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中无产阶级树立国际主义责任感的必要性?
2007100463
张城源
一、工人没有祖国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①]确实,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人有祖国吗?所谓的祖国只是维护了资产阶级对无产积极的剥削而已。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②]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孤立的存在,而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对象已不是某一国的无产阶级,而是早已变成世界性的了。同时,资产阶级的竞争也早已超越了国境线,变成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跨国的竞争,甚至是侵略,常披上国家的外衣,然而,祖国的这些行为所获得的是什么?“祖国”及其暴力工具,为资产阶级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而无产阶级从中获得了什么?海外的无产阶级得到的只是被剥削的国际化,亦即更广泛的多重剥削。而本国的无产阶级也并未因此改变,“祖国”绝不会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者的身份。
二、煽动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用以转移阶级矛盾的工具
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扩张显然是在资产阶级的主导下实现的。然而,这种扩张却天然地离间了各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所获得的利益决不会与无产阶级分享,然而当竞争失利、甚至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时资产阶级会把损失转化为对无产阶级更加残酷的剥削,或者是大规模的裁员。无产阶级所遭遇的一切不幸究其根本都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所造成的,然而资产阶级却常常将其归因于他国的发展与竞争,某些时候甚至归咎于他国的工人阶级,如某国工人的“廉价”。资产阶级的这种“归咎”行为是极为恶毒的,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暴力扩张和侵略战争制造理由,另一方面离间了各国的无产阶级。
煽动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用以转移阶级矛盾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挑起的世界性竞争,使无产阶级遭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剥削,而资产阶级却嫁祸给他国。其实哪里又有什么“本国”、“他国”,无产阶级所应看到的,只有团结起来的资产阶级和全世界的被剥削者。
我身边遇到的一个案子,是有关专利复审的,美国律师在给中国企业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中方选择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进行复审会比诉讼更为有利,因为陪审团可能会不喜欢中国的被告,尤其是中国的发展造成当地工人失业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了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隔阂是确实存在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以及以资产阶级生产、交易关系为基础的“祖国”的存在。然而,当我们看到今天跨国公司在世界上的发展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国家对于资产阶级的真实含义了。
三、抛弃国际主义精神造成的后果
前述的这种离间行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第二国际中许多社会民主党领导背叛了国际主义精神,投票赞成本国政府军事预算,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帝国主义国家间战争的实质认识不清,这种战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分子为了瓜分世界而进行的血腥的非正义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祖国而战也好,保卫祖国也好,都永远是空洞的口号,他们只是为他们本阶级的利益而战,又何尝真正与“祖国”有半点关系,而“祖国”的实质也只不过是那个阶级所谓的祖国。这种无耻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只有血泪,人民只是充当了资产阶级的炮灰。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正因为如此,它使人民认清了资产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本质。毛主席曾经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苏联,两亿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如果帝国主义者一定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可以断定,其结果必定又要有多少亿人口转到社会主义方面,帝国主义剩下的地盘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全部崩溃。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战争究其本质是反人民的,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祖国”。人民也在战争中越发看清这一点,也就更加自然而然的联合到了一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四、无产阶级树立国际主义责任感的必要性
在洞悉了战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在世界扩张中对各国无产阶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后,马克思尖锐地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既然要求工人们兄弟般的合作,那么当存在着那种为追求罪恶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见并在掠夺战争中洒流人民鲜血和浪费人民财富的对外政策时,他们又怎么能完成这个伟大任务呢?”[③]马克思用他那犀利的语言明确指出了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无产阶级解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共产党宣言》一文后,我无意中在接下来马恩的《关于波兰的演说》中发现了下面这两段话,马克思的发言中谈到:“一个国家里在资产阶级各个成员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和冲突,但资产阶级却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本国的无产者;同样,各国的资产者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互相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④]紧接着,恩格斯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⑤]
这无疑是对无产阶级树立国际主义责任感必要性的精辟阐释。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时代,一国无产阶级所遭到的剥削绝不仅仅限于本国,而是世界性的,故而他们的敌人,资产阶级也绝不是单一本国的,资产阶级早就联合起来了。巴黎公社的失败不正是法德两国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吗?俄国革命爆发后不也迅速遭到了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吗?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无产阶级想要夺取政权进而解放自身,如果不联合起来,不树立国际主义责任感难道可以实现吗?
因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放弃国际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德国工人阶级竟然应当这样去对付为反对它而已经同其他一切国家的资产者实现兄弟联合的本国资产阶级,”[⑥]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指引下,工人阶级将被引向灾难,他们是难以战胜联合起来的敌人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多篇文章都是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结尾,而不仅仅用“无产者联合起来”,正是因为他们对于资产阶级在世界的发展,无产阶级所面临的敌人有着清晰的认识,进而一贯强调国际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国际责任。而他们提出的革命在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理论,正是建立在国际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没有树立国际主义责任感,就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的全面胜利。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29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27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二卷,607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30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310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三卷,309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