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执政中道定理

唐昌黎 · 2008-03-0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哲学和科学都常用规律、定理、法则之类的概念。数学多用定理一词,哲学用规律一词,经济学则二者兼用。在习惯上,适用范围广的称规律、如价值规律;适用范围小的称定理,如萨伊定理,科斯定理。政治学着重研究由人创造的法律和制度以及各种活动,不太注意研究规律。

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用于揭示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如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社会规律,可以解释几千年来政治的演变过程,而对于解释一定历史阶段特别是现实的政治走向,这一规律显得过于宽泛而鞭长莫及。这就有必要探求政治领域的特有规律。执政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特定规律,由于更接近现实,更具体化,我们称之为执政定理。执政定理一方面是客观规律的特殊形式,是一种客观法则,另一方面又是指导执政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规律与执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阐明执政定理,先从社会规律入手。

一、社会运行的两条轨道

我们常讲的社会规律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这两条规律又表述为三个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波普尔称这套论点为历史决定论(historism)。我们认为,唯物史观包含有决定论,同时唯物史观也包含有选择论。首先,我们常讲实践,而实践就是人的一种选择。唯物史观确认生产力是社会历史的基础,而生产力是人创造的,发展生产力就是人的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反复讲的人民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观点,都可以解读为人的选择。唯一的、必然的选择就是决定,故决定论最适用于解释历史。选择论对于解释现实问题最为有效。执政不是历史,而是人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用选择论方法阐明执政定理较为适宜。选择是人的选择,就要从人出发谈起。

从人出发,就涉及到一个最古老也是现在常讲的人性问题。人性并不复杂,那就是求生向上。证明起来也很简单,因为人如果没有求生的本性,就早在进化中消失了,没有向上的本性,就会象原始人一样停止在蒙昧状态,因为有了现代的人,证明了人有求生向上的本性。

人为了生存首先要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为了生活得更好,就要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人求生向上的本性,人必然沿着发展生产力的轨道前进,这可称为发展轨道,同时这也是人的一种必然选择,发展轨道也是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还存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包含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前进,这就出现了第二条轨道。社会运行并非沿一条轨道前进,而是沿两条轨道前进。

(一)   发展轨道

人类要生存,首先选择的是发展生产力,沿着发展生产力的轨道前进。世界各国生产力有共同的发展轨道,以劳动工具为标准,先后经历了石器、铁器、手工机械、蒸汽机、电力时代等等。生产力要素组合为产业,自然生产力组合为牧业经济,土地生产力组合为种植经济,二者合称为农业经济。机器生产力组合为工业经济,科技生产力组合为知识经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轨道从产业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农业和工业阶段,发展是指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时代以后,称之为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等,发展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发展轨道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规律。

(二)   平公轨道

平等是人们相互间的相同性,是指与权力和利益有关的相同性。法国《人权宣言》称:“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现代美国政治学家萨托利说:“平等表达了相同性概念。两人或更多的人或客体,只要在某些或所有方面处于同样的、相同的或相似的状态,那就可以说他们是平等的。”[1]平等是以社会权利为参照系,而以社会规范为参照系,在社会规范中人人处于相同的、平等的地位就是公正,也称为公平、公道。法律规范前人人平等称公正,经济规范前人人平等称公平,道德规范前人人平等称公道。这里将三者合称作公正。故公正是平等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平等更具有根本性。因为公正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规范本身不平等,就没有公正,如美国大企业总裁的工资收入为员工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种工资制度(经济规范)本身就极不平等,按此规范执行也就不公正,连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这套工资制度不公正,不合理,其根源就是极不平等。

人类从事两种实践活动:一是生产实践活动,这勿需解释。二是争取平等公正的实践活动,需加以说明。因为人具有求生向上的本性,就会引起不停的斗争,造成社会不稳定,,一直斗争到实现平等为止,由此产生了平等社会的理想,哲人就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如孔子讲的大同,柏拉图讲的理想国。人世间本来不平等,宗教教义却制造出一个平等的天堂,三大宗教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一切人都是神的臣民,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如此众多,其奥秘在于人具有向往平等的理想。同时平等具有极大威召力,一旦实现便不可逆转。如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体现平等的经济制度,包括劳动保障、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等制度,在发生巨变以后,这些制度仍屹立不动。有人将人类争取平等公正的理想看作空想,一切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诚然如此。从长期的人类历史看,这种理想推动人从事争取平等公正的实践活动,才能推动社会沿平等公正的轨道前进,最后实现解放全人类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不是空想,而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人的实践活动推动历史前进,历史沿着平等公正轨道前进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新制度一定比旧制度更平等。二是改革。在现制度范围内完善规范,使规范趋向于平等并公正的执行规范。三是民主。这是一条新途径,那些实行不平等不公正政策的执政党,通过民主选举而下台,新上台的执政党会实行一些较为平等公正的政策。通过革命、改革和民主三条途径,社会沿着平等、公正的轨道前进,平公轨道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故而形成平公规律,也可称为平等规律。

平公规律是一种复合规律,如同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一样。在一定历史阶段,规范是稳定不变的,人的活动绕规范运行,沿公正轨道前进。而在历史长河中,规范本身也绕平等运行,沿平等轨道前进。用极限论的话说,公正是个以平等为极限的变量。故平公规律是一种复合规律,沿公正轨道运行同时在沿平等轨道运行。关于两条轨道笔者在《从二元选择论看社会制度变革》一文(载《人文杂志》2002年6月)中有详细论述。

进入20世纪,生产力加速发展,物质财富增加很快,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是产品和资本过剩,一方面有大量贫困人口存在,经济发展扩大了不平等。同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人民群众争取平等的斗争加剧。前半叶,出现了革命高潮;后半叶,兴起了民主运动。民主比革命持续的时间长的多,其根本目标是争取平等,19世纪和20世纪,争取政治平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从20世纪末开始,争取经济平等。回首20世纪的100年,社会一方面沿发展轨道前进,同时在沿平等轨道前进,出现了两条轨道并轨的历史大趋势。

二、私家人与公务人

社会运行同生物演化有个根本不同之处,生物演化是一种自然进程,没有人参与。社会运行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人既是剧中的角色,又是编剧导演,而编剧导演同时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出现了一幕幕的历史剧,形成了社会运行轨道,也就是社会规律。在社会运行中,有两种活动:公共活动和私人活动。古希腊人称公共活动为politikos,现称为政治。将家庭活动称为oikonomid,英文为Economy,汉语译作经济。社会上有两类人:一是私家人。从事生产(包含经营、交换)活动,产出的是物质产品和劳务,这类产品可以分割开来,供一个个人用。亚当·斯密讲的“经济人”就属于私家人。二是公务人,从事公务活动,创造公共产品,即法律、法规、政策等,公共产品不能分割,只能作为整体为全社会所用。古汉语经济一词,意为“经国济世”,是公务活动。现代汉语经济一词,指生产活动,是私人活动。正是两类人,推动社会前进,私家人推动社会沿发展轨道走,公家人推动社会沿平公轨道走。同一人群可具有两种身份,上演两种角色。如工人农民劳动者是职业集团,从事生产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工农劳动者又是阶级集团,进行着反剥削、反压迫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革命、造反是公务活动。可见劳动者作为职业集团,具有私家人身份,推动社会沿发展轨道走;作为阶级集团,具有公务人身份,推动社会沿平等轨道走。社会上还有经营土地、资本的人群,作为职业集团,也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作为阶级集团,谋取的是个人财富增长,会扩大不平等,阻止社会沿平等轨道运行。有产者也担负一些公务人职能,如资产阶级革命,将私人的钱捐给社会,就成为公共产品,私家人具有公务人身份。无论是劳动者或是经营者,都具有双重身份,作为私家人,推动社会沿发展轨道走;作为公务人,推动社会沿平等轨道走。私家人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公务人推动生产力发展,要通过一些中间环节,如劳动者进行革命是一种公务活动,推动旧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执政者进行制度创新,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公务人作为私家人去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发生以权谋私行为,是任何社会都明令禁止的。

劳动者和经营者主要从事生产活动,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从事公务活动,如劳动者从事革命,是一种公务活动,而革命是历史的节日,并非经常性活动。经营者从事公益活动,是一种公务活动,但其规模比经营活动小的多。社会上专门从事公务活动的人群是公务人,以往称为主政者、统治者、官吏,现今称为执政者、政府官员。我们将人分为私家人和公务人,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设定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多种社会关系中,也就有多种属性。人进行多种实践活动,有多种目标,也就有多种多样的理论框架,每种理论框架都从特定的视角来观察,从而观察到某种特定的属性。如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目标是要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由此建立起革命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从阶级的视角观察人,从而观察到人的阶级性。如从事生产活动,目标是谋生或利润,由此建立起经济学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从职业的视角观察人,从而观察到人的职业属性,亚当·斯密讲的“经济人”,就是人的一种职业属性。法学则将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宗教学将人分为教徒和非教徒。可见,人具有多种属性和多种身份,这是客观存在的。而界定人的某一种属性,某一种身份,决定于选择何种理论框架,即是一种主观选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界定问题。这一群体是客观存在的。阶级理论,革命理论着眼于阶级性,将这一群体界定为资产阶级。生产力理论着眼于职业性,现在是按照之一理论框架,将其界定为企业家群体。程朱理学一个重要命题为“理在事先”正是先有阶级理论(理)而后界定人的阶级性(事),按照生产力理论,界定人的职业性,这都是“理在事先”,的体现。我们常讲的人的阶级性、职业性,以及经济人、自然人、法人等等,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论(理)对人的一种界定(事)。我们要研究执政理论,也就需要对人作出一种新的界定,那就是将人分为两类:私家人与公务人,由此提出了两类人说。

两类人是客观存在的,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前,就有两类人存在。中国在4000多年前唐尧帝时流行一首民歌叫“击壤歌”,歌词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于我哉”。这是中国第一首民歌,意思为百姓自己劳动生活,不为皇帝效力,也不用皇帝管。这里所描绘的农民,就是一种私家人。百姓种地凿井,自己能解决吃喝问题,政府不用管。但有些事私人无力办,要由政府办。各国的古代文明都发源于江河之滨,江河边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便于人生产和生活,但靠水近也易于遭水灾,私人就无力治水。根据《史记》记载,唐尧帝时洪水泛滥成灾,尧命鲧治水,9年不见成效。舜代行天子政,用鲧之子禹治水,13年时间取得成功,大致上在现今的黄河和长江中游地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共设施建设工程,也是第一次公务活动,尧舜禹部落领袖,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公务人,可见,在没有阶级以前,就有了公务人。公务人与私家人之分,在原始社会就有,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代化生产社会化了,即生产的产品供应社会,但这种生产是以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企业组织要与私人交换才能得到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论是国有或私有,经营者和劳动者都属于私家人。经济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私家人依赖于公务人为其创造出环境。公务人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依赖于私家人为其提供生活资料。公务人与私家人存在社会分工,公务人提供公共产品与私家人生产的物质产品交换,但二者并非个体人之间的交换,是由私家人以税赋形式供给政府,再由政府以俸薪形式分配给每个公务人。要每个公务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则公共活动就无人干了。在战国时代,农家许行倡导一种理论,说国君要同百姓“并耕而食”,即一同种地自食其力。孟子反驳道:“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是说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间耕地,由此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2]朱熹注解称:“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以此相易,正犹农夫以粟与械器相易,乃所以相济而非所以相病也”。朱熹讲的君子与小人,即现代讲的政府官员与民众,官员靠民众养活,没有政府制定规则,民众就乱了,官与民之间存在交换关系,如同农民用粮食交换器械一样,二者相互依赖而非相互排斥。朱子讲的这套政府与民众的交换关系确有道理,今天仍然适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提出一套交换政治学,认为官员的政治活动同私人经济活动存在交换关系,同朱子的论述相通。从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古往今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私家人进行经济活动,公务人进行公共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推动社会沿着两条轨道运行,政府官员为执政主体,执政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两条轨道之间进行选择,经常面临两难选择。对此笔者在《论执政基本规律》一文(载《探索》2005年1期)中有详细论述。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