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终将改写西方主流经济学
杨 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国现代化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存在脱离一般规律的特殊道路,也不存在没有特殊性的一般道路,普遍性总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西方经济学与西方现代化密切相关。1929---1933年大危机打破了自由主义经济学,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打破了“市场经济均衡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能再窃据“主流”地位。有人说要创造“中国本土经济学”,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本文只是初步总结中国现代化成功经验及其经济思想。
后发现代化大国赶超西方
在对抗中完成同样的原始积累任务
历史与文明发展有一般规律,西方文化是近代社会的主流,因为他们用武力征服了世界,确定了技术发展路径,所有民族和国家要想不灭亡或不被边缘化,都只能向西方学习,走现代化道路,谁也不能脱离以原始积累方式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是普遍性。就特殊性讲,原始积累有三种方式:西方殖民掠夺,发展中国家依附型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中国早期以依附型方式学习西方,但发现西方不允许我们强大,应用经济自由主义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为旗帜,以国家为主体实现原始积累,以对抗西方的形式,完成了与西方相同的历史任务。 28年保持30%以上的积累率, 经济总量增长8倍以上,工业比重从10%提高到50% 以上,人口增加一倍,人均寿命从36岁提高到68岁,战胜取代了战败。错误在于积累过度,消费太低;集权太甚,民主太少;重工太重,自我循环;后期出现文革的方向性错误,社会自由度太小;政治运动太多,整人太多。但比起西方的原始积累,我们速度更快,且为内部积累没有对外掠夺;比起发展中国家,我们效益更高且有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关工业原始积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与发展经济学。
如果以苏联计划经济为一般性,中国计划经济也很特殊,人口资源比例远低于苏联,计划经济没有苏联完善,也没有那样僵化和刚性。即使在中央计划体制中也留有30%的缺口,要求企业自筹,自筹是市场经济的易货贸易。至于地方政府和农村,计划经济更是远远不能覆盖,因此改革才有可能从薄弱环节发动。
就经济理论而言。中国经过了从苏联政治经济学向西方经济学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上,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独立轨道。毛泽东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以其辨证思维,超越了计划经济的“主流经济学”----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打破了斯大林晚年的僵化模式。后来有孙冶方的“计划价值规律”,试图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
陈云的经济思想和实践,历经陕甘宁边区,解放初期,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六十年,一直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指导思想。他一再强调中国国情,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要先吃饭后发展;他提出“鸟笼经济”概念,坚持四大平衡。陈云经济思想对于中国和转轨国家而言,其意义不下于凯恩斯主义对西方国家的意义。
转轨经济的文化特征
依靠传统智慧实现渐进改革
市场导向经济改革的实质是把计划经济积累的财富变成现实GDP,从人才技术的积累到军转民,廉价资源和地租,到人口红利都是如此。两种体制的连续性大于矛盾性,不可以一个阶段否定另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是“泛自由主义者”,经济思想主流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学派。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中国渐进改革成功得益于邓小平思想表现出来的中国式智慧,这就是“发展是硬任务,不争论,跳出现行体制之外,摸着石头过河”。避免意识形态争论首先发展生产力,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
丰富多彩的过渡形式,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每逢革命和改革的启动期,我们都要批判传统,而在改革方向确定,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后,传统文化就成为现代化的有益补充和表现形式,以弥补西方模式的不足。比如带有家族性的民间企业,在改革初期弥补了社会信誉的缺失;地方政府与管理部门的独立利益与行为,使中央政策的执行带有灵活性;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教育和社会保障功能;东方式节俭使长期高储蓄和高投资成为可能;而文化的凝聚力,则有力地平衡着市场经济初期出现的金钱至上和道德滑坡。
最使西方人士目瞪口呆的是,一系列改革采取先突破后规范的路径,甚至先发展企业后明晰产权,这些按照西方价值观念属于无法治的乱象,竟然成为中国渐进改革平稳过渡的形式。人民币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自由兑换,但是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则一直以两币流通方式,保持着自由市场与市场汇率,兼顾了经济效率与宏观稳定,经过20年演变,终于使人民币成为独一无二的,法律上不宣布自由兑换的,实际上能够出境的亚洲强势货币,开始了静悄悄的国际化过程。
渐进改革最大弊病是两种体制长期并存,腐败成为体制转轨的润滑剂,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但总比苏联“休克疗法”导致国家解体,GDP下降50%要好,中国改革30年经济总量又增长8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高度智慧和深厚底蕴,博大精深和包容开放,在世界现代化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现代意义不再是西方式现代化的附庸与复制,也不仅仅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意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一枝独秀,西方已有人提出,要以“北京共识”取代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如果这次再能一枝独秀,那么中国经验就具有“普适价值”。中国现代化不仅解决自身问题,其基本原则将解决许多按照西方价值观念解决不了,甚至不断被恶化的人类矛盾。
权力靠近市场又干预市场
以政治优势推动改革又保持稳定
世界有三大思潮,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长期所谓的“左右派之争”有共同错误,就是把权力和资本对立起来。自由主义把权力看成万恶之源,把所有成就归结为市场机制,反对一切国家干预。传统社会主义则完全相反,认为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其实在中国改革30年中,权力与资本是共同发生作用的,其成就和弊病都来自于二者的结合。现在盛行的“权贵资本主义”和“寻租”理论,是从西方经济学主流派那里贩卖来的,带有批判性缺乏实证性,恰恰缺乏“主流”的风度。
我在1998年揭露“权力资本化”,从权力与资本结合的角度对中国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突破了左右派的虚假前提。左派的虚假前提是:计划经济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人间天堂,否认官僚控制经济的基本事实。而右派“市场万能论”的前提是:私有制最优与均衡市场。
我提出,中国改革的出发点是权力,路径是权力资本化,渐进改革的基本矛盾是权力资本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中国计划经济造就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的权力体系,如果权力反对市场,那么改革就无法推进,如果权力瓦解就是苏联结局,市场蜕化为黑社会。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在于“权力靠近市场”,使市场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大加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没有财产可以抵押时,各级行政权力承担了贷款的抵押和担保功能;野蛮拆迁压低成本和一系列政府措施,才造就房地产高潮。这样的发展,仍旧带有一定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不能完全归功于市场机制。至于国家支持战略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国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
弊病是随之而来的,这就是权力的分散与扭曲市场,寻租,特权与腐败,这是下一段必须纠正的,权力与市场一定要分开,民主与法治一定要建立。但我们应正视这一段权力与资本结合的历史,不可因为事实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教条,就任意裁剪和解释,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的理念,把一切错误归于对方的理念。
在理论上国家控制的成功,得宜于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控制经验,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历史学派,也得益于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近年来非常猖獗,在中国俘获了许多教授,财经官僚与媒体,但在关键时刻最高决策层能够从实际出发,以保持稳定为己任,这或许与理论无关,而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执政经验所致。在国家干预方面,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中国做得好,在技术升级方面做得不好,有过分依赖外资的问题。
1998年中国没有卷入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在1993年已进行4年“软着陆”消除了经济过热;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在香港保卫联系汇率力托股市,把100多年的“积极不干预”变成积极干预。可惜的是由于新自由主义窃据理论主流,这样的经验官方始终不敢宣传,经济理论界亦很少肯定,这是美国话语霸权压迫所致。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凡是按照其“金融创新”思路的,如英国金融服务业占经济三分之一;凡是只消费不储蓄的如美国;凡是按照“静态比较利益”搞自由贸易积累巨额美圆的,如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国家外汇储备,无不遭受重创。
中国最为幸运,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弃外汇管制,金融衍生工具也不发达,没有卷入那一比三十的杠杆赌博。中国的运气还在于我们总体发展落后且不平衡,有庞大的国内潜在需求。被人渲染多年的“高达65%的外贸依存度”,如扣除加工贸易的重复计算,只有40%左右,由于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不会再迅速提高,中国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没有那样大。在国家支持下启动内需,出口企业通过转内销和多元化,特别是加速技术升级,是有出路的。国家工程和农村建设,将吸收更多的就业。
中国的政治优势在于有长期集权传统,政府控制能力强。只要不改变现代化导向,不改变市场机制的社会基础,不发生基本的判断错误,在发展中特别是危机期间,稳定能力肯定高于西方国家。大跃进以后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三年基本恢复,措施是以定量供应压低消费,以行政力量大砍投资,2600万新进城的农民回乡,这在西方社会不可思议,他们已形成刚性利益集团,只能向外国转嫁危机。民主是需要的,其主要意义在于制约腐败,监督政府行为,而不在于正确决策。
目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改革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改革要有正确方向,要注意公平,开放要注意安全。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包括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要。理论的成败不在人多,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发展理论需要思想自由而不是民主。目前要打破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垄断。理论的胜负在于其假设前提能否符合现实,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这才是实践推动理论检验理论的真实意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将改写西方经济学,是毫无疑问的。
2009年1月22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