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斯大林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写道:“生产力怎样,生产关系就必须怎样”。[1]
这种说法果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果真正确吗?
其实,这种解释很不确切、不严谨,很容易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否定,严格说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指出:
“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2]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3]
可见,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斯大林上述提法的错误就在于把上述三段式修改为二段式,抽去了生产方式这一中间环节。
当然,如果我们完整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思想,并正确理解了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意及其相互关系,因而直接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简化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是可以的。
但是,斯大林及斯大林这一观点的盲从者(甚至也包括这一观点的反对者)是否完整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思想,并正确理解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呢?
斯大林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定义以及这两个定义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批判和纠正说明,斯大林和接受斯大林这两个定义的人并没有完整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思想,也没有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而是完全歪曲、篡改了这两个概念的科学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完全歪曲、篡改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科学思想。甚至根本不懂何为生产方式,何为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生产关系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人们之间必然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我在《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修正”的》一文中对这个问题有详尽的阐述,这里不作重复)
但斯大林却解释说:“生产、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4]
首先,这个定义把生产和生产方式混为一谈了,也把事物的不同方面混为一谈了。生产是指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生产方式是指这一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这一活动具有的两种不同性质。可见,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属于物质生产中三个不同方面的问题。认为生产和生产方式包括相同的内容,就是把它们视为相同的概念,把事物的整体和事物的一个方面混为一谈了;认为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认为事物的一个方面包括其它方面,事物的形式包括事物的内容,现象包括本质,其错误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这段话,显然不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没有矛盾,也不仅仅是对前一段话的重复,而是强调生产、生产方式仅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从而间接否定了生产方式概念具有独立的意义,即否定了生产方式概念是指生产的方法和形式,也否定了在生产中存在着生产的方法和形式问题,只承认在生产中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
所以斯大林的生产方式定义的似是而非性是很清楚的。从表面上看,它似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实际上是无视最起码的生活常识、经济学常识和马克思主义常识,企图否定生产的方法和形式问题的客观存在,是要抽掉生产的方法和形式来给生产方式概念下定义,来谈生产方式的内容和性质,来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那么斯大林如何谈生产关系呢?他说:“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5]
这个定义的突出特征是抛开生产方式来谈生产关系的内容,谈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第二条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和虚假的生产关系定义,因为生产关系是在生产中发生的,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这里却说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其中第三条显然是说,前两条内容决定产品分配的性质,前两条内容改变了,产品分配形式的性质就改变了(由此可见,在斯大林看来,产品分配形式与产品分配性质即分配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所以这个定义的错误之处决不仅仅是把所有制形式突出出来作为生产关系的一条内容,也不仅仅是没有提交换,而是把生产关系的内容单纯归结为一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认为这种“形式”决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正是通过歪曲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斯大林彻底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用这两个定义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必然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理论歪曲、篡改为“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变革生产方式歪曲、篡改为单纯改变“所有制形式”就可以了。共产党人的悲剧就在于完全接受了这种修正主义观点,完全变成了推行这种修正主义观点的工具,从而彻底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了解了斯大林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定义的错误性质,再回头看斯大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其荒谬性便十分清楚了。斯大林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不是把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这个三段式简化为二段式,而是把这个三段式篡改为二段式,既否定了生产方式这一中间环节的客观存在,又篡改了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从而彻底篡改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甚至把这一原理解释成“生产力怎样,生产关系就必须怎样”。好象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自然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好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总是相统一的,不存在矛盾,有了矛盾也会很快自行化解,好象生产关系总是驯服地服从生产力的领导。
斯大林就是这样曲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所以他认为:“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先是社会生产力变化和发展,然后,人们的生产关系、人们的经济关系依赖这些变化,与这些变化相适应地发生变化”。
人们不禁要问:
——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在生产力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能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吗?
——如果真是这样,还要无产阶级革命干什么?
——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为什么说:“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7] 而不说“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是历史的火车头”。
更有甚者,根据斯大林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观点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而不朽”,有人竟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能促进其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仍是互相适应的。这岂不是说以往共产主义革命搞的过早了,马克思主义也产生的过早了,还要我们继续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甘心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吗?这种人那里还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
所谓“生产中”的因素,无非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谁最活动、谁最革命的问题,而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生产力变化和发展,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并不总是“依赖这些变化,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的发生变化”。而是: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8]
可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不总是互相适应的,而是到了一定阶段便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只能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取代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即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是这样,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用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取代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则更只能是这样。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道理就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的标志。这个革命也确实已经发生了。但是,这些革命的人们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还不懂何为生产方式/何为生产关系,而是完全陷入了斯大林修正主义的统治和蒙蔽之中,所以这一革命的最终失败,资本主义的“腐而不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之后,才能夺取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以它应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
[1]《斯大林文选》下卷44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533页(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42页(95年版)
[4]《斯大林选集》下卷442页
[5]《斯大林选集》下卷59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57页(95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99页(95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32~33页(95年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