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以地域统属的国家概念就逐步成熟,政府的形式逐渐取代族群家长、君主王权治理管辖的公共场所,为国家行政中最主要的运转机构。
国家的对象是社会,政府的对象是群众。社会群众因为种种原因,形成差异极大的社会层次,政府行使国家权力进行管理,其官员从天命皇封到社会选拔,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不断扩大。
西方哲学奠基人、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曾把政府分为3类:个人统治的君主政府、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府、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府。根据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可分为内阁制政府、总统制政府、半总统制政府、委员会制政府等。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性质把政府分为奴隶制国家政府、封建制国家政府、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等。
过去,所有的政府概念都偏重于政权之权力及权利,因此,政府成为社会势力和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
新中国成立前夕,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访问中共主席毛泽东,曾经提出:“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肃然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政府”前加定语“人民”二个字,体现人民群众政治翻身、当家作主的精神,确定了一个严肃高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政府要建设成人民的政府。
“人民政府”四个字,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它区别于历史上所有的政府含义,人民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治理管辖,重要的在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人民群众概念超越家族、团体、阶层、阶级,其思想层次、动作行为存在错综复杂的状态。
毛泽东“人民政府”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人民政府定义在政府官员是人民代表的同时,特别强调人民群众可以监督政府工作,而且是应该人人起来负责。
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毛泽东主席的一生确确实实为建设人民政府鞠躬尽瘁。他在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年代取得战无不胜的群众工作经验,这个经验要点是严格贯彻执行阶级路线。
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他主政的二十多年中,连续不断地发起和组织群众运动,着重在上层建筑思想领域抓革命,促生产,他的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的群众运动经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不是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他也特别强调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文革”达到群众运动疯狂的状态,但并不受群众真正的理解,众所周知,在他逝世后的短期内,迅速地改变了他所创立的社会状态。
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是什么?要政治上翻身更要经济上翻身,靠均穷富的那一点胜利果实是大大不够填满人心之要求。人类区别于动物主要在人有进取心,人的欲望不断与时俱进,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其优越性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资本主义国家增长速度快,增长速度明显。
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除了人的因素,还有其它的因素,如生产工具就是一项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决定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获得相当丰富的经验,达到一定的历史水平。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地的影响和推动政府的职能工作的变化和前进, “发展社会生产及社会福利”的历史使命落在人民政府的肩膀,经济建设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第一的、首要的责任。
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比阶级斗争的社会环境要复杂得多,至少可以认定阶级斗争的目标明显,经济建设的目标宏观;阶级斗争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经济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分子;阶级斗争中人的因素第一,经济建设虽然不否认人的因素第一,但是,在人的因素中,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现实社会中生存的人,在接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水平、科学技术内涵以及钻研和思索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无法内定在思想领域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的较长时间以及相应措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促使全社会富裕起来,社会富裕离不开经济基础,也就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包括经济资本和知识、科学技术的资本,资本的积累不可能一蹦而就,有个原始、发展、厚实的过程。
经济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经济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知识分子,这就和阶级斗争时期有所区别,在这个时期的人民群众概念中,执行阶级路线,只有增加人为的摩擦和制造矛盾。经济建设时期的人民群众分公民和罪犯二个范畴,朝着经济发展共同目标的都是公民,破坏拦阻经济建设的、触及现行法律的是罪犯。
社会主义事业不是某部分群众的事,社会主义的概念虽然是部分先驱者提出来的概念,但社会主义名词行文于社会即成为公共的产权,关系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事,社会主义事业不能局限于某些人的衣缽相传。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不少社会主义性质的现象,如社会福利,是许多过去所谓共产党国家不能做到的。还有,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知识和科技,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认真论述,经济建设的任务不仅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造就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分子化。
经济建设时期存在穷和富的现象,而且,可以直言不讳,相比较的穷富现象将长期存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均穷富”始终不能使整个社会富裕,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解放。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均穷富是一种籍口,是一种改朝换代的手段,共产党人决心跳出这一周期率。
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是生产力极大提高,不断创造财富并促使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应健全。共同富裕的概念建筑在“人尽其能”,“物尽其力”的基础上,社会有了足够经济能力保障没有生产(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生活,全体人民有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显著,人民群众的生活普遍提高有目共睹。但是,人们看到社会问题也很多,这不是改革开放的错误,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严格地说是政府工作松懈,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距离拉大,说明人民政府的工作落后于经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拖拉经济建设持续增长后腿的关键时刻。
政府工作松懈,表现在人民政府的官员中存在不善于倾听人民群众意见的倾向。有不少政府官员认为现在有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把人民群众的监督限定在一定的范围,视广大人民群众敢于表示见解的人为惹事生非,是别有用心,从理论上抽取“人人起来监督”的原则,因为监督是在圈子里的监督,因此造成近二十来年政府官员逐渐形成腐败成风的现象。
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央迅速制订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社会媒体马上就跟进:今后5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人民政府有大量的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地方政府有责任,中央政府更有责任,例如:上海揭出一个陈良宇腐败案,中央是在成绩上吹还是在责任上找?陈良宇不是一般干部耶,出了此类问题,是制度有问题,还是个人品质有问题,或是环境问题,我觉得属于体现人民政府的性质的工作中讨论的问题,责任追查重在政府工作环节的缺陷上。
经济建设是群众性活动,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群众就在经济活动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到政治上的制约,经济活动往往扭曲了行为和手段,直易折、曲中求,历史传流的种种不良意识和谋划手段污染着今天社会上的经济建设。
例如:人情往来内容极为丰富,我们的官员都来自群众,关系密切,接触频繁。经济活动中大量智者在充分利用此中奥秘,千方百计在寻求权力借租,有偿往来,吃喝玩乐十分正常,请客送礼暗渡陈仓,行贿受贿,捷足先登。在这个过程是大有文章,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数不胜数。这种现象很难用法律、制度、纪律判明是非,改变此类现象必须是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把握原则,拒绝入套,其方式方法大有讲究,其细节非是大道理可以三言二语搪塞。
政府原本是公堂,人民政府原本是人民说话的地方。但是,人民群众十口十声,听者的分辨能力也大有学问。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科学是定语,不科学的发展是表面文章,其实在倒退。那末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来源是从实践得到,但是,必须看到历史的经验,许多先人从实践中获取的受尔后多少人实践验证的共识,如果充分利用和应用到本人的实践中帮助认识的飞跃,关系到该人的文化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人民政府的“人民性”比率,不仅是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的二会制度上,同时充分表现在大量的人民来信的处置上。
各级政府都收到大量的人民来信,这种现象原本表示人人起来关心政府工作,体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而目前,有不少问题尚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的妥善解决,问题在于态度,身为人民政府的官员的态度,决不能看作是来找麻烦,不欢迎,作为上级政府照转不误,作为基层行政能拖则拖,应付了事。
2005年浙江东阳的“4、10”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的“6、28”事件都和人民来信的处置有密切联系。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民监督观念与时俱进。过去,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在政府官员心目中认为“是起因简单,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的,公然向我党委、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形成群体性事件无可避免有“别有用心的人在唆使”、也很能有“黑恶势力直接插手”,这二种现象的存在和掀风鼓浪本身就说明政府工作的失职、渎职或无能,人民政府的职责中有一条是:防微杜渐,杜绝后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分关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中央领导从深层次原因上探索和分析,明确提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干部作风上,工作方式方法上,的确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满意。由此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4、10”、“6、28”二桩事件发生的县(市)主要领导干部公开的、及时的就地免职,首开政府官员承担本职工作失误责任的先河,体现落实人民政府精神的决心。
2008年7月,云南省发生“孟连”事件,孟连冲突事实上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公民监督,冲突之所以形成,在于利益调整迟迟不解决,上访总是无结果,而且,有关部门还随便以“闹事”“威慑”对待公民。
如果认为上述事件仅仅作为一个“特事特办”来处理,就是对一个个有启发性的经验教训的浪费。正视“群众拿刀砍”以后,如果只是觉得官员应跳河,而不是把制度的改革提出来,把“人民政府”作为课题来研究,那么类似事件就还会继续发生。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肯定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有二个基本内容,一是“争取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二是“体现人民政府精神”。
“十七大”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人民政府在新时期的新内容、新措施,例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改善民生;公民意识;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等,把过去许多理论的概念和口号阐述成具体的条文措施,也就是说列入议事日程、进行具体操作,明确人民政府的近期责任。人民政府的历史为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努力的一个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之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