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韩康同志,你好!
拜读了你的大作《用实践和科学的态度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载 11月6日 《光明日报》后,对于你的立论和观点我不敢苟同。谈点个人看法,供你参考。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1、劳动价值理论不是马克思的发现,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发现。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我认为不能因此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
2、你的论文主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应该怎样用实践和科学态度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呢?劳动价值理论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商品。欧洲也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商品。商品交换的根据是什么呢?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认为是以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即体力、脑力等劳动力)衡量商品交换的数量。这种劳动就叫做价值。劳动是用时间计量的。生产一件商品需要的劳动时间数就是这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尺度。价值一旦物化在商品中,这种商品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它包含的价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生产一件商品的时间越长,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就越多。价值与劳动时间成正比。生产一件商品的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熟练程度、使用机器等),耗费在该商品中的时间就越少,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就是劳动价值论。几千年来,自资本诞生300多年来,劳动价值论无论在商品生产中,还是在资本生产中,从来未发生过任何变化。因此,它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实践价值也不能有任何变化的。当价值独立化为货币后,劳动价值理论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3、你在文章中指出“他(马克思)的学术目标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特征,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合理性提供理论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价值是深远长久的,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解释曾经产生过长时间的思想影响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践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它曾经在100多年时间里,成为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直接思想武器”。所有这些论点,我的理解是:你指的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而不是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后,就写了《资本论》1-4卷。《资本论》的内容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交换,剩余价值的瓜分,剩余价值的历史。马克思告诉工人阶级:工人无偿为资本家生产了剩余价值。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既然剩余价值是工人无偿创造的,无偿地耗费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那么,剩余价值就是工人自己的东西。由此推论,资本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物理应归工人所有、享受和支配,是无可非议的、天经地义的。这就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正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而决非劳动价值理论“成为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直接思想武器。”
4、如果你确实指的是剩余价值理论,那么,你的三个但是:“但是,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为是对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市场及其生产方式的唯一理论解释。”“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出现重要变革的今天,不能认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所有理论解释,都是完全合理和适时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认为这里所有的概念、范畴都是不可改变和发展的。”就应该把“不能认为”取掉,就正确了。
5、你提到的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学派。他们的理论虽然也坚持了劳动价值理论,但他们的理论永远超不出亚*斯密的理论。他们的理论早已被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论证过了,早已成为陈词滥调了。这些理论根本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无法比较。
6、你说“在《资本论》出版了130多年之后,世界已发生了巨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情况,新的发展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因素越来越显得模糊不清。”
你的论据是,第一,“科技创新成为商品价值量增长的主导性因素。显然这种因素完全不是工人生产劳动创造的,也很难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来衡量。即使把它看成是过去科技人员劳动的沉淀,也与工人的生产劳动和价值创造无关。”
价值是工人劳动的凝结。没有通过工人劳动的,例如土地,自流的水。风、电、磁等自然力都没有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和价格分离后,没有价值的东西有了价格。马克思说过,机器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因此,机器人、等也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只有使用机器、机器人、电脑的人--工人或技术人员才创造价值,耗费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因此,不管科学技术多么先进,机器人、电脑的效率高万倍。但一分钱的价值都不会创造,唯只有掌握机器人或电脑的人才创造价值。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过去一台机器一人操作,代替了10个工人,现在一台电脑一人操作,代替了一万个工人。这一个工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余9个和9999个工人失业了或者去干服务行业(不创造价值)了。因此,不能说科学技术发展了,商品价值量增长了,不是工人生产劳动创造的,不能说与工人的生产劳动和价值创造无关。
第二,“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的生产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然而现实经济生活表明,一方面是工人的生产劳动在许多现代产业部门中的含量、作用大幅度递减,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非生产劳动的作用大幅度增加,例如管理性劳动、科技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劳动同生产劳动怎样比较、衡量,它们同商品价值创造究竟有无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等,都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无法回答的。”
首先,事实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了。过去需要1000人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就够了。这个事实仅仅表明过去是1000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现在是一个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是肯定无疑的。过去是创造价值为主,转移价值为付,现在是转移价值为主,创造价值为付。而转移的价值只是仅仅是过去的工人共同创造出来的。除此而外再不能说明什么。
其次,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劳动的人数增加,例如管理人员、商业人员、服务人员的大量增加,仅仅说明工人阶级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足以养活这些不创造价值的人。除此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第三,“马克思认为,资本利润的获取主要依靠工人绝对劳动时间和相对劳动时间的延长。但是,当资本主义野蛮剥削时代结束之后,法定劳动时间的法定工资已经普遍实行,缩短工作日时间和弹性工作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许多经济部门资本利润的增加主要依靠降低设备和原材料成本,依靠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利润的增加和剩余价值究竟是什么关系,同工人生产劳动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也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能说明的。”
必须说明,资本主义每天都在产生(即总有一笔新的投资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完成用钱赚钱的活动),因此资本主义野蛮剥削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还在变本加厉。
资本利润就是仅仅是剩余价值。靠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改进,只能是提高剥削的手段,而不是创造利润的源泉。工人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变成了资本的利润。这种关系马克思在130多年前已回答了。
第四,“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形式也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情况”。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300多年来一直简单明了,并未出现任何复杂的情况。
“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恩格斯)。可见,资本就是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用钱赚钱的活动、过程、运动。资本是动态的的运动,不是静止的物。货币,商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力并不是资本。这是肯定无疑的。只是在资本家用钱赚钱的活动中,货币,商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力才是资本的要素,具有资本的性质,才变成了资本。用钱赚钱(资本)的人格化是资本家。
资本家要把一笔货币投入到商品经济中,必须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通过生产,销售商品才能实现剩余价值即利润。资本与雇佣劳动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简单明了,既不复杂,也无变化。
第五,你说“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形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克思所考察的那种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制度性的变化。”
首先,资本主义并未发生制度性变化。
工人无偿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应归工人所有、享受、支配。那是不言自明的,是无可非议的。因此,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工人的资本永不停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这种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用钱赚钱运动就是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并未发生制度性的变化。
其次,我们的生产方式是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了把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剩余价值、资本)从资本家手中夺回来,共同占有、共同享受、共同支配。这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或者说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存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没有质的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里再存在资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了。
用资本归工人所有衡量,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有商品生产,为什么会有资本呢?
列宁在1920年以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则,成立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借以消灭资本主义。但是,当时俄罗斯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等于自杀。因此,列宁发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还得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受到无产阶级限制的、规定其活动范围的、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资本主义。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达到1919年德国国家资本主义水平后就进入社会主义。因此,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指出,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完全符合资本归工人所有这个原则的。
不幸的是,斯大林在列宁尸骨未寒的1924年就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篡改为国家社会主义。斯大林既要社会主义,又不得不实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在这两难的情况下,斯大林就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中,曲解恩格斯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就要取消商品生产的论断,把这种四不象的经济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是这种名为社会主义实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共产党的垮台。
这就是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资本的由来。
毛泽东在解放后遇到了和列宁当时遇到的经济情况一样。毛泽东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受斯大林的影响,毛泽东在1956年公司合营,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没有明确指出中国仍然处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毛主席逝世以后中国走上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弄清这一点,你后边的三点问题就明白了。
班门弄斧,请勿见笑。欲言语又止。
致礼 劳动者 2001年11月8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