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结构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分析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表现为一个货币——商品——货币的不断循环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具有的价值形式叫做资本,资本按所有制的形式,可分为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两种形式,前者属于私人的资本家所有,而后者是属于国家公共所有的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的两种基本形式,此外,在资本的具体形式上,还可以分为产业资本和流通资本两类,流通资本又可以分为商品和货币经营资本、生息资本,以及一些边缘形式的资本如文化、色情业资本等,所有这些资本形式,其运动过程都可以表现为货币——中间过程——货币的形式,其中后一个货币的价值比前一个货币的价值增大了,用符号表示就是G……G‘的过程,这称为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超过原来预付的货币的价值的部分,称为剩余价值,具有价值增值的运动形式是资本的特有形式,资本按其价值运动形式来说,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是借助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两个不同部分的运动过程共同完成的,首先,资本的所有者——私人资本家和国家——必须在市场或流通领域中购买劳动力,预付的购买劳动力的价值就转化为获得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者的人身劳动能力或对其占有使用的权力或权限本身,同时,这个价值本身也成为资本价值的一部分,称为可变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力的使用或让其劳动,实现资本的超过本身预付价值的额外价值的产生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价值增值过程,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其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对于私人资本来说,价值增值过程可分为两部分时间,第一部分时间是工人将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劳动重新生产出来,成为必要劳动时间,余下的劳动时间,成为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形成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或增加部分。对于国家资本,预付的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第二部分是购买企业管理人员劳动力的资本,称为管理资本,这是因为国家资本是公共的资本,必须借助管理人员的存在才能实际运行,而资本的预付也是在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操作下完成的,实际上这部分资本在一般的私人资本中也是存在的,不过它不具有这里这样独立的经济意义而已,因此在没有特殊考虑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略去,其中,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就是经典的可变资本,它的作用同私人资本中的可变资本一样,是生产过程中的价值的最初来源和实际来源,而管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方面的作用——如果不考虑它的其他的更多方面的作用的话——只是辅助这个过程的实现而已,本身并不成为价值的经典来源,因此,工人的劳动,只有将这部分预付的资本价值生产出来以后,才能在剩余的劳动时间里生产预付资本价值的额外部分,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生产预付的管理资本的价值,它对于工人劳动来说,也是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剩余价值,称为个人剩余价值,而另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为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部分,即表现为资本的纯粹的价值增值的部分,这部分剩余价值,称为社会剩余价值,这种价值增值过程的不同,是由于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本身不同造成的。与此同时,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还将预付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在不同所有制的资本中,上坪的价值也不完全相同,对于私人资本商品的价值是W=C+V+M,而对国有资本则是,W=C+V+MⅠ+MⅡ,其中,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私人资本),MⅠ——个人剩余价值,MⅡ——社会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作为预付给工人的出卖劳动力的价值,在劳动力买卖的交换流通过程中,作为工人的消费基金,转化为工人工资,工人工资实际上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数量,这就是表现为从而不同劳动的工人的工资并不完全一样,这和工人的劳动力的具体的实用价值即从事何种劳动有关,这种实际的劳动力价值,叫做劳动的劳动价格,而预付的管理资本,也以类似的过程,转化为管理者的工资,管理者的劳动力价值,也和具体的劳动种类有关,由此形成不同的工资或等级差别。
由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可得商品总价值的组成形式,对于私人资本为W=C+V+M,而对于国家资本则是W=C+V +MⅠ+MⅡ,其中,MⅠ+MⅡ 称为总剩余价值,I=(MⅠ+MⅡ)/V称为总剩余价值率,而IⅠ= MⅠ/V 称为个人剩余价值率,IⅡ= MⅡ/V 称为社会剩余价值率。
工作日是上述的工人各部分劳动时间的总和,这个实际时间的长度,成为工作日的绝对长度,而M/V或(MⅠ+MⅡ)/V称为工作日的相对长度,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日的绝对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而工作日的相对长度则具有不断的延长的趋势,这是由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规律决定的。相对工作日的延长,实际上就是总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的表现。
下面分析资本的积累和周转过程,这里只分析与国家资本的商品生产有关的问题部分。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实际上是一个往复循环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G—W…P…W—G·G—W…P…W—G·G—W…P…的不断重复过程,其中,把按原有规模进行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称为简单再生产过程,而把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称为扩大再生产过程,对于扩大再生产过程,要把一部分社会剩余价值追加到原有资本价值G=C+V+MⅠ的三部分中去,使之成为G1= C1+V 1+MⅠ1,这个过程,也叫剩余价值资本化。为了表示资本各部分随着积累过程的比例变化,可以定义资本的有机构成并用此来加以描述,其中 C:V 称为资本的第一有机构成,而V:MⅠ称为第二有机构成,C:(V+MⅠ)则称为总有机构成,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的第一有机构成C:V 会不断提高,而第二有机构成V:MⅠ则会降低,V:MⅠ比值的减少就是MⅠ:V比值的增加,它表明脑体劳动者之间的比例的变化(MⅠ应广义地看成是直接生产领域以外的所有脑力劳动者,它狭义地才指管理劳动者),即使用的脑力劳动者的数量相对于体力劳动者增加了,这种各部分之间的变化反映在总体上,可用总有机构成表示,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总有机构成C:(V+MⅠ)比值的增加或提高,它表明全部活劳动相对于不变资本即物化劳动减少了。
全部社会总资本,可用三个部类表示,即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称为第一部类,生产个人消费品部类,称为第二部类,生产社会消费品部类,称为第三部类,这三个部类及其交换关系表示如下,
Ⅰ 4000C+1500V+500 MⅠ+2000 MⅡ=6000
Ⅱ 2000C+400 V+100MⅠ+500 MⅡ=3000
Ⅲ 2000C+400 V+100MⅠ+500 MⅡ=3000
Ⅰ(1500V+500 MⅠ)=Ⅱ2000C,Ⅰ2000 MⅡ=Ⅲ2000C,Ⅱ500 MⅡ=Ⅲ(400 V+100MⅠ)。这是简单再生产情形,对于扩大再生产情形,可以证明追加资本的各部分数量关系严格满足一个多元线性方程组,从而各部分追加资本的数量是严格确定的,而不是任意的,当各有机构成不变时,第一部类增长最快,第三部类次之,第二部类最慢,对于各有机构成按相同比例变化的情形(比如都由2:1变成4:1或5:2变成4:3),上面结论也成立,但这时社会剩余价值率的增长速度快于个人剩余价值率的增长速度。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过程中,社会剩余价值MⅡ实际就表现为企业的利润,而预付的资本价值C+V+MⅠ就表现为成本价值或价格。通常把比值η=MⅡ/(C+V+MⅠ)叫做利润率。成本价格和利润的对立形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过程和真实关系。在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润率随着资本积累从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过程表现的下降规律仍然存在。但由于垄断因素的存在,平均利润率的存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系中,不仅有经典的物质产品形式的商品——这种商品表现为具有确定的价值和围绕着这个价值涨落变化的价格,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脑力劳动产品和其它一些边际形式的非经典商品的存在,它们的价值不易确定,或本身没有价值,这些商品实际上是按价格出售的,而它的市场价格则由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提供产品的卖方的产品资源的稀缺程度从而卖方在商品交易中所具有的有利地位的程度如何决定的,这种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参照标准,在其上再附加一个超额利润,形成商品的实际价格。这种价格有时也能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有时则完全不能,例如一部影片的商品价值是不好确定的,而提供的诸如色情业等服务的价格,本身也是没有价值的。商品仅按价格出售和按价值交换本身并不矛盾,因为按马克思的经典的商品经济理论,价格本身和价值是完全可以背离乃至脱离的,而事实上是,只有经典商品才完全遵循这一限制,而对于非经典的商品,其交换过程则不一定遵循甚至完全可以违反这种限制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由各种形式的资本组成的一个系统,称为资本体系,实际资本的形式,可分为产业资本和流通资本与各种形式的边际资本等几大类,产业资本和流通资本是资本的基本部分,产业资本即生产经典商品类的资本,而流通资本则包括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与银行资本等部分,后者又叫做生息资本,边际资本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产业资本和色情业资本,它们除了有一般资本的获取利润的作用外,还具有加速或促进社会资本周转的作用,这种作用相当于使社会总资本的物质产品形式比没有这种作用时会加快向货币形式转化一些,表现为单位时间的利润率(例如年利润率)增加,这种作用可使社会在短时期内获得更多的资本用于投资,或弥补现有资本的不足,对于色情业来说,它的存在并没有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增加,而只是由自身的纯粹的资本循环运动带来社会资本利润率的增加,这种作用叫做资本的虚拟增值作用,它们具有保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常运行乃至更加加速发展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发展,这种资本虚拟增值的作用就显得越是重要,现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积累,主要就是由技术和文化乃至色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实现的,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生产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分工比较发达,其生产的范围已远远超出历代的以农业生产为基本范围的限制,因而生产以工业化的商品生产为主,其特点是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各生产部门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交换的存在而以严格的比例关系固定下来,一方面使生产和消费的管理本身不再限于直接的单个企业,而是必须扩及到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的所有者和雇员之间的分配方式发生不同从前的变化,由于市场关系的限制,企业所有者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意占有或分割生产的成果,而必须兼顾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的平衡需要才行,就这就限制了企业所有者对雇员的旧式奴隶主或封建主式的掠夺深度,扩大了广大社会一般阶层的消费,也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自由平等关系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进步,科学文化乃至大众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具有和旧式的特权制社会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特点,除了具有一般的相应的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或欣赏价值带来的消费功能外,在整体的资本运行上,同色情业一起,具有直接支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运行和加速发展的作用。
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在不同时期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早期主要是和传统的特权制社会一样,是一种剥削行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即慈善式的社会共享制,这种形式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很普遍,它通过个人的资本收入在生前或死后的捐献向慈善机构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对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的社会共有,这使这种古典制的阶级关系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2)正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全部生活资料,可分为一般生活资料和奢侈生活资料两个部分,一般生活资料,包括必要生活资料以及在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力条件下存在的某些享受资料或发展资料,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达,这后两部分的生活资料越多,反之,则相反,一般生活资料的总价值,在其数量上,应等于全体工人或一般的工资的总和,而在工人内部,他们的各自的占有数量还是不同的,这是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在他们内部之间不同数量的分配造成的,而奢侈生活资料,则在资本家或较高级别的劳动者或工薪阶层人员之间进行分配,占有不同资本或收入的资本家或工薪阶层人员占有不同数量的奢侈生活资料,形成不同的资本家阶层或工薪阶层的不同层次,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这两部分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是一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一定数量的在这些生活资料之间进行分配的社会人口,形成一定数量的资本家和工人人口以及它们内部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生产力越是发达,每一部分人或阶级所占有的各自的生活资料的绝对数量越多,而具有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成员的收入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形成一种类似气体分子最可几速度分布向能量高的方向移动的现象。通常,把满足这种产品分配形式和其他的上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全部条件的实际法律设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叫做正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否则叫做反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许多种,这里暂不考虑。
㈡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起源的两种不同的历史过程·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中的产生过程·资本主义的现代积累来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的物质条件或生产力基础在于,一、母体生产方式的商品经济足够发达,商品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的活动,二、商品生产本身要有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使之具有足够高的劳动生产率,因而可使经营者获得足够的剩余价值,使之有利可图,三、开办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以及必要的劳动力,只有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够产生,这需要它的母体生产方式本身的经济有足够的发展才行,考虑到意识形态的因素,还需要有科学、艺术、思想文化乃至对社会本身的认识等人文因素有一定的辅助发展水平才行。总之,当原有的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生产和分工和范围的扩大,从事商品生产本身成为生产活动的必然形式,以及其它的相关的辅助条件发展成熟了的时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内部,就必然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见下面的进一步的分析)。
资本主义的最初积累阶段,是从所谓的原始积累方式开始的。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自身增值以外的因素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对农民的剥夺,即使农民失去土地而转化为城市人口,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一部分资金和必要的劳动力与商品购买市场,二是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以获得廉价的原料和一些资金,以及一部分劳动力,例如黑奴的买卖,后一种方式只限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本国或本民族积累方式,则只限于前一类原始积累方式,但在有些地方则是例外的,如北美和澳洲这些地方就是如此,那里的土著居民已经被消灭或不占主要地位,人口全部是移民或以移民为主,所以剥削的对象和一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不同,它没有当地原有的民族的资本积累过程。
与原始积累过程相并行或适应,资本主义的起源,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常过程,这种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法是从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内部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方式只限于西欧地区,另一种是反常过程,这是在外部的因素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这是指历史上的那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不同所有制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中的产生过程,也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私人资本到国家资本的发展过程,欧、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表现为这种不同所有制的资本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资本的经济形式的自然发展过程,另一种也称为反常过程,这种过程主要存在于历史上的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中,这种过程的产生形式,是沿着由国家资本到私人资本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在私人资本不足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资本积累形式,也是一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条件下适应宗主资本主义需要或自救采取的一种形式。不同所有制资本形式的发展过程,实际也是社会总资本的一种积累和发展过程,通常单个私人资本或国家资本的积累过程,叫做第一类积累过程,而把总私人资本和总国家资本的各自积累过程,叫第二类积累过程,上面这种由不同所有制资本形式的发展的社会总资本积累过程,叫做第三类积累过程。
除去早期的殖民积累和国内的加强剥削和掠夺外,在现代资本主义积累阶段,主要是靠技术和文化等发展实现的,特别在现在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文化和技术的积累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规模的扩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技术发展从而垄断地位的同时,文化的作用也加强了,这使晚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色情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增强了。
㈢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1)一般发展过程分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以前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内部有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并且由于这一点,对外关系上(国与国之间)也存在更为直接联系和影响,因此,对它的分析仅仅注意到内部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到外部的关系上才行,它可以分为欧美型和其它型两大种及其若干个亚种,欧美型资本主义形式是指西欧资本主义和西欧以外的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类型,其中(欧美型中的)西欧型资本主义为较为原始的资本主义形式,通常习惯上把它叫做原发型资本主义形式,它和欧美型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组成了一个对外关系上的宗主型资本主义,他们多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或当今的发达国家,从形成过程看,通常把除西欧型以外的所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连同欧美型中的美国和其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叫做次发型资本主义形式,这种次发型资本主义形式,一种是和西欧邻近的国家,主要通过自身的改革而发展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奥(匈)、俄等国,一种是经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形式或途径而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这其中除少数发展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外,大部分作为现今落后的或不十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西欧型资本主义国家所在的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总起来说欧美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很发达,资本、技术雄厚,产业部门比较完备、先进,经济上在世界上占统治和主要、主导地位,产品、资本和技术输出是它的主要对外经济方式,其表现是国内制度较为稳定,上层建筑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发达、完备,并且它的思想形式也较为完备、发达,资本主义形式的以多党制为基本制度特征的民主政治制度较为发达,其表现是国内自由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较为充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较为平等,这是由它的发达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由于它的经济上的有利地位,使它能够在牺牲其它国家利益和发展的情况下,获得较多的商业利润和其它收入来源(如历史上的殖民掠夺和现代的军事征服、政治渗透、颠覆配之以商业和资本的掠夺性开发与投机等,——如亚洲金融危机等),从而为国内的居民生活创造较好的物质条件,因此在扩大有产者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一般人民的地位和生活状况,从而能够形成较为平等的国内社会关系,在历史上和现代,对外关系上均维持政治上的殖民统治地位或霸权主义者地位,因此,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性质或属性上来说,为资本主义的强固型制度;与此对应,其它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地位软弱的(从对外关系上说)制度和思想不很发达的受控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还为半专制型的资本资本主义国家,这不仅是由于它本身的不发达,而且还由于它受到外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上受到控制使本身不能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充分自由发展造成的贫困导致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从世界整体范围内来讲,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为资本主义产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为止,这是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阶段,中期从十月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止这一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资本主义的统治削弱了,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重新加强了对世界的统治,9.11事件以后,随着侵阿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发动和进行,这一阶段过渡最终完成。资本强国对世界的统治,会由于对外部不断加强控制的需要而消耗越来越多的财富而瓦解或消弱到逐步与世界其他国家处于平等地位为止。
2)特例 ①美国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世界资本主义的霸权中心,随着资本主义晚期时代的到来,美国国内也出现了财产集中趋势和有产者特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有产者特别是最富的人数的增加,而承担的赋税却有所减少,目前我们尚不能知道这种减少的趋势如何,既能否形成一个由外部的税源来作为它的国内开支的主要部分这样一个结局,事实上我们注意到西欧国家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和趋势,这种发展的趋势可能是决定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在我们这里看来也必然是这样)。而在国外,也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控制地位,自从苏联解体以后的一系列战争就表明了这一点,这种战争使美国耗尽了大量的钱财,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相对落后国家的剥削,实际上成为它的维持霸权的经济来源和支柱,这种霸权在将来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可能完全瓦解,其过程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由于这种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地区消耗资源的增加,将使美国和西方国家同世界的矛盾加剧,使美国等国获得的资源由于外交上的矛盾冲突和资源本身可使用数量问题而日益减少,同时也是由于为了应付各种冲突而进行的战争,将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无力再维持各种数量庞大的对外稳定开支,从而使它不得不在战略上退缩,从而使这种霸权地位削弱乃至逐渐垮台。②俄国 俄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一旦它成为这样的国家,会不会不美国的后尘?无疑,俄国有世界上最的国土面积和雄厚的资源,如果在适当的制度和机遇下,是不难达到这一点的,人们要关心的是,当俄国真的成为这样的国家,它会不会吞并周围的国家乃至获得进一步的征服整个世界的能力?这种征服会使军事扩张还是经济的、政治的挟制为主的,或两者兼而有之,过分在经济和政治上靠近俄国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成为它将来首先最可能俘获的对象?更重要的是,俄国会不会变成另一个秦国?分析这个问题,不能只从文化继承方面考虑,而应从现实的利益因素上考虑,俄国无疑没有这种历史文化因素,也没有直接的继承这种历史文化的渊源,问题是,一旦现实利益的需要驱使,它会不会以自己的行为方式使自己变成这样的虎狼之势国家,俄国本身的农业天然资源不十分理想,因此能够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除非另有办法获得生活资料的来源,这一点使它不可能形成像中国那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其战争的后备人力资源有限,通过直接进行战争来解决此类问题显然不是最好办法,问题是当它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就会伸出手去,使用自己的经济能力控制其它的国家,首先采取联合某些国家或势力,有选择地使用对与之对立的不同集团或阵营进行各个击破的办法,当达到一定控制规模后,最后可能采取整个一窝端的办法,来征服所有的国家,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并辅之以军事上的威慑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对俄国保持适当的,自身能力和警惕乃至疏远并帮助其他国家获得这样的能力是必要的,这种力量不应该是仅限于维持两者之间力量平衡的,而应该有更大的自由尺度,以防其能力具备之日而措手不及。③西欧国家 西欧国家现在无疑是美国阵营的附属部分,它要依附美国的势力存在和发展,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各有其自己的发展的道路,美国或西方国际霸权地位的灭亡并不就是它的地区集团势力的灭亡,它还可以存在下去,只不过不再作为从属现在这样一个集团的国际势力存在了而已。有必要关心的是,当美国退出其霸权地位时,它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势力,还是会反过来支持俄国、继续延续自己现有的霸权地位?从现在来讲,俄国无疑是在同中国联合以对付西方的攻势,但是这种政策主要是临时性和权宜性的,不可过分相信和一厢情愿,从历史上看,当俄国处于同西方的不利地位、需要别人帮助时,它就会同中国和平相处一直采取一定程度的联合方式,而当它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力量、或者认为它认为不需要现有手段足以从中国那里取得更多的实惠时,它就会反过来同西方一起压迫着中国,整个清朝同俄国的关系基本就是这样,在康熙时,中俄两国国力基本持平,而俄国需要通过的贸易以平衡同西方的贸易逆差时,这时,它采取的是一种和平的政策,这种政策有利于俄国在和平的环境中积蓄力量,而在十九世纪,当中国力量衰弱,他又反过来同西方一起掠夺中国,可以说,它同日本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自己输出力量呵护般养大的,而反过来又加害了自己。诚然,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对俄国有更多的帮助,但是反过来说,一个强大的近邻也是对它的更大的威胁,至少俄国会自己这样认为,因此,他联合一个分散的二力量并不比中国弱小的同样的近邻,来压服一个集中起来力量同样强大的近邻,对它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可行的手段,问题是,像俄国这样的国家,一旦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其压迫其他国家臣服于自己的能力实际强的,因此,它会跟着压服所有的国家,而一旦到了那时,西欧国家也决不谈同它兄弟般地平等地享受霸主的资格的,而会照例被它降为同其他国家一样的附属地位,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就只有俄国自己,因此没有什么国家最终能够与它平起平坐,为了避免这一点,中国不应该采取过分贴近俄国的政策,更不应过分依赖于俄国,在国际关系上,也不能采取同西方过分敌对的政策,乃至过分削弱美国的政策,除了对当今美国的一些有损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做法进行必要抵制外,而应在外交上采取不过分刺激对方、强化敌对或对立观念的做法,以为将来可能需要的政策转型留下余地。
㈣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参考)
根据历史动力系统对社会生产方式存在条件的要求,一个实际的属于社会必然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必须仅由社会的物质基础本身决定,而和人的具体意识的存在或选择无关,这种要求,同时也要求社会的生产方式满足自身的稳定性条件,只有一个生产方式同时是稳定的,才能作为实际的生产方式出现,否则就根本不会出现,或至多只能成为一种暂时的形式,因此,对于资本主义以后的生产方式的分析,只能根据社会物质基础的性质推断,而同时应将任何形式的个人意识排除在外,这种形式,应该结合那时的社会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考虑,根据这种方面的要求的考虑,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条件下,首先应该是一种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的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而不再具有现在的这种仅有一部分人占有的阶级占有形式的特点,一方面,生产资料从而资本的价值数量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从而使这种占有成为可能,其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占有形式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应该或具有最大可能的形式是股份制形式,这种占有形式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个人对物质生产资料的最方便的、最简单易行的占有方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