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是导师斯大林同志逝世71周年,我们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斯大林同志历史上的一些功与过。既作纪念也希望对当下具有指导意义。
编者按:1.斯大林同志毋庸置疑是一位在共产主义路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同志,这是我们每一位马列毛主义者应该学习的。虽然斯大林同志犯过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存在历史局限性,这些错误我们马列毛主义者也要学习,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总之斯大林同志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是小资产阶级,托洛茨基之流无法抹黑的。
2.本文为了捍卫革命导师斯大林,详细的从各种抹黑斯大林的观点中进行整理、分析和提取,点出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错误观点,讲述了革命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要义,也分析了党和领袖的组织关系。
在长期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叙述下,斯大林几乎成为了民主的反义词。自由主义者自不必多说,马克思主义者中也从来不乏对斯大林的批评,最典型的如托洛茨基主义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斯大林当作“官僚阶层所产生的最杰出的庸才”、“希特勒一般的红色法西斯”、“大俄罗斯的红色沙皇”等等,这样垃圾实在是堆满他的坟墓了。以至于连许多对当时历史缺乏了解的马克思主义者难免要做“斯大林是位伟大的领袖,但民主的确是他的缺陷”这样的感叹。
但这种观点非蠢即坏,完全出于污蔑、无知和盲从,缺乏对斯大林的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所用来时刻指导实践的意识形态和哲学思想,斯大林的历史不应当成为我们的历史债务,反而应当是我们所尽力要洗去污点而为我们所用的历史遗产。这绝不是说斯大林没有错误,尽管他的错误和对他的指控完全是两个东西。而是正确认识他的错误在今天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和意义,对他的历史定位必须得到复原——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在真正开始讨论前,首先应当做一点辨析:苏俄革命和苏联政权建立初期,即三十年代之前的内容,除非作为引证材料将不会被讨论。这不是回避,而是因为这里的讨论无意义且易混淆,因为任何政权在建立初期为了巩固和证明自己的统治能力,都必然要对异见者进行镇压。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机器,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暴力,对暴力的运用是权力不稳固的必然结果和稳固权力的必要方法:从马略、苏拉的古典奴隶制时代对政敌家族的清洗;到封建时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迭;包括资本主义下英国光荣革命的政治迫害与美国独立战争对所谓“亲英派”的驱逐都不例外。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新秩序的确立和旧秩序的毁灭是同步的。
这篇文章也将遵循革命的形式原则,即从对几种经典说法的驳论展开,通过对错误的驳斥还原一个正确的斯大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使斯大林留下的历史遗产和历史经验可以活用于今天的革命运动中。
首先最广泛也是最愚蠢的宣称,是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为他们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产生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杂糅出来的臆想。它们把斯大林的行为归咎于斯大林个人的情感、利益、性格和精神状态,认为苏联两亿人民生产生活几十年的巨大变化就取决于斯大林的一颗大脑。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就像罗伯斯庇尔实际上只是公安委员会十几名委员中一名最多算是很有影响力的委员一样。列宁留下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在斯大林时期也并没有被破坏。十七大和十八大产生的十二个政治局席位中,事实上支持拥护斯大林的政治局委员最多的时候也只占半数。十九大苏共改组,政治局改为中央主席团和主席团执行局,其中主席团执行局的九人中斯大林虽然取得了多数,但别尔乌辛和萨布罗夫是刚受到提拔的年轻人,伏罗希洛夫和马林科夫是摇摆的中间派,实际上也只有贝利亚、卡冈诺维奇与斯大林本人三人而已。斯大林在中央决策机构中最多只谈得上在十九大中形成了绝对优势,而他十九大后一年就去世了。
何况政治领袖不过是其所属阶级的代表,只有其行为满足了其阶级利益的时候,其统治才能稳固。把政治领袖和派系集团的利害关系当作决定性的事物,本身就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英雄史观。这种反人民的史观无非是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为自由主义辩护,把苏联社会的历史用民主—威权、个人—集体的简单二元论解释。
斯大林不仅不是根据个人的情感性格来处理政治问题,也不存在粗暴的手段,事实上斯大林在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条件下一直巧妙的确保自己的政策能够得到政治局的通过,也就是托洛茨基所指控的“杰出的庸俗官僚才能”。可以说斯大林和列宁是完全相反的:斯大林致力于在上层微妙的权力平衡中精巧的争取多数;列宁则总是直接调动群众与基层的力量贯彻自己的政治目的,为此甚至不惜违背纪律独走。斯大林直到很久以后才学会列宁依赖群众、发动群众和防患于未然的革命策略,可惜那时候已经太晚了(死前一年)。
列宁是布尔什维克严密组织和纪律的缔造者,资产阶级政治学家认为列宁式政党的精髓在于高度纪律化和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但其实他绝不是一个顶层设计大师。布尔什维克的严密组织最有意义的部分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党群关系上,列宁不仅绝对不会破坏,而且正是依赖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才能实践自己的政治目的。列宁反而是在党的上层中很少取得优势,1905年分裂时列宁一派只比对方多两票,他就敢说自己是布尔什维克,对方是是孟什维克。而到了是否革命、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等诸多问题上,列宁在党中央依然是少数派,甚至是绝对少数派,他在关于是否革命问题一百多人的表决中只得到了两票,一票还是他自己。恰恰是他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布尔什维克的党群关系发动群众,违背中央决议发布四月提纲,才使得布党的影响力和支持极大的飞涨,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基础。
斯大林则没有像列宁一样对政治实践的贯彻具有完全革命性的认识,还有派性斗争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残留。在早期和托洛茨基等左翼反对派的斗争中是最明显的,斯大林使用了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虽然的确是很快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托洛茨基在一年之内就失势了,但也为三十年代的诸多问题留下了隐患。不过也能理解斯大林的行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不适合用列宁式的群众革命办法处理路线问题,本就不稳固的无产阶级专政会在这种巨大的动荡中受到严重冲击,而在没有一个像列宁一样有威望的全党领袖与导师的条件下,这种冲击可能是致命的,斯大林的政治威望还没有那么高。
故而,综上所述。苏共的党内斗争,是苏联国内阶级斗争的后果和反应,是农村中富农和贫农;城市中工厂工人和奈普曼、经理专家;党内基层党员和高层组织;军队和党政;少数民族和俄罗斯族等等多重不同阶级、不同派系不断斗争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权力集团与政治人物的宫斗戏,那是完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斯大林正是一个强有力的变革者,他是一个有远见,有决心,有能力,有手段,有成效的领导人,他是一个能够解决各种危机,挑战,问题,困难的领导人,他是一个能够带领苏联走向繁荣,稳定,强大,尊严的领导人。缅怀斯大林,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就是对变革的渴望,就是对未来的期待。
斯大林同志万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