,最后也是要通过高端少数服从多数的数量原则来决定弃取的,但这已经比简单多数深刻和进步得多了。这表明唯物辩证法自身在内容与形式之间也是存在矛盾的,而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自身的生命。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这里决定的意义在于:内容总是要突破形式的局限而最终使自己走向新的阶段。
七、彻底贯彻实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社会效应
彻底的民主集中制,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要打开中央直接通往基层群体进行随机个性书面交流的通道。无疑,这对发现和选拔人才、考察和任用干部、反腐倡廉,以及中央重大决策,都是极为重要和有利的,它将使“不拘一格用人才”成为可能。这种把唯物辩证法彻底贯彻到民主集中制当中去的做法,使民主与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完全一致起来,以至使它们与社会体制机制和人才干部之间形成链条机制和多赢效应。这里,民主是核心,唯物辩证法是根本,人才干部是关键。考察干部只看业绩,易助长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这已被实践所证明。我们当然不是科举制,科举制是旨在维护千古不变的封建帝制,且只做书面的、统一的僵化考试;我们则是要推动历史前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存在,其书面交流的内容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旨在考察干部人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是随机的而不是统制的。尤其我们的随机个性书面交流与业绩是相结合的。事实上,毛主席就经常使用这个方法选拔、任用和考察干部,我们只是应把它制度化、体制化和程控化。至于众多具体技术和细节问题,那是要通过不断的具体实践来解决的。我们并不反对这样的“科举制”,因为静思可以更好地反映人们的才干。当然这种形式和标准也不是唯一的。这样做,在网络信息时代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尤其显得必要和可能。本本主义和空头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摈弃和防范它是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人和发展的问题,而彻底的民主集中制将它们统一起来。这就为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事业的经久不衰,为实现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党和国家提供了可能和保证。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吗?毛主席晚年多次指出: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使党和国家的权力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民主集中制的彻底贯彻实施,无疑将使这个问题的实现得到可靠的保证。这是重中之重。
八、民主集中制原则彻底实施的国际影响和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及其民主集中制的辩证唯物主义解释与社会体制机构和运转监督机制设置的实施,必将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将给国际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社会主义的责难当头一棒,令西方资本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和独裁等的不实之词化作烟云,让资本主义对我们的一轮新的进攻付诸东流。同时,它必将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大大向前推进一步,把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无产阶级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之火。它使人们坚信:社会主义就是与唯物辩证法一体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民主与发展、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利益、与社会进步和和谐运转、与马克思主义完全都是一致的。而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是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发展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据。相比之下,资本主义民主是多么的虚幻、多么的与事无补和多么的前途无望!
我们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信心百倍!
2007.12.3 深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