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上篇)(根据在《纽约论坛》一次主题发言稿整理而成)
史威
引言
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大陆曾经是官方的显学.因而对它的解读、阐述,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自不免有一些只是对经典的“注疏”,甚至是连篇令人望而生厌的套话、“八股”(毛泽东说的“党八股”)味十足。改革开放以来,“反毛”浪潮迭起,它似乎不那么“行时”了。另一些人也许不是着眼于政治,仅仅是从军事上提出问题:产生于“小米加步枪”时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面对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还灵不?
2 那就让我们看看它的对立面西方尤其是美国军界,是怎么评论的吧。美国西点军校有人是这样说的:“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是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做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就是最传奇的军事思想家毛泽东,还有一个是孙武。”(引自 西陆网->西陆军事->军事文摘 )这是在中国大陆网站上被转载多次的一段论述。也许,其人在美国军界不那么具有代表性,其言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军界,却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注意:1)它不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过时,而是肯定其对现代战争的意义;2)它认为毛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3)它坦承“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办法”。这最后一句话是特别值得体味的。在毛泽东时代,大陆流行一个说法:“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它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3 中国并不是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而是在一个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横行的严酷国际环境中,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与超级大国比,中国都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只要这两个基本的情况、态势没有根本的变化,中国就离不开“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即使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力量对比有了变化,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就万万不可丢掉毛泽东军事思想。因为,“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
“一”与“十”的辩证法
4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其精华则是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提到毛的军事辩证法,有人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翻来复去就这两句话,能解决什么问题?是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两句话,或者把它教条化,那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产生出一批现代“赵括”。如果我们辩证地思考,那就应当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它是“强”与“弱”之间互相转化的“契机”?为什么在毛泽东那里,这种转化成了现实,成了敌方难以扭转的现实,以至于“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
5 铁比水重,任何时候铁都比水重。这是不是说,任何一种铁器,永远都不可能浮出水面了呢?并不是的。当同体积的钢铁容器比同体积的水轻时,它就浮出水面了。这里有一个总体与局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总体上看,铁比水重;从局部看,钢铁容器比同体积的水轻。按照这种辩证关系,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出一个比同体积的水轻的钢铁容器,就能使它浮出水面,为人类所用,大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是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的辩证法。同样地,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中,在总体上居于劣势的一方,也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把它转化成局部的优势。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就是战略上的“藐视”与战术上的“重视”相统一,并且善于把军事上的全局“劣势”,通过主观能动性,转化成一个个局部的“优势”,依仗这种一个个的局部“优势”,一口口地吃掉敌人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量变引起质变,最后赢得了全局的胜利。毛泽东指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的。如果固守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以为总体“优势”就是总体的“优势”,总体的“劣势”就永远是“劣势”;总体的“劣势”不可能转化成一个个局部的“优势”、最终转化成总体的“优势”。那么,面对强敌,中国还有什么出路呢,只有“不抵抗主义”、“投降主义”一条出路;当然还可以选择“逃跑主义”。当逃无可逃时,最终还是不免“投降主义”。如果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那么,懂不懂这个“全局”、“局部”、“优势”、“劣势”之间互相转化的辩证法,更是关系到中国“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重中之重了。至于怎样把全局的劣势转化成一个个局部的优势,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容后文再展开探讨。
6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从兵法上讲,这是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经过巧妙筹划安排,两局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制胜,最终以三比二取得全局的胜利。而毛泽东军事辩证法讲的不是在敌我力量相当,而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以强弱胜强。毛说:“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制胜的根本法则之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它讲的是“十”与“一”互相转化的辩证法。《孙子兵法》也讲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但它强调是“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谋攻篇》)这说的是我军与敌相当,就应奋力战胜它,反之,敌强我弱,就想法逃离或避开它;如果弱与强硬拼,那必被“大敌”所“擒”。它并没有从“十”与“一”之间的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找到“以弱胜强”的“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则。
7 从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实践看,一个巴黎公社,它的武装起义,短短七十多天,就被反动派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虽然它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但从军事上看,它并没有提供系统的、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经验。十月革命虽然成功了,但攻打冬宫所以得手,很大程度上是白军自己思想上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并没有作有效的抵抗。这主要是布尔什维克政治上的伟大胜利,在军事上也没有提供系统的、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经验。后来的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时期,苏联倒是有着极为丰富的包括设立“军事委员”(实为党代表、政治委员)制度在内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和进行革命战争的宝贵经验,可惜并没有在应有的科学高度上加以总结。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论持久战》)苏联要是有这样揭示如何“以弱胜强”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以后的卫国战争,就不会在其初期有那样惨重的挫败,至少不会败得那样惨。
要而言之,一切战略战术,都必须按照辩证法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国情、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现代化程度等等)灵活运用;但是,只要处于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就要按照“以弱胜强”的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它是要受惩罚的。而这个规律,在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里,有着最完备、最系统的科学表述和总结。
8 最可笑的是赫鲁晓夫。他说:“毛主义的个人崇拜甚至在我国也有反映。大约在1962年,我发现我们的军人在印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我立即请来了国防部长,对他说:‘马利诺夫斯基同志,我知道你们在发行毛泽东的著作。这简直是荒谬!苏军打垮了德军的精锐部队,而毛泽东他们用了20到25年的时间只是玩弄玩弄梭标和刺刀而已。可是现在你们却发行毛的军事著作!为了什么?学习将来怎么打法吗?你们作出这个决定时是怎么想的?’马利诺夫斯基和其他军人都是聪明人,但印行毛泽东军事著作却是一桩浪费时间的蠢事。我不知道他们把这些书怎么处理了,也许放在某个书库里,也许烧掉了。”(《赫鲁晓夫回忆录》中译本第669-670页。)赫鲁晓夫这种言行,与美国军方重视研究毛泽东军事著作适成鲜明对照。有人对世界军事思想流派作了这样的划分:技术型-----美国;实力型----苏联,谋略型------中国。这倒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各自某些特征。“技术型”在战争中过于依赖技术因素,实际上是以唯武器论为基础的军事思想。而“实力型”回答不了当实力不如人时怎么打的问题,严格说来,也是一种思想贫乏的军事理论。中国从《孙子兵法》起,在军事上即有重谋略之传统。就单纯的军事角度而言,“谋略型”也显然高于“技术型”、“实力型”等军事思想。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更是攀上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军事思想高峰。美军注意研究毛泽东军事著作,固然主要是企图找到“破解”的方法;但也注意到汲取“谋略型”的军事思想元素。赫鲁晓夫蓄意贬低毛泽东军事思想,固然可笑,适见其浅薄。令人遗憾的是,在现时中国大陆,还有比赫鲁晓夫更赫鲁晓夫者在。
伟大的军事理论和实践
9 1947年底,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正处于由弱到强的历史转折点,毛总结了“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简要引述如下: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 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资本,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完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全文见《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笔者学习领会,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战略上藐视”与“战术上重视”相统一的前提下,把全局之劣势转化为一个个局部之优势,最后转化成全局之优势,实现完胜。其中一些原则精神是“先易后难”,还有一些是为此一核心思想服务或为之创造条件的,更有一些原则是直接体现、实现此核心思想的。最主要的是第四项。毛泽东在解释它时,作了如下阐述:“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10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原则无甚惊人之论。其实,有些说起来好象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例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
要目标”这一条。人们记得,在抗战初期,随着上海失守,日寇进逼,南京要不要守?问题提到最高统帅部。刘斐、白崇禧等将领建议不守,蒋介石认为不打一下就把首都放弃了,难以向国民交代,于国际观瞻更不好,坚持要守。结果如何?也没有守住,徒然损失了自己许多有生力量,并引来南京大屠杀的悲剧。这一切,原是应该也可以避免的。类似战例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也有。当时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他在《回忆录》里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基辅怎么办?’斯大林凝视着我问道。我明白,‘放弃基辅’这几个字对于所有的苏联人,包括对于斯大林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不能感情用事。作为总参谋长,我有责任建议采取在总参谋部和我本人看来当前唯一可能的、唯一正确的战略决定。‘基辅不得不放弃,’我断然回答。”“斯大林发火了,他突然高声说:‘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来。’”结果是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调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第十二章 肃清叶利尼亚突出部之敌》)更严重的结果是基辅并没有守住,60多万苏军被俘。
与之适成对照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毛泽东主动弃守;结果是换取了对来犯之敌的有生力量的歼灭,最后又收复了延安和全部陕甘宁边区并加以扩大。其实,这个问题,毛泽东早就说得很明白透彻:“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收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虽然说得明白,没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11 为什么在敌强我弱甚至非常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却能够把这种军事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总是能把总体上的劣势,具体地一个个转化成局部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化为总体上的优势,取得完胜?几乎所有的战争指导者都知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都明白以十对一是取胜之道,为什么在他们那里,尤其在居于劣势的时候,常常不能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化成战术上的优势?为什么毛泽东却能呢?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毛泽东自己给出了科学的答案。答案就是他的这些体现军事辩证法的军事原则,都是建立在他的人民战争、人民军队思想的坚实基础之上,建立在“决定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的科学论断上;因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学不了也用不上。毛泽东在阐述了“十大军事原则”之后说:“蒋介石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的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的军事人员曾向蒋介石建议这样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2 近来,关于如何评价蒋介石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海内外炎黄子孙议论得很热烈。抗战时笔者还是一个国立中学的学生,亲身经历和见闻虽然有限,印象、感触却很深刻(这可能和战乱年代少年大多早熟有关),似可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印证“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笔者并无否定蒋介石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抗战的业绩之意,尤其没有否定国统区广大军民英勇抗战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勋,只是想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笔者祖籍河南,直到1944年春之前,一直没有离开河南。抗战初的1938年,蒋先生在河南的抗战“大手笔”,就是扒开花园口黄河河堤。“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黄水下来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其实,蒋军早有决堤设想,只不过最后决堤的决心是桂永清和黄杰两支蒋介石嫡系部队逃跑造成战局更加不利时作出的。因此,如果蒋当局心中装着中国人民,早就可以用其它理由将可能受到水淹的群众事先撤走,以策安全。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从军事上看,这次封锁消息不通知群众的做法也是完全没必要的。花园口决口,当时直接淹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3倍,因饥荒、瘟疫造成的死亡在300万以上,而日军有具(据)可查的溺毙只有4人,花园口决口是人类历史上单次规模最大的死亡事件,也是最大规模的屠杀。”(2010-07-14 《谁还在为蒋介石王朝招魂?》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这就是蒋先生的“战略战术”。
13 黄河之水虽然挡住了日军,保住了河南境内黄河以南以西大半国土,但也不过6年。到1944年春日军发动打通平汉线铁路战役时,镇守河南的汤恩伯部一触即溃,很快河南全省即沦入日寇之手。何也?只要看一看当时河南的民情民意就一目了然了。当时河南老百姓说,河南有“四害”:“水、旱、蝗、汤(即汤恩伯)”。而“水”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蒋先生自己造成的。真可谓“苛政”猛于自然灾害了。当时的“蝗灾”“旱灾”,造成河南农田大面积绝收,饿殍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大后方尤其是重庆等大城市,却是一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象。两相对比,实在令人感慨万千,悲愤不已!当时《大公报》曾有“社评”:“看重庆,念中原”。很多河南人读到都哭了。汤恩伯部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以至河南老百姓说,“宁要日本人烧杀,也不要13军(汤恩伯部)驻扎。”溃逃的13军官兵,甚至不敢说出真实番号,谎称“是85军的”。怕老百姓把满腔怒火倾泻到他们身上。象这样的本质上反人民的政府、军队,能抵抗得住日寇的侵略吗?要其实行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战略战术,实如缘木求鱼!
14 反过来我们看看 毛泽东。他的名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因此,如果是毛泽东,他决不会放水淹死89万“铜墙铁壁”,让300万“铜墙铁壁”遭殃;他一定会把他们发动起来,组建成抗日民主根据地,就象在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做的那样。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按照其军事辩证法,一定会导演出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威武雄壮的史剧来。
15 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还有一项常常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内容,那就是把实行民主主义纳入人民军队的建设之中,成为其思想、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指出:“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井冈山的斗争》)他还说,“红军的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同样一个兵(指俘虏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同上)
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论持久战》)
由毛泽东亲手培养、缔造的人民军队的这种优良传统,甚至也得到了敌手的承认和尊敬。李奇微将军在其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中说过:“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
16 毛泽东军事思想,包括军事辩证法,以及把实行民主主义纳入人民军队的建设之中,成为其思想、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的卓越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好好领会、努力贯彻的。别的且不说,只指一点:除了毛泽东,古今中外,还有哪个军事家,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提出过建立“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个军事家提出过“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一革命人道主义的命题?斯大林没有,克劳塞维茨没有,孙子没有,在古今中外的军事大家中,只有毛泽东!
17 回顾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以毛泽东在军事的理论和实践中成就最高。有了它,中国人民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就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环顾今日中国面临的严峻战略形势,中国人民痛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更加需要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如果在中共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设、首先是政治思想建设中,在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指导思想中,剔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辩证法:在战略上不敢藐视对手,被它吓得不知所措,只敢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敢说“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家可以大张旗鼓地纪念朝鲜战争,自己就不敢,总是乞求人家“高抬贵手”;在战术上又过分迷信几个现代化硬件,不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总想有所“突破”,结果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那就不仅是令人遗憾,而且是令人非常痛心!因为,一些现代化的硬件一时比不过人家,暂时滞后,列装跟不上,并不可怕;若是丢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丢掉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就等于丢掉了国魂、军魂,对中国人民的国防事业的伤害,将是致命的!
最后,让我们记住、永远记住美国军人的一句话:“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