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孟德斯鸠的“握手”
:红色议会
200-05-18
孟德斯鸠(1689—1755)是18世纪上半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他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英国“分权”思想创立人约翰洛克(1632—1704)的思想原则,在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分权制衡的理论。
孟德斯鸠在他这部主要的著作中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及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他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进而深入探讨了自由赖以生存的条件,并借以找到了恢复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孟德斯鸠主张宪法统率下权利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与宪法结合起来,奠定了宪政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也是孟德斯鸠对政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
孟德斯鸠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尤其是分权与制衡理论,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
我们通过对这一原则执行的比较彻底的资本主义的美国的简单了解,就不难了解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所发挥的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后,在第一个宪法文件——1777年所通过的邦联条规有效期间,邦联机构是非常软弱无力的。美国各州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是由于个别州的统治阶级互不信任,及由此产生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恐惧心理,因为在中央政府掌权的可能是一州或数州的代表。当时美国国会要通过一项为全国各州必须遵守的决议,在13州中必须得到9州同意。由此可见美国中央政府机构的软弱和因此可以想象出的邦联的松散程度。政治上的停滞不前让在独立战争中付出最大的农民和工人,没有获得比英国殖民统治下更好的改变。因此导致了1786——1787年在美国许多州爆发了小农场主和工人的起义。这是被统治和被剥削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强烈呼声。这成为了促使美国各种统治阶级召开制宪会议的主要原因。他们急需要一部能为工农阶级接受的宪法,健全并加强相应的政权体制来化解阶级矛盾。
参加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的55名代表中,有14个大地主、24个高利贷者、11个拥有轮船和工业企业的资本家、15个奴隶主。甚至象艾伦 波特这样的资产阶级学者也从不否认,“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全国十分之九的居民实际上没有人代表。全国大多数居民是小农场主,可是制定宪法的人却代表着少数人——商人和大地主所有者的利益”(艾伦波特:《美国政府与政治》第17页).而且与会代表投票一致通过制宪会议要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从参加会议的代表所发表的演说和意见没有留下任何正式记录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制宪会议秘密到了什么程度。这是因为美国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要制定一个表面上尽显“人人平等”能够骗取工农劳动阶级接受,而实质上完全保护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根本利益的宪法。
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成员的阶级成分和秘密阴谋的过程,足以证明美国宪法在娘胎里已经被深深的打上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印记。那么建立在这个宪法基础上的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必然是在公平、民主的幌子下,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及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了。我们可以再列举两个让人更信服的例子:
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了能让美国摆脱席卷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新政”改革,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动”。罗斯福的新政是以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产业复兴法案》为核心和基础的。这个法案中规定的,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选代表与资本家谈判集体雇佣合同,并有权组织工会,还要求各企业必须接受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制,是迫于形势对工人阶级民主权利的吝啬的施舍。但是仍然因为触犯垄断资本家们的利益而不能被容忍。就在罗斯福的“新政”刚刚使美国经济形势好转,垄断资产阶级就迫不及待地操纵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案》违宪,在这个法案执行不到两年就提前将之废除。
美国的另一位总统乔治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至今已经历时五年余。他让美国人民日益严重的面临死亡的威胁,和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造成反战浪潮此起彼伏。然而美国最高法院却视而不见。非但如此,美国国会还利用拨款权力不遗余力的为布什政府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能让人唯一信服的原因,就是布什政府通过发动战争实现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掠夺,让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暴利!基于这个原因,美国制衡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机构惊人的团结一致了。
在我们对大量事实证明的,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表现出来的虚伪和反动切齿痛恨的同时,也绝不能否认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成功的让美国资产阶级防止了封建专制的产生,和成功的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是值得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探究和参考的。
孟德斯鸠的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和18世纪前叶,正直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政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极尽奢侈,而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为了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孟德斯鸠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地抨击腐朽反动的封建主义和僧侣主义,并为此战斗了一生。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他在创立三权分立的制衡理论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彰显公平、民主和弘扬正义。这是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对立情况下的交叉点。毕竟孟德斯鸠所处时代的资产阶级是新生和革命的阶级。所以他只能希望于这个阶级来实现他的初衷。马克思耗尽毕生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他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才完成的。这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一切客观的,并能对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产生积极意义的思想和理论原则都是不排斥的。
进一步说,孟德斯鸠创立的三权分立的制衡理论,让美国成功的防止了封建君主独裁专政的产生,和成功地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拒绝它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方面可以借鉴的部分。
面对当权的修正主义集团以共产党的名义实行垄断官僚资产阶级独裁专政,对党的队伍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破坏的严峻现实,公正而残酷的历史老人,没有因为无产阶级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神圣,和无产阶级对吃人的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殊死战斗的英勇,而对无产阶级在巩固阶级专政方面经验的匮乏有丝毫的原谅。他严厉地要求后继的共产主义者,在昨天坍塌的社会主义大厦的废墟上,和身处的到处散发着资本主义腐臭的修正主义国家里,积极地寻找和探索一切可以使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得以恢复和巩固的出路!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和灭亡,都是始料未及的,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是预言家。他在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向全人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没有丝毫猜测性的向人们描述,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无产阶级必须进行的革命的具体形式。而是谆谆教导他的每一位信徒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
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创建无产阶级专政的苏联的列宁主义;才产生了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卓越的领袖和导师列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主要成功的解决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问题。而在探索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方面,后来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总结苏共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做了伟大的尝试。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全面和直接地监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打击和防止修正主义的方法;也就是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方法。虽然由于客观条件局限,使这个尝试没有能最后完成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但是它为探索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造了伟大的开端。这是毛泽东思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我们今天在继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原则的前提下借鉴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革命形势下新的尝试。这个尝试将朝着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促使无产阶级专政跨越领袖专政的初级阶段,因此实现并巩固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逐步彻底铲除修正主义土壤的宏伟目标大踏步的迈进!
因为我们所坚守的无产阶级立场让我们在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的时候,必须保持逆向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未来举行的修订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的制宪会议,必须区别于美国的制宪会议,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以保证宪法的共产主义方向;再者是参加制宪会议的成员必须是以最广泛的共产主义者和工农群众为基础;最后是制宪会议必须透明和公开。这三个条件有丝毫的缩水,所产生的宪法都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随着无产阶级宪法的产生,那么无产阶级的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也会应运而生了。这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实践。能够指导这个伟大的实践走向胜利的革命理论,也正是马克思和孟德斯鸠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的“握手”,所谱写出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