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关于价值概念的生成

中野英夫 · 2008-10-0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关于价值概念的生成  

   

[日]中野英夫   

   

内容提要  宇野弘藏认为,位于相对的价值形态的商品所有者对其他的商品的“欲望”就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原动力。但是,据我个人看来,宇野自己的见解好像有不彻底的东西。我在这篇论文里除掉宇野还具有的“古典派的残余”,比如把价值形态论以为是“价值表现的发展过程”这一见解,“纯化” 宇野的价值形态论,而且用矩阵实现理论的一般化。  

关键词  对其他的商品的“欲望” 分析者视野的扩大  直接交换可能性  

   

        首先,对〔商品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发出质疑的时候,可以粗略的考虑为3种 [回答]。  

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作为投下劳动量〕的〔回答〕  

②初期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作为边际效用]的〔回答〕  

③〔日常意识〕的〔和其他的商品或者货币能交换的商品的固有性质〕的〔回答〕  

        但是①以及②的〔回答〕实际上是对〔是什么在背后控制其价值量〕的其他次元的问题的“回答”,作为对〔商品内在的价值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不适应的。因而,唯一的“回答”只有③。  

        当这样说的时候,或许会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那样的〔回答〕是没有意义的,那个是不言自明的事情,那种〔属性〕的本质是什么,是作为经济学的课题}这样的责难。  

        但是这种「属性」是真地不言自明的东西吗?  

        比方说,经过[效用的可測性]以及[无差异曲线]的议论后的后期界边际主义经济学,换言之现在的新古典派经济学对于〔商品内在的价值〕的观念来说是否定性的。[①]至少当在价格的决定之际不觉得价值概念是需要的。如果甚至就是无经济学知识的人们深思一下的话,,应该能立刻理解〔商品内在的价值〕是作为不能摸,不能看的,是〔像幻影同一对象性〕的事一般。[②]  

        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日常意识上被无反省认可的「商品内在的价值」先验性的肯定,而现在的新古典派经济学作为无法证实认定而拒绝它。并且,就[关于不言及不能被证实的事物]这一学问的态度而言, 不能否定后者是〔科学的〕。  

        可是,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马克思本身的经济学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关于不言及不能被证实的事物」的结论上。「不能看,也不能触摸的事物」为何一样地被看作存在于日常意识中。解开这个谜-货币以及商品的物神性-是马克思本身的经济学重要的使命之一。  

        如果换句话说,不是把「商品的价值」作为先验性存在的东西,从商品所有者的协动关系性[③]中作为紧握的「生成的事物」-这个是马克思本来的意图。并且,对于「价值」这样的方法可以说是根据宇野弘蔵和那个学派被继承的。  

        本文打算沿着这样的方法来分析「商品的价值」。  

   

一、「价值」的先行定义是必要的吗?  

   

        在包含宇野本身宇野派诸位的原理论之中,进入价值形态论的议论之前,已经给了「同一性质性」,「交换力」等「价值」的定义。我们对这个事首先报有疑问。  

象前述一样地,假如试着离开日常意识,并且深思一下称为"价值"的存在的话,就其有无令人怀疑。那个可疑的东西在日常意识上「好象存在一样」地被理解。为何「没有」的东西象「有」一样地被看作呢?-为了解开这个之迷,当然是从「没有」的状态开始逻辑的展开。这个,和在价值形态论中设想「没有货币」的状态-但是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为为了逻辑的展开是必要的设想-是同样的。  

因而,我们不承认「价值」的先验性定义。在以下所谓的「价值形态论」[④]中,根据商品所有者想要其他的商品这样的事实-商品所有者的交换行动,慢慢的取得变成「价值」概念生成这样的逻辑的展开。  

变成那个出发点的是,一个商品所有者想要其他的一个商品这样的事态,换言之,是「简单的价值形态」。  

   

二、在「简单的价值形态」里的「价值」的萌芽  

   

在宇野『原理』中,「简单的价值形态」的意义如以下一样地被说明。  

「这里有个亚麻布的所有者,从具有作为商品的亚麻布里面选择20码,对自己想得到的一件上衣,要是谁拿一件上衣寻求交换的话,就可以交换20码的亚麻布,以这样的形式来表现亚麻布的价值。」[⑤]  

那么,在这个文言里「表现价值」的谓语的主语是「亚麻布的所有者」。我们当然承认指出去掉「商品所有者的欲望」就不能谈「价值形态论」的是宇野的功绩。不过,看这个文言的话,就宇野本身而言不能说十全十美的在利用着那样的观点。[⑥]  

要说到原因,在「一个商品所有者想要其他的一个商品这样的事态」中,这个商品所有者「价值相等」的缘故,或者是,「为了表现自我商品的价值」不是期望和其他的商品的交换。不过是在希望那个使用价值。只是,像后述一样地,从为了打算获得那个商品而提供自我的商品这样的行为中结果上所显现出来的「价值的萌芽」。  

由于宇野的不彻底的缘故不是先行性地定义了「价值」概念的缘故吗?结果,宇野的「价值形态论」全体成为了叫「价值」的这一「本质」的「外化」过程这个与黑格尔流的神秘学说相近的东西。从象上述一样地,也可以说作为出发点的「简单的价值形态」中已经在那个一角显现出来的。对这个,「从『价值』概念不存在的地方开始」是我们原来的假设,商品所有者交换行动的第一目的就是「使用价值的获得」,陷入到黑格尔流的神秘学说中是不可能的。  

那么,在这里,遵从通常用语,把被欲求的商品称为「位于等价形态商品」,把已提供了的商品称为「位于相对的价值形态的商品」。并且,把位于相对的价值形态的商品xj的量当作xj(j,k=1,2,・・・・・n),如果对x把被放在了等价形态商品y的量当作yj(当然xj・yj都是非负的)时,一个[⑦]x1所有者想要一种商品y的y11的量,以x的x11的量来提供,也就是说「简单的价值形态」可以下面的公式来成立。  

   

x11→y11  

   

这个公式绝对不是意味着x11相等于y11先验性的事(或者,已经被两者交换了)。表现着x1所有者想要y11,打算以x11来替代提供的事[⑧]。这个公式不过是表示着「y11相等于x11」的x1所有者的单方面的「主观的评价」。然而,达到「价值」中的第一步还看出来。那是因为「y11相等x11」的缘故,对这「两者内在着共同的东西」产生x1所有者的「私念」这样的点。  

在这里应该注意,那个「共同的东西」对x・y双方并不是在同程度上内在的。也就是说,在x里「内在」的「共同的东西」是,对只要不与上衣交换就是未确定的东西,表现着在y1里「内在」的那个,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应对交换这一点上的稳定性的样子。这样「共同的东西」(亚麻布所有者做『私念』的东西),表示出在提出了交换的商品和被提出了的商品中不对称性的应有的状态。换言之,在x「内在」的「共同的东西」是「虽然是未确定但是有着与其他的商品能交换的可能性」程度的「非直接的交换可能性」,而y「内在」的「共同的东西」是所说的「至少x1确实能交换的」是「直接的交换可能性」。  

所谓「直接的交换可能性」可以说是「价值的原形态」。如果按只x11→y11的关系来说,y一方显示有很强地属性的。当然,这个事是在以无数的商品和无数的商品所有者所构成的商品世界能忽视的偶然的事情,并不是商品世界的当事者全体人员承认的。始终,这是x1所有者的单方面的主观评价-x的「交换力」是不用说的,y1那个有的是----还不能说是「价值」。  

因此,在这个阶段「价值」只是在x1所有者的主观的评价中作为萌芽存在着。如果换句话说,「价值」作为潜在形态仍没化做重点表面化。  

同时,x1所有者并不是以上衣的「直接的交换可能性」作为目的寻求交换,始终,也应该是想要y的使用价值,作为结果,不过是给予y1「直接的交换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中,「价值」也可以说至今被掩盖在上衣这个使用价值中的潜在形态。  

   

三、「扩大的价值形态」的意义  

   

作为下一个阶段在「被扩大的价值形态」中情况也不改变。  

在这里考虑把x1k作为成分的列向量和把yk1作为成分的列向量的话,「扩大的价值形态」的公式能象以下一样地表示。  

                                               


 x11      y11     

  ・       ・  

  ・       ・  

  ・  →   ・  

  ・       ・  

  ・       ・  

  ・       ・  

 x1n      yn1       

                 

这个「扩大的价值形态」的马克思自己的赋予地位象以下一样的。  

「亚麻布(亚麻布-笔者)的价值是上衣·或咖啡·或是铁等,也就是说属于种种地各种各样的所有者被表示成无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也依然是同等的大小。变得看不到的二人的个人的商品所有者的偶然性的关系。交换因为不是调整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反过来,使商品的价值的大小是调整商品的交换比率变得清楚」[⑨]  

在这里「把价值作为先验性存在的东西」的构思-在黑格尔流的本质外化为个别的现象这样的构思和古典派的价值论连结的东西-如实体现。把那个构思做为前提的话,确实「扩大的价值形态」明确与各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被区别的共同的「价值」。  

但是局势恰恰相反。在商品经济是「交换的申请→交换的承认这个流程调整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如果就作为那样,扩大的价值形态是表示x1所有者欲求各种各样商品的算式-只不过作为「简单的价值形态」的并列[⑩]的事吧。因此,前述的「简单的价值形态」的意义应该就照原样能适用为「扩大的价值形态」。  

批评马克思这种构思的宇野也不能说从马克思的弊病是完全自由的。  

「各个的商品所有者,当然,并不是说仅仅根据其他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那个商品的价值。用来自己想得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的量表现」[⑪]  

「用自己想得到各种商品的各种量的亚麻布的价值表现,不用说,是作为麻布商品所有者的主观性的评价的东西,但是更加展开出自前述的用上衣的使用价值的价值表现的单一社会关系」。[⑫]  

前者的引用,和「单纯的价值形态」的时候「商品所有者用其他的商品表现来自我的商品的价值」同样的构思这里也体现出来,后者的引用,是虽然有「是作为亚麻布商品所有者的主观性的评价的东西」这一限定,但是还是和马克思的上述表现合作一体。  

如果不采取这样的解释,「扩大的价值形态」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虽然是反复在说,但x1所有者的对y1使用价值的「欲望」是价值形态论的端绪。如果是那样的话,谁都会首先想到,从简单的价值形态到扩大的价值形态的逻辑的发展,就是对亚麻布所有者的对其他各种各样的商品的「欲望」的扩大结果。  

乍一看似乎这样的解释没有疑问的余地,不过,更深地试着思考的话,马上会明白那样的解释是不可能成立的事。  

这个事,试着回到简单的价值形态来看的话是能立刻理解的。亚麻布所有者是从他「欲求」的无数的商品中作为现在应该最优先的商品选择上衣的。也就是说,简单的价值形态是从扩大的价值形态中被选择的东西。  

然而,宇野派的很多著作,好象不太认识这个问题。更多的场合,只从「商品所有者有各种各样的欲求」的事实进行扩大的价值形态的说明。[⑬]  

但是,从正面致力于这个问题的著作虽然少但也有存在。小幡道昭的『价值论的展开』(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8)和田中史郎『商品和货币的逻辑』 (白顺公司,1991)的两本书。  

在『价值论的展开』里小幡先生说:「基于加入对单纯的价值形态外在的原因使之欲求的对象扩散,由紧急的商品开始到那个末端奢侈财宝使之登场这一办法是不行的,而必须基于彻底端绪的内在逻辑转移到下一个形态」[⑭],所以他批判由于「所有者各种各样的欲求」的事实转移到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样的方法。  

那么,小幡先生说的「端绪的价值形态内在的逻辑」是怎样的东西呢?那是说做为x1所有者为了确实要得到y1必须考虑y1所有者现在想要怎样的商品这一点。  

「对亚麻布所有者来说对方那时想要的该商品,只有抢先得到。如果上衣所有者里有人以上衣1件=10磅的茶这个形态寻求交换的话,对我们的亚麻布所有者来说10磅的茶又被转入新的交换对象」[⑮]  

这个情况,茶并不是那个被欲求的直接的使用价值。那是「不过是获得目的物的手段」的[⑯]。  

这个逻辑可以说成为优先取得了后边应该被议论「一般的等价形态」的东西[⑰]。可是,所说的「获得目的物的手段」这一「间接的欲望」[⑱],归根结底还是在「一般的等价形态」中作为逻辑的展开不是更自然吗?遵从小幡先生逻辑的话,「简单的价值形态」和「扩大的价值形态」之间会存在大性质上的断绝,不过我们,象看下面一样地,这样的「断绝」遵从通常的解释可以看作「扩大的价值形态」和「一般的价值形态」之间的。  

同时,小幡先生不是过分无视「商品所有者有各种各样的欲求」的事实吗?小幡先生指出把这个事实带入扩大的价值形态的逻辑展开的是「单纯的价值形态接枝在来自外部的欲求多面性」[⑲]的事,.是「掩蔽两形态内在关联」[⑳]的事。可是,不能否定这个事实,这使之在「价值形态轮」中反映,也可以考虑成自然的事。  

我们以前对宇野派「价值形态论」的不满不是因为对「商品所有者有各种各样的欲求」的事实采用了那个逻辑。而是不叙述那个事实和「简单的价值形态」的逻辑关联性,就立刻转移到「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样容易的说明办法。  

结果,问题应该是「商品所有者有各种各样的欲求」的事实在「价值形态论」中如何说服性地赋予位置。并且, 给予了这个问题一个回答的是田中史郎的『商品和货币的逻辑』。  

『商品和货币的逻辑』叙述的是,「一般地说,开始对唯一的商品要求交换,并且接着波及到复数的商品这样的事态是很难以考虑的」[21],首先避开从「商品所有者的欲求扩大」转移到被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样的逻辑,倒不如,「从开始有复数的场合是当然的」[22]。  

因此,「简单的价值形态」就是「聚光灯」照射了「扩大的价值形态」之一例子。田中先生得到的结论是,尽管这样,「叙述的顺序」变得相反之所以就是「关注一个价值式,规定了价值形态的定义和相对的价值形态,等价形态等诸概念分析者的视野波及到商品所有者的其他的交换要求的行为」[23]。  

扩大的价值形态是根据分析者的视野扩大找到的东西-从这个视角田中先生得出「在这个第Ⅱ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笔者)里,相对的价值形态、等价形态或等价物的概念规定也没有变化」[24]的结论。虽然表达不同,这是和我们推出的「扩大的价值形态」的意义是相似的。因此,田中先生上述的解释,我想作为加强我们的分析的东西来积极地接受。  

那么,下面的阶段应该是「一般的价值形态」,但是,不能在这里拿出有很多批判的马克思的「逆转的逻辑」一下子转移到「一般的价值形态」的。对「一般的价值形态」的转移之前连接「扩大的价值形态」和「一般的价值形态」的新的「价值形态」变得需要起来。  

关于这个新的「价值形态」,宇野是「这个马克思的所谓扩大的价值形态的,关于各商品的展开」[25]这样陈述着。那应该说是把一个商品所有者的「扩大的价值形态」扩大到商品世界全体的「扩大的扩大的价值形态」。  

在「扩大的价值形态」里登场人物只有x1所有者一个人。在这里还有,x2,x3,······使之所有者和他们想要的商品群登场。  

在这里,考虑xjk作为成分n×n的矩阵和ykj作为成分n×n的矩阵,两者之间就可以成立下面的关系式。  

   

           

 x11・・・・・・・xn1      y11・・・・・・・y1n  

  ・        ・       ・         ・  

  ・        ・       ・         ・  

 x17・・・・・・・xn7  →  y71・・・・・・・y7n  

  ・        ・       ・         ・           

  ・        ・       ・         ・  

 x1n・・・・・・・xnn      yn1・・・・・・・ynn  

   

在宇野派的原理里,这个关系式处处可见被放在「扩大的价值形态」和「一般的价值形态」之间[26]。这个是不使用「反转的逻辑」而找到「一般的等价形态」的候选,也就是「任何一个的商品的等价形态也可体现通用特定的商品」[27]。请关注右边的y7的商品。假设这个商品被很多的商品所有者所需求。 (在数学性来说y7j>0的比例会比其他右边不管哪个商品都多)因为这个y7是被很多的商品所有者所需求的缘故,会给予「直接的交换可能性」比其他的商品强这样的性格。  

在这里产生一个反论。在商品所有者中产生象「y7被许多人所需求→肯定自己现在也需要的商品所有者也需求着y7→首先要先得到y7然后与需要的商品交换」所说的一样的思考。  

作为那个使用价值最被需求的商品的缘故,反过来不是那个使用价值而是产生要求「直接交换可能性」这样的反论。  

在这里,「直接的交换可能性」推开使用价值的限制开始自立,成立「一般的价值形态」。  

   

四、一般的价值形态 ——「直接交换可能性」的自立化  

   

关于「一般的价值形态」,宇野象以下一样简单地归结。  

「各商品所有者不是用自己直接想要的商品来表示自己的商品价值,等待一般不可能期待的交换,而是虽然是间接的,首先以对所有商品可能直接地要求交换的商品而表示价值,通过那个商品,寻求交换自己想要的商品」[28]  

有「表示那个价值」的难点但是是能基本同意的解释吧。  

继承这个观点在宇野派的原理里,常常用从前节的「扩大的扩大的价值形态」的式切下了只跟y7的交换式象以下一样的式表示「一般的价值形态」。[29]  

   

(x17・・・・・・・xn7)→(y71・・・・・・・y7n)  

   

可是,这个公式本身只有「各商品所有者寻求着y7(的使用价值)」的意义。在现实中,x的所有者对y,x的所有者对y,x3的所有者对y3, x4的所有者对y4也许想优先的选择对象,y7可能是下级的选择对象。更进一步说,这个公式两边有xj7=y7j=0的成分,也就是说也包含着不需求y的场合(在前节没采取全部的商品所有者需求y这样极端的假定),作为公式也是不完全的。  

因此,只要y7彻底作为使用价值被需求,这个公式不过是有同类的等价形态的「简单的价值形态」并列的公式,只取出这个公式的必然性哪里也没有。  

结果,这个公式不过是分析者从「扩大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中「分析者单单为了对共通等价物引起注目而改编了的东西」[30]。  

可是,象前述一样地,许多商品所有者如果想「首先得到y后与需要的商品交换」,也就是说y7如果就成为是「交换手段」这样的观念一般化了,事态就会有变化。各商品所有者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首先想要获得y。另外,本来没想要y7的商品所有者也变得采取同样的交换行为。  

这个事试着依据x1所有者的交换行动来看。把为了得到ykj需要的y7的量作为y7yk的话,可以成立以下的公式。  

   

             x11      y7y1     y11  

                                

                        

      →     →   

              ←                 

             

   

 x1n      y7yn      yn1  

               [31]  

   

在此之内,第一边和第二边的算式是表示着x1所有者作为「交换手段」寻求y7的事,至于有关第二边和第三边的算式是, 那个y7是结果显示为了获得y11以下的商品的手段。  

在此之内,可以归纳表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算式。也就是说,  

       

    n         n  

                                              

  k=1       k=1  

   

并且,把上述的算式试着扩大到商品所有者全体进行研究。把公式的左边作为A(j=1,2・・・n。A表示x商品的总量),公式的右边作为B(Bj表示xj所有者所需求y的总量)。考虑把各自作为成分的行矢量的话,可以成立以下的公式。  

   

(A・・・・・・・A)→(B・・・・・・・B)  

   

这个公式在形式上与开头的公式虽然相似,但是意味的地方不同。说到其中原因,开头的公式是分析者完全无视对y7以外的商品的需求而恣意性「改编」的东西, y7是仅仅只作为使用价值被需求,这个公式是结合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全部商品而首先打算得到y7的各商品所有者行为的公式。  

这个差异,左边右边各自的商品量与开头的公式有很大地差异的事比什么都好理解吧。  

也就是说,开头的公式的右边的量,表示作为使用价值被需求y的量,左边的商品量是表示对那个y的量商品所有者打算提供商品x的量。对于这个,上述的公式的右边的量,表示商品所有者作为「交换手段」需求的y的总量(如果更严密的说,作为使用价值被需求y的总量+作为「交换手段」被需求的y的量),左边的量是表示着商品所有者为了交换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总量。两者的差异是明显的。  

若是更加补充,两个列的成分中就不会是A=B=0。这个意思,象前述一样地,说明本来对y没有需求的商品所有者作为「交换手段」也寻求y的事。换言之,全商品所有者是作为「交换手段」而寻求y。不用说这一点与开头的公式是有差异的。  

这样一来,「直接交换可能性」作为「一般的等价物」从使用价值的限制开始自立了。可是,以这个作为「价值」概念的成立是太过于急。说到原因,这个「一般的价值形态」是因为「一般的等价物」y的量被打算获得的商品的量至今还被限制着。同时,象前述一样地,作为使用价值的y至今也仍被需求这样的条件既不能看漏,复数的「一般的等价物」存在的可能性也不能否定。[32]  

突破那样的限制,成立真正「价值」概念的是,不用说,是「货币形态」。  

   

五、货币-「价值」概念的成立  

   

在这里在右边第n+1号的商品,yn+1要重新登场。这个yn+1排除其他全部位于右边的商品,成为唯一地位于等价形态的商品。就是金=货币。根据这个金=货币的登场价值形态的公式变成与到现在完全有差异的形式。宇野如下陈述着。  

「实际有的金或者银成为货币的同时,一般的商品所有者,变得不用直接的消费对象的金,银的一定量表示那个商品的价值。根据各自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单位量表示那个价值」。[33]  

这个引用的前半部分的「表示价值」就象到现在为止重复在叙述一样地是有问题的,但是后半部分出现的「根据单位量表示那个价值」的文言,以下的叙述就象箭射着在靶心上一样正说中核心。  

左边的各商品每一个单位都被表示,把这个作为xjn+1。决定把这个对应的金=货币的量作为yn+1j。那样做的话可以成立以下的公式。  

   

(x1n+1・・・・・・xnn+1)→(yn+11・・・・・・yn+1n)  

   

这个情况,金是专门「直接交换可能性的」的缘故被要求。从这里开始,金=货币「『直接交换可能性』就象内在着一样的」的观念在全部的商品所有者中产生。在全商品所有者之间,应该有产生关于货币的本质的「间主观的调谐性」[34]。到这里,第一次诞生「价值」概念=「其他的商品能交换的属性」。于此同时,那个反映―――虽然始终是反映但是也产生―――「各商品有内在着『价值』的货币和能交换的『价值』」的观念。  

这就是「商品内在的价值」概念的成立。  

随着这个,商品所有者的「欲求」也产生变化。到目前为止,「一般的等价物」前方自己想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显现出来。但是,在这里金=货币本身已成为自我目的。如果做另外的表现,商品所有者的「欲求」变成了想要把在自我的商品中的「价值」(严密的说私念「价值」的东西)用金=货币量表现的「欲求」。也即是说,如果「表示那个价值」的表现成为正确的东西,唯一,只是这个「货币表示」的场合才有的。因此,交换式应该被表现在商品每一个单位的金量这个形式,换言之是在每一个单位的「价格」[35]。  

可是,必须在这里注意的是,虽说同样是「价值」,货币的那个和各个商品的那个是性质不同的事[36]。前者,有根据被众人承认了这样客观的根据,后者,始终不过是「主观的评
价」。在各商品所有者给自己的商品定的「价格」也「主观的评价」这一点,与「简单的价值形态」的情况没有丝毫差异。也就是说,这个至今还没被确实证明。  

「商品内在的价值」的观念成立了。但是,关于各个的商品「价值是否内在着」那就要成为另外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长谷部文雄.河出书房,1969.

[2]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

[3]小幡道昭.价值论的展开[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

[4]田中史郎.商品和货币的逻辑[M].白顺公司,1991.

[5]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M].现代评论社,1974.

   

On the Value Form Theory  

Nakano Hideo  

   

Abstract  Kouzou Uno recognized that the “desire” to another commodity of the owner of the commodity which i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relative value form is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lue form. But in my opinion, Uno’s idea looked incomplete. I removed the “classical school’s vestige” which remained in Uno’s idea, for example, he recognized that the value form theory is a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value form” and purified Uno’s value form theory. I also generalized this theory by the matrixes.  

Key words  the “desire” to another commodity  the expansion of the analyst’s view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irect exchange  



          收稿日期: 2007-2-15

简介: 中野英夫(1953-),日本北海道大学经济学学部卒业,现为福州王桑日本语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价值形态论、生产价格论、现代资本主义论。

[①]  他们也有时使用“价值”这一术语。作为现在的新古典派微小理论的“古典”,Hicks《价值与资本》是典型的例子。但是那样的“价值”不是“商品内在的价值”而是稳定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②]  马克思.资本论[M].长谷部文雄.河出书房,1969,38.

[③]  这里的“协动关系”是在利害对立的人们之间也产生的。极端的话,战争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协动关系”。

[④]  从“价值概念是生成的东西”这一立场来看,严密地说 “价值形态”的术语-“相对的价值形态”和“等价形态”也这样-不是适当的术语。应该说“关于价值的萌芽形态生成到价值的过程的议论”。但是在这本论文里,我们使用从来的术语。请原谅。

[⑤]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22-23.

[⑥]  田中史郎《商品和货币的逻辑》 (白顺公司,1991)已经指出了这样的宇野的不彻底性。从田中先生的观点来看,在宇野的“价值形态论”里,“好像以表现作为同质性的价值为目的的逻辑”和“表示商品所有者的交换要求之意思”混在一起。而田中先生说后者正是宇野的思想发展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是正当的指出。我们的这本论文也借助于田中先生的这一观点。田中先生认为在从《旧原理》到《新原理》的思想发展的经过中,宇野越来越重视“商品所有者的欲望”的契机。但是我们认为《新原理》里也残存不彻底性。我们还认为如果这样“纯化” 彻底,好象这本论文,就变得不要“价值的先行定义”。

[⑦]  当然x1所有者不限于一个人。但是在这样的逻辑阶段,不必提起“一个人还是多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假设“一个人”。

[⑧]  众所周知,《资本论》的“价值形态论”里两种思考方法混在一起,一是“20码的亚麻布先天性地相等于一件上衣”的思考,二是“亚麻布所有者欲求一件上衣”的思考。前者是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继承的,而后者是被宇野弘藏继承的。

[⑨]  马克思.资本论[M].长谷部文雄.河出书房,1969,59.

[⑩]  从“先存在价值”这一马克思的思考来看,认为相等于20码的亚麻布的各种各样的商品排成于右边。从“先存在商品所有者的欲求”这一宇野理论的思考来看,先决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的量后,再决定与此对应的亚麻布的量。

[⑪]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25.

[⑫]  同上.25.

[⑬]  比如,在降旗节雄《解明货币之谜》(白顺公司,1997)里设扩大的价值形态的小段,但是这小段的内容不过是简单的价值形态的补充说明。山口重克《经济原理讲义》只指出“商品所有者,根据各种各样的欲求和其变化,要求与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换”这一事实。

[⑭]  小幡道昭.价值论的展开[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48.

[⑮]  同上.49.

[⑯]  同上.50.

[⑰]  按照这样的逻辑,20码的亚麻布→一件上衣,或者→10磅的茶,或者→40磅的咖啡,或者→1夸脱的小麦这一扩大的价值形态的算式的意思就是:除了上衣以外,全部的商品都是上衣所有者的欲求的对象,而且亚麻布的所有想要先得到这些商品。但是我们觉得这样的解释是把特别的例子硬干地一般化。

[⑱]  小幡道昭.价值论的展开[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50.

[⑲]  同上.48.

[⑳]  同上.48.

[21]  田中史郎.商品和货币的逻辑[M].白顺公司,1991,138.

[22]  同上.138.

[23]  同上.39.

[24]  同上.140.

[25]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27.

[26]  比如,山口上列书,大内力《经济原理上》(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等。田中先生把这个算式叫“第Ⅱ’形态”,说明“这是分折者视野的对象从一个商品所有者的行为扩大到多数者的行为的”。我们也赞同这样的解释。

[27]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27.

[28]  同上.27.

[29]  比如,大内上列书等。

[30]  田中史郎.商品和货币的逻辑[M].白顺公司,1991,161.

[31]  ←意味着右边的商品所有者想要左边的商品。因此和→一起意味着进行现实的交换,换句说话,两个箭形符号相等于=符号。

[32]  我们不否定多数的“一般的等价物”。在这里,为了逻辑的简单化,假设以y7为唯一的“一般的等价物”。

[33]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M].岩波书店,1972,28.

[34]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M].现代评论社,1974,194.

[35]  在这里,我门定义“价格”是每一个商品单位的金量,“价值”是“价格”所表示的“好像商品内在的交换力”。

[36] “商品内在的价值”的物象化的错视首先出现于“货币内在的价值”的观念。可以说不理解这一点的“物象化论”或者“物神性论”根本不理解“价值形态论”。比如,岩井克人《货币论》(筑摩书房 1994年)里有“如果亚麻布把直接交换可能性给与其他的全部商品,就其他的全部商品能把直接交换可能性给与亚麻布・・・”的惊人的一句(53页)。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2.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7.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8.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