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世界背后的人性本质:论两种社会形态的悄然逆向演变
一切事物的发展总是颇具讽刺性地走向它的反面。下面的资料陈述了这样的事实:
资料①:2000年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正在溜向社会主义,如果戈尔当选总统溜得快些,如果布什当选溜得慢些。”何以见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一段历史事实,就最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在里根总统执政时期,在国内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劳资纠纷,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两种社会势力进行了一次大较量,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在这两种势力之间的政策立场的转变。当时美国的民用航空业有一个全国性雇员行业,叫做:“产业工人劳动联合会”。于是,劳工方面便以这个“工劳联”的名义派出代表同资方就增加工资问题进行谈判。由于双方要求相距太大,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后还是破裂。工劳联一声令下雇员开始大罢工,工人封锁机场、民航停飞,使全美行空业顿时陷入瘫痪状态,大批旅客不得不改走公路和铁路。对此情形,资本家也毫不手软,凭借自己的优势,使出二百多年来惯用手法,要干就干,不干请走人!一下子解雇了大批空中和地面雇员,使劳资矛盾达到高潮。
那时曾当过好莱坞演员工会主席的美国总统里根,一改二百多年在劳资纠纷中总是偏袒资方做法,一屁股坐到罢工工人一边;对资方进行严厉谴责,在要求收回解雇工人决定的同时,施加压力迫使资方在谈判中让步。美国政府这种焕然一新做法迎得民心,让资本家个个目瞪口呆,当时没有思想准备,只得做了很大让步,这在过去的历史中是很难想象的。
评论:
1、虽然此事一度显示出美国政府一改过去的习惯做法,不是按照老路子将政府的政策倾向于资本家,而是站在多数人的一方——劳工方面,“对资方进行严厉谴责,在要求收回解雇工人决定的同时,施加压力迫使资方在谈判中让步。”但是,这既不能够保证,也不能够表明,在由近及远的将来,里根的下一届总统和政府、下下一届总统和政府……还仍然能够站稳立场,并将这种政策延续和保持下去,甚至是把这种政策再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使美国彻底转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尽管美国社会是一个在世界上被多数国家“公认”的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
2、还应当注意到“曾当过好莱坞演员工会主席的美国总统里根”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人性背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那就是里根曾是一个代表着来自社会的底层人群的“工会主席”,不管他曾从事过什么样的具体工作,是一位职业演员还是一个雇用工人,在他的“人性中”,都或多或少地留有那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阶级烙印,因此,在他当上总统之后的政治生涯中,他的思维模式以及所作出的政治决策,就不可能不带有那个时期的影响和印迹。
3、这种“美国式”的社会现象的形成,还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人文的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其它的国家所不具备和不能比拟的,它既没有太重的民族偏见、也没有陈腐的历史条条框框,并且美国社会还历来以它所标榜的“民主、自由和实用主义的创造精神”而著称于世,所有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造成了这个社会中的各个层次上的人员的活跃性、变更性和流动性,造成了社会的机制和状态,总是在符合事物变化的本性的基础上使社会显露生机和出现发展。基于这样一种国情和文化的背景,以“社会分层论”②的观点来看,里根就是一位从社会的“底层”流动到社会的“最高层”上来的一种 “暂时的、新的社会积极因素”,那么,在这种“暂时的、新生社会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美国社会又怎能不会显现出暂时的“一派生机”呢?
如果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社会若能够通过一项“今后,必须是具有来自社会底层出身的历史身份的人,才有资格担任美国总统”的法案,那么,美国社会以“和平的方式”演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态,就完全有可能。
4、可是,社会毕竟是社会,既然美国不能够人为地造就出一个“永远代表资本家利益”的“阶级立场纯正”的美国总统,那么,前苏联也同样地不能够人为地造就出来一个“永远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阶级立场纯正”的苏联总统来,所以,社会主义苏联的演变和资本主义美国地演变都同样地不可避免。
这样一来,似乎人类社会便出现了好的在逐步变坏(善的变恶)、坏的在逐步变好(恶的变善)的“好、坏(善、恶)趋于中和”的局面?如果承认这一局面的不可避免性,那么,这个最后的“中和点”又是什么呢?从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来看,人类社会这个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机性的物质体系,最终将走向消除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差别和政治歧视,以高于人性的理性来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调和物和最高统治形式,即以“高度完善的智能体——电子智能人”作为人类各政治集团间的最后、最高和最理想的统治者。但是,在从人的统治到高度完善的机器的统治的中间,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所必不可少的转化和衔接体(中介或媒介)就是——无性人。
(资料续)此外,在其它方面美国政府也“潜移默化”地做出了许多角色的转换,比如:美国政府要求并鼓励企业老板把本企业股份出让给雇员,削弱、拆解大股东,分割他们的权力,扶持小股东;甚至有人公开宣称:如果那家企业不把股份出让给雇员,今后出现劳资纠纷,将不会站在资方一边!这话很厉害,如同一把刀架在资本家脖子上,无论是否愿意都“逼上梁山”。在此前后许多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著书立说,力荐雇员股东化(主人化)的好处,从各方论证、例举介绍成功经验。一些议员、政府官员和其他政客也纷纷表态支持并先后两次立法,一时间这种宣传铺天盖地、上下呼应。但多不显露,许多资本家的思维没反应过来,老习惯老做法不变,这次劳资纠纷才感觉到过去靠山“真的换旗易帜了”。
在美国社会经济中政企是分开的,政府对企业管理一般插不进手,只有在劳资纠纷时才能显示作用。所以新政策对资方来说压力很大,日子难过,但在社会上却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尤其那些社会底层和被雇人员。
评论:
但是,还应当看到,美国社会既是一个实行“普选制”的法制性社会,也是一个更注重社会地位、崇拜金钱和信奉实力的“实用主义”国家。如果哪一位美国议员想通过大选而“登堂入室”成为下一届总统,而又不在社会底层拉上“相当数额”的民众选票,那么,想成为美国总统也只能是一枕黄粱美梦而已!所以,不能片面地死盯住这种美国式的政策给民众带来“好处”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暂时性、权宜性和表面性的一面。
(资料续)美国企业都实行股份制,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运作,管理制度较完善和规范,文化底蕴深厚。股权转换意味着监督权、责任权、分配权也跟着转换,导致企业主人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雇员得到股份并随着数量逐渐增多,在企业中地位随之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少数资本家)失去一些权力,另一部分人(底层劳动者)得到,三大权力不再被少数人掌握,出现了现代社会少见的权益再配置。
目前美国、英国一些大企业中,大多数雇员持有本企业股分,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并完成了向中产阶层迈进的过程。雇员股东化实质就是职工主人化,尽管这一进程控制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方手里,持股数常被压在50%以下,由于人为阻挠进程十分缓慢,甚至漫长,并且还有反复,但让企业员工和社会底层民众看到希望,感到理想将能实现,心态发生变化,从而给国家、社会带来一定的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评论:
这表明,在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机构中,已经逐步地充实和融入了一批既富于理性、讲求实效又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公正的真正精英,从而带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地走上了一条社会化、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这是理性对阶级性的胜利,是人性对动物性的彻底摈弃。
(资料续)总体看资本主义并不老,尚处在不断调整、完善、发展壮大阶段。在它们的企业里合同制工人在减少,工会会员在减少,主人(股东)逐渐增加,工会号召力和对抗力下降,劳资关系不象过去那么尖锐。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中,正向集体所有制经济迈进(当然主要矛盾也跟着悄悄发生变化)。
社会底层民众利益得到改善,整个国家经济就能快速发展;当企业底层员工利益得到改善就有生机,在市场竞争中不怕挫折。多数人有积极性而少数人没有无碍大事,如只是少数资产持有者有积极性,信心指数高,下面多数劳动者信心指数不高,在高度竞争环境中事业很难成功。这一点当政者头脑很清楚,宁肯得罪少数不能背负多数是这次对内政策调整的宗旨,从而大大缓和了资本主义矛盾,缓解了非公有制企业内上下之间紧张关系,促使经济扎实、稳步发展。
评论:资本主义的存在并不是一个“老与不老”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道路上,思维和意识还在多大地程度上受“盲目的必然性”奴役和控制的问题;当人类的两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对自然和自身的了解与认识都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时*,各种形态的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实现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然的规律。
而今天,形成与这种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相反的是:社会主义却在悄悄地逆向溜向资本主义。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以及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改制”和“转轨”,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已经是名存实亡。
(资料续)尽管八十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激烈,相互间开展大规模军备竞赛,导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大得惊人,但并未影响国内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反,到是前苏联在这场激烈军备竞赛中把自己经济拖垮,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和速度远不如欧美快,与此同时国内各方面矛盾不断激化,政治、经济、社会一步步走向崩溃,而里根政府却稳稳当当连坐两届,达到宪法规定最高任职期限。
评论:这说明一种政治、经济形式单一而物质基础又相对薄弱的社会,在缺少与这种社会的主导政体“相异在”的社会力量的监管和抗衡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最高当政者或这个政治集团的少数高层决策人物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和政治信仰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从而颠覆整个社会的精神大厦,造成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混乱、动荡和破坏,进而就会危及到这个国家的完整存在。相反,如果社会实行的是权力之间可以互相制衡的科学的“多党制”以及三位一体的(众议院、参议院和总统三位一体)的政治监管体系,那么,就可以规避因少数“不合格”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突发奇想”而导致的全体社会的政治、经济大崩溃和大倒退。
(资料续)可是,中国的改革恰恰相反,当美国正在把雇员变为主人(股东)的同时,中国却通过全员劳动合同制把职工(主人)变为雇员;当他们把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并向中产阶层迈进时,我们却要“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决定职工收入;他们早已破除领导者终身制,中国却保留干部终身制;他们在削减、分割大股东,中国却让企业少数领导者持大股、干股甚至低价“收购”;他们把搞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多数人身上,中国却把希望寄托在领导班子和选拔一个好的厂长、经理上;他们宁肯得罪少数维护多数人利益,让一部分人失去权益让另一部分人得到,差距在缩小;中国却相反,单一等级制度管理使得权力集中到个别或少几数个人手中,多数职工权益被剥尽,差距不断加大。
评论:这说明世界上存在的两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社会制度,正在发生潜移默化地“渐变”,即:“白”的一方在悄悄地向“黑”的一方演进,“黑”的一方在悄悄地向“白”的一方演进;而二者的演变都是基于同一个“人性原理”:反单调倾向,即人性永远追求新奇和变化的本质。所以,中国的统治阶级追求的是从“贫穷”和“清廉”到“富裕”和“贪赃”的转变,而美国的统治阶级大有追求从“饱甘餍食”和“骄奢淫逸”到“清茶淡饭”和“戒骄戒躁”的转变。这一点,恰如一个人从山的脚下,仰望山尖儿上唯我独尊的“绮丽风光”,充满了向往和得到的渴望;而另一个人,恰好在山尖儿之上,他俯瞰山脚,觉得下面热闹非凡的“人间烟火”未尝不比山顶的清高孤独要差,所以,他们都动了要“换换位”的心思。
(资料续)美国人抓住了所有制的主要矛盾,以此为中心进行调整,把责任与权力在某些方面一步步有机结合,促使国家、社会、企业各方面关系沿着历史规律指引的方向前进。中国改革指导思想不同、方向相反,管理层收购少数人一夜暴富,大批职工下岗一夜赤贫,认为下面人干活不卖力、吃“大锅饭”是管理不好的主要原因,这样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一些人连公有制主要矛盾也搞不清,逆向变革问题增多、对抗加剧。
评论: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美国经济和企业如日中天,中国国企日暮途穷;当他们在发展高科技拚命聚敛财富时,中国却在为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烦恼;他们在全世界收罗人才,中国大量人才正不断走出;他们在不断扩大、开拓市场,中国却在萎缩、退出部分竞争领域;他们正忙于筹划全球战略向更高目标进军,中国却在为大批下岗职工发愁;他们每天在找差距、查问题,中国总是护短、造假账、欺下瞒上,否则不能生存;他们从来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功向更高方向发展,中国稍有一点成绩似乎就感到很满足。
当然,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存在问题,在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的企业里,责权不可能与下面劳动者完整有机结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提高。同时,股份制还存在很大的人为操作行为,或者说暗箱操作,过去和现在这方面早已暴露。最主要的是,随着所有制变化矛盾也在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逐渐显著,安然、世通破产案中暴露出问题最能说明这点,而且有不断扩大趋势。老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必然会出现,认清还需一个漫长过程。
注释:
*这种飞跃,要依靠长时期的认识上的量的积累。
**恩格斯语。
①:来自网络「转载」(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_5120072_0.html )。
②:见「美」戴维·格伦斯基 编《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