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哈尔滨印象

傅春桂 · 2007-08-04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阿成笔下的哈尔滨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寄托,一种怀念,一种鞭策。因此,他笔下的哈尔滨是美丽的,灵性的,诗意的。 我对哈尔滨的记忆是有限的,对哈尔滨的情感是一片二片三四片的,对哈尔滨的印象自然是抽象的,我无法写出阿成对哈尔滨的那种挚爱,那种恬淡,那种诗情画意。但我是喜欢哈尔滨的,这种喜欢带有点理性,也带些挑剔

哈尔滨印象

偶然的机会,我来了哈尔滨,其时正值哈尔滨百年之际。10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很苍老了;对于百年的哈尔滨来说,除经历了多元文化的洗礼,历尽了苦难与辛酸、觉醒与抗争,又一次次的不断发展、振兴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千年文脉、百年设治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这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触动了我这个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的外乡人,我决定写写她。

要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哈尔滨,两年是不够的。要写一个印象中的哈尔滨,一月两月足矣。我虽然在哈尔滨住了两年,哈尔滨的很多地方我都没有去过,我每天的日子就是两点一线。偶尔也去书店走走,也是买了书就往家奔。偶尔也下楼去走走,串一串大街小巷,了解一点风土人情,地貌特色,奇闻异事。偶尔也和当地朋友喝喝酒,聊聊天,说说百态人生。我也走遍了哈尔滨的街街巷巷,那是工作使然,一直都是坐在车上走马观光,我从没有因为想看看某个地方而专门安排一次行程。我想去看看萧红故居,我也想去看看赵一曼、杨靖宇、李兆麟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一直没有时间不得成行。多少年前,一首《太阳岛上》红遍了全国,人们不仅记住了郑绪岚,也记住了美丽的太阳岛。中央大街我去过一次,腐败一条街和堕落一条街我也去过。果戈里大街我是常去的,我就住在果戈里大街附近,夏日的夜晚常去散步。

记得03年央视做了几期节目,关于一个城市与一条河的。我的朋友何立伟先生做了一期长沙的,哈尔滨的阿成先生做了一期哈尔滨的,我都看了。我印象中,作家阿成在《宽容的城市》中以他对故乡无限的深情,倾诉了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在阿成的笔下,哈尔滨是一座丁香之城,音乐之城,榆树之城,有东方莫斯科、中国小巴黎之誉。阿成说,上世纪50年代,这座城市的人口不多,很幽静。江沿上是一个巴洛克的建筑,那个建筑是很好看的,一个烤地瓜的老头,一个小孩站在他跟前,烤地瓜的香气出来后也有种诱人的味道,总觉得这个城市就像一幅油画。那种感觉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存在,那种香味至今还保留在他的灵魂里。透过地瓜的热气,他看到的是街道两边高大的榶槭树,在风雪交融的街面上落满了绚丽的秋叶。

这就是阿成笔下的城市。

阿成笔下的城市是很美的,很有灵魂的。

电视中的城市和河流也是很美的,很有灵性的。

阿成是黑龙江人,生长、生活在哈尔滨,他笔下的哈尔滨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寄托,一种怀念,一种鞭策。因此,他笔下的哈尔滨是美丽的,灵性的,宽容的,大气的,理性的,诗意的。她给生长于斯的哈尔滨人带来的感动是十分强烈的。他们以拥有哈尔滨这样美丽的城市而骄傲,他们以生长、生活在这座幽雅的城市而自豪。哈尔滨人,你们应该感激阿成。

我对哈尔滨的记忆是有限的,对哈尔滨的情感是一片二片三四片的,对哈尔滨的印象自然是抽象的,我无法写出阿成对哈尔滨的那种挚爱,那种恬淡,那种诗情画意。但我是喜欢哈尔滨的,这种喜欢带有点理性,也带些挑剔。我是想写出一个真实的哈尔滨,一个血肉的哈尔滨,而不是一个诗意的哈尔滨,一个夜郎自大的哈尔滨。

05年的那场雪下得真大。我走下火车时,漫天还在飘舞着雪花。地上的积雪覆盖了能够覆盖的一切。寒风迎面扑来,新鲜和刺激。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裹得严实的人们小心地在冰面上彳亍。在北京居住时,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的大雪,搬回南方后,十多年不曾见到了。大雪勾起了我的许多记忆,也勾起了我对雪的向往。

我在一篇《城市踏雪》的文章里说过:雪是城市的新衣。一个城市是需要新衣的,穿上新衣的城市是美丽的。当时的哈尔滨就像是穿了一件洁白的羽绒衣,显得十分的雍容华丽,就像是哈尔滨的女人,二十五、六岁,也许是三十一、二岁,成熟,丰姿,性感,还透着一种野味,洒脱脱一个风韵百媚的少妇。

进入到城市中心,雪毯有点乱,也很脏,大街小巷洒满了熔雪汁,白雪成了黑泥。人走在路上,汽车一过,溅一身泥。这种脏是人为的,城市也不想这样,哈尔滨人也不想这样,但又必须这样。哈尔滨气温低,雪在路上不清除,很快就会结成厚厚一层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只要雪不停止,就有更多的环卫工人不停地在大街小巷撒熔雪汁。撒了熔雪汁的地方不易结冰,因此,整天是黑泥污水,而且这种日子持续较长,一般从十月中下旬或十一月上旬就开始了,要到来年的四月中下旬才能结束。这并不影响我对哈尔滨的好感,受地域、气侯和自然的制约,就像一个从事油漆的人,只能穿那件沾满膝垢的衣服。外地人都想在冬天来哈尔滨看雪景,其实,哈尔滨的冬天是没有好的雪景可看的,最美的雪景在城外。

这是哈尔滨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官,哈尔滨就像迷一样地吸引着我,以至于让我萌生出对这片黑土地无限的向往。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后来的日子里,哈尔滨在我的印象中模糊起来,而我的文字,与阿成的文字比,则多了一些不和谐的意味。

地球上的四季是很分明的。春夏秋冬,四季明了。我没去过莫斯科,它应该在哈尔滨的最北边,那里的四季是怎么样我不清楚。哈尔滨的四季是很模糊的。哈尔滨的冬天特别长,一年中有七个月是在暖气中度过的,人们躲在密封得严实的屋子里取暖,或看电视,或打牌,或喝酒,或泡澡堂子。不到五点,天就全黑了,公交车上挤得满满的,出租车也是满满的。冬天在北方坐出租车,只要是同一方向,甚至不是同一方向,认识或不认识,只要司机和乘客说好,都可以上,大家也习以为常,多出几十块钱是次要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这时候在哈尔滨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冬天在哈尔滨坐车很难的,路滑,汽车和蜗牛一样,走路比坐车快多了,但走路太冷。有一次,单位的车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就想走走,顺便也熟悉一下路线,没走上十分钟,我就感到鼻子和耳朵不在我脑袋上了。当地人外出,要里三层外三层,帽子耳罩口罩围脖手套一样不能少。我对哈尔滨的寒冷有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在哈尔滨过冬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如果让我选择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过冬,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哈尔滨。在南方过冬,那种冷是骨子里的冷,透心的冷。在哈尔滨不一样,内热外冷。不管如何冷,只要你进了屋,立刻就舒坦了,屋里的温度总在二十度左右,供暖好的穿件衬衣还热。要说睡觉,哈尔滨的被窝是暖和和的,在南方你就开一晚的空调,被子还是凉的。

我印象中,哈尔滨是没有春天和秋天的。一年中,哈尔滨从冬天直接进入夏天,又从夏天直接进入冬天,如此循环。要说没有秋天或者只有夏天也是不确切的,哈尔滨也有十来天左右的燥热天气,气温达到二十七、八或三十度,高时可达到三十五度左右,是在八月的中下旬期间,这实际上是南方深秋的季节。即使是这样的天气,到了晚上,总要盖上被子,我在哈尔滨住的这两年间里,也就这十来天开了空调。这种天气,要在南方到了晚秋,但在哈尔滨就是夏天,哈尔滨人心目中的夏天就是这样。因此说,这个季节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夏天,夏天中也有秋天的痕迹,在夏天打哈气时,秋天一不留神就溜走了。

哈尔滨城市的绿化不是太好,这又和环境有关,也和人有关。每年的四、五月分,哈尔滨人就开始在马路两边补栽树木,栽下后就没人管了,过一个冬天,树就全死光了,有些被风连根掀起,有的被街边门面店主拔掉。来年又再栽,栽了又死。政府不怕花钱,民工做事敷衍了事,懒懒散散地挖个坑,根本达不到要求,不用担心失业。南方的三月,早已是春暖花开,各种花草树木把城市点缀得十分鲜艳。置身于南方的城市,就像走进一个流动的花园。进入五月了,哈尔滨大街小巷看不到丁点翠绿,满城就见高楼广告牌,还有在风中摇曵的树丫,要到中旬才见树上一夜之间长出的黛色。进入十月,冬天便到了。冬天一到,就见大街小巷飘扬着的残叶,正如阿成说的街面上落满了绚丽的秋叶。

来哈尔滨旅游的人,除了要看举世闻名的冰雕外,中央大街是必去的。迷一样的中央大街就是哈尔滨历史兴衰的见证。“走在雨雪交加的街上,我听到从不远处传来了俄罗斯的手风琴声,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使这座城市有了某种特殊的旋律。这条街的街面是用无数小方石铺成的,成鱼鳞状,闪闪发光,很好看。后来我才知道,我脚下的这条街是这座城市中最有名的中央大街。”阿成在说到中央大街是这样描述的。

我只去过一次中央大街,如今的中央大街已改造成步行街,阿成笔下的成鱼鳞状的小方石不见了,但两边欧式的建筑依然存在。目前中央大街上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54栋,汇集了欧式风格的保护建筑17栋。这些建筑中有欧洲常见的16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的折中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把中央大街变成了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充满了异域风情的中央大街就像一条缠绕在哈尔滨身上的彩带,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假如你没去过莫斯科、巴黎、罗马或希腊,来到中央大街,你就可领略到。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既真实又梦幻的背景,更是天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他们把对中央大街的印象、思索和足迹都记录在历史的史册上。朱自清,田汉,徐悲鸿,翦伯赞,鲁迅,郭沫若,冯至,丁玲,许广平,萧红萧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留下了记录中央大街的文字。20世纪30年代的某个夜晚,出生于哈尔滨呼兰区的萧红,携伴侣萧军在中央大街上散步时留下了如此追思: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有的连起人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里就好像是年轻人的聚会。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惭惭稀疏了。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哭哀,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哀哭!

我不是什么名人,也就不想对中央大街留下什么文字,但如今的中央大街已是今非昔比,她是哈尔滨唯一的一条街,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街。在哈尔滨,只有中央大街,还有一条就是果戈里大街。我这样说,哈尔滨人肯定不爱听,不爱听我也要这样说。我只在这两条街上才看到了哈尔滨的文明,看到了哈尔滨整洁的繁华的模样来。

哈尔滨有很多相当有名的街道。譬如:百年老巷的裤裆街,石头马路的地段街,昔日沼泽的新阳街,泾渭分明的承德街,烧酒飘香的安埠大街,龙脊龙背的大直街,聚焦历史的红军街,英雄蒙难的兆麟街,沧桑巨变的中山街,还有就是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一条街,就是一段历史。哈尔滨的老街个性分明,也是哈尔滨这个有着特殊个性城市能够吸引世人的资源。然而哈尔滨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你是来旅游的,这些街不去看也就罢了,真要看,你会大跌眼界。在哈尔滨,要说最乱的就是它的街道。你随便走走,哪条街不是垃圾满地,摊贩满地,泥沙满地。你想象不出自己是走在一个省会城市。我常想,这里的街道还不如南方的一个县级城市,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乡镇的街道。除冬天冰雪封冻外,你上街走走,不论是主街还是小巷,卖西瓜水果的,卖南货百货的,卖衣服鞋帽的,卖蔬菜鱼肉的,卖性保健品假药的,摆摊喝酒骂街的,胸前挂着牌子提着工具一拔一拔找事做的,下棋的,打牌的,服务小姐招揽生意的,占了整个街面,也占了半边马路。可以这样说,农贸市场有多乱,哈尔滨的街面就有多乱。农贸市场有多脏,哈尔滨的街道比它脏多少倍。一些乡下生意人,他们开着农用车,拉着乡里的土产,或是瓜果,就在马路上做起了生意,他们也不管能不能走人,车能不能通过。这些人以车为家,冬天,他们在车上搭上凉棚,吃住在车上,夏天,他们就在马路边搭起铺盖,他们一样占据着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成了哈尔滨的一道风景。

也是有城管的,但哈尔滨的城管是拿工资的城管。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城管,如今是和谐社会,你要吃饭,这些最底层的人们也要有粥喝。清官是难断家务事的,是要现代化的文明城市,还是要一个和谐的但有点脏的城市,是很难决断的。

哈尔滨的规划也不好,街巷太多,又不规范,就像蚯蚓爬出来的纹路,很随意。我注意了,街与街之间最近的隔着一栋房子,远一点的两栋,红灯多,交通十分的拥挤。哈尔滨虽然也有环线,但什么车都可以进城。哈尔滨的大街上,哪怕就是中央大街这样的街道,卡车,载重车,拉碴车,摩托车,人力车,马车,驴车,只要是车,你都可以进来,可以横冲直撞,就可以把宝马奔驰挡在后面。你宝马奔驰算得了什么,你敢和我来个亲密接触吗?

在哈尔滨,交通拥挤是出了名的。冬天因为路滑,车辆本来就不敢快开,大家又都想抢时间,剥尖了脑袋往前蹭。这时红绿灯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交警又不能现场疏通,谁能在冰雪中站上一小时?好不容易熬过了大冬天,又开始修路了。你可别以为是正规意义上的修路,我说的修路,其实就是补路。同一个地方,今年挖开一些口子,拿些红砖垫上,来年又补。不说补路纯粹是为了应付,就说补吧,不是一边一边的补,也不是一片一片的补,而是整条整条开花,全城开花。由于哈尔滨冬天的气温低,冬天一过,路面早已是千疮百孔了。所以说在哈尔滨是年年补路年年挖。补路也不交通管制,驾驶员怨声载道。有交通管制了,公交车改线,又不事先通告,老百姓怨声载道。

如果我问大家,什么才在大街上随意大小便?你们一定会说只有畜牲。是的,只有畜牲。还有就是小孩,但如今小孩子都不在大街上便溺了。你想象不到,在哈尔滨随地小便是司空见惯的。无论是西装革履的城里人,或是进城务工的乡下民工,只要是急了,就在大街小巷上拉开裤子就撒,也不找个避遮的地方,也不管男人女人在身边走过,就不当回事。而哈尔滨人呢,对这种事早已见怪不怪了。如果说是出租车司机,还可以理解,在哈尔滨,找公厕比找媳妇还难。我上下班经常要过衡山路,衡山路修了一个公厕,而且修得很漂亮,是那种欧式建筑,公厕后面是一个高尔夫球培训场。我记得这个厕所是去年的四、五月修好的,到现在也没有开放过。每天的中午,公厕前的马路上摆满了供出租车司机吃合饭的家庭式小摊贩,出租车司机饭后就在公厕边背对马路小解。谁也不认为出租车司机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谁也不会去计较出租车司机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出租车司机辛苦,工作性质特殊,车辆不敢随意停靠,又找不到公厕,只好什么时候急了什么时候方便。全市有出租车一万多台,从业人员二万多人,我敢说其中有10%的人入厕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问题是,哈尔滨的市民也有随地小便的坏习气,当然不排除外地来哈尔滨打工的流动人员,无业游民。哈尔滨人喜欢喝酒,白酒啤酒太能喝了,喝了酒总是犯急,有点羞耻的知道避避,没有羞耻的对着电线杆、树丫、墙壁、围栏就尿。行人呢,也不避开,男人过来了会看看,女人就低头走过了事,谁也不认为这是缺乏公德的行为。最近,哈市到处贴有“八荣八耻”的宣传画,就是没有随地大小便这一条。

我住的地方是一处比较热闹的地方,在南岗。南岗是哈尔滨最为富裕的一个地区,但住在这个富裕区内的哈尔滨人的文明公德是缺乏的。在我住的这个院内,一年到头难得看到干净过,常年是满地的垃圾,粪便,砖石纸屑和呕吐的肮脏物。下雨天或冰雪溶化的天气,就如同走在泥泞里。有一个乡下的老人偶尔扫扫,也是及表不及里,垃圾往死角一扫就不管了,日久堆积成小山,发出恶臭也不见有人来运走。住户们的家用垃圾不是撒在过道里就是往垃圾山上一丢了事。我住的二楼是一个酒家,到我写此文时,已换了五个店主,换一个大搞一回装修,总见敲敲打打,电钻声让人心慌,建筑垃圾倒了满院子。有一家电钻钻穿了我住的楼扳,有一家装修过程中改了下水道,把楼上下去的水管堵了,楼上不能用水,同事去找他们,反被打了一顿。

我这里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哈尔滨,除了新建的高挡别墅区外,绝大部分的居住区是这个样子,有的更糟糕。哈尔滨人没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哈尔滨人更不会去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哈尔滨人。

说到哈尔滨人,首先得承认他们的热情,洒脱,豪爽,健谈。其次也说说他们的惰性和满足于现状的顽性。

我是湖南人。哈尔滨的朋友总会在我面前谈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一开口就是湖南人很聪明,尽出大官。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讲,湖南人一是聪明,二是精明,三是狡猾。说到狡猾,他说了一个笑话。说是董存瑞当年和班长去炸碉堡,班长是湖南人。班长说董存瑞你先拿着,我去找个木棒什么的。总攻马上要开始了,不见班长回来,董存瑞只好用手托起炸药包。爆炸前董存瑞喊了一句豪言壮语,其实,他根本不是喊的豪言壮语,而是说:千万不要相信湖南人。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他们说这个笑话的目的就是想表达湖南人就如那班长一样既聪明又狡猾,所以出了毛主席这样的伟人。

要说聪明,我认为哈尔滨人也很聪明的,只是他们的聪明里缺少一些技巧,缺少一些灵活性,这和黑土地有关。他们要办一件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缺乏策略,缺乏心眼,也缺乏执著。他们总认为撮一顿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正因为哈尔滨人有这种想法,所以不论什么事他们都会拿到桌面上来。殊不知,酒杯一端,好说好说,酒席一散,分不清东南西北。

其实哈尔滨这个地方是人杰地灵的,也出过不少名人。作文的阿成,李敖,迟子建等;唱歌的李双江,殷秀梅;搞体育的孔令辉,大杨杨;演戏的有王海蓉,李冰冰等。哈尔滨是全国的动力之乡,教育之乡,哈航、哈军工、哈工大这些关键词,都出自哈尔滨。哈尔滨有不少的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这些都和哈尔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地域的原因,哈尔滨人的文化底蕴是多重的,因此也就养成了哈尔滨人的惰性和顽性。这两性的直接结果是,不愿向外部学习,不易接受新的事物,因此哈尔滨人的观念及文化素养和开放的南方比,有五到十年的距离。

但这些不影响哈尔滨人的热情和豪爽。这种豪爽来自于传统,也来自于阳刚的性气。东北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人高大强壮,其个性也就承袭了那种强悍。东北的土著民族原本尚武,移民又多为生计所迫而闯荡至此,再加上天高皇帝远,因此这里的人有种好勇斗狠的豪气。人说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就道出了东北民风强悍的特性。哈尔滨人同样铱承了这种特性。

和南方的男人比,哈尔滨男人多了一份自信。他们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他们也豪爽,义气,两肋插刀。特别是在女人面前,他们是很热情和大方的,是女人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要承认,哈尔滨有一部分男人是比较优秀的,但就普遍而言,他们仅有其外在,缺乏内在。和南方的男人比,在责任、义务、爱心、勤奋、追求等方面,是稍逊一筹的。哈尔滨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是相当严重的,他们容不得女人比他强。在家里,他们是绝对的统治者。他们不做家务,他们认为家务事天经地义是女人的。他们也不知道疼女人,或者认为女人就是家里的保姆,他们想打就打,想赶出家门就赶出家门。在哈尔滨,离婚率是全国最高的,他们把婚姻看成一杯白开水,倒掉一杯白开水是很随意的。

哈尔滨男人是很能喝酒的,只要是有酒喝,他们就认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一天中,他们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喝上十几个小时的酒,一喝准要喝醉。只有喝醉了,才够朋友。他们喝酒不像南方点到为止,他们可以从上午一直喝到第二天凌晨,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说些无聊的事情。他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多,有面子。有两个哈尔滨人喝酒,他们从上午喝到晚上,两人都醉了。其中一个把袜子脱下,丢火锅中对另一个说,你把袜子吃了,我就罚自己喝酒。另一个就捞起袜子往嘴里送,结果烫了满嘴的泡。

在南方,你请一个朋友喝酒,一般就来朋友本人。在哈尔滨不一样,你请一个朋友喝酒,能来一窝。朋友会请朋友来,朋友的朋友会请各自的朋友来,一窝人谁也不认识,喝酒时哥呀姐呀,出门谁也不认识谁。办事也是这样的,酒桌上要天上的月亮你只要开口,一定替你摘下来,没有他也不成的事,某某处长是他哥们,某某要人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真要找上他,焉了,什么事也办不了。

哈尔滨男人身上不能有钱,有个三、五百在身上就烧得慌,就不是他了。南方男人也留私房钱,但南方男人绝对会安顿好家里,然后再安排自己的事。哈尔滨男人不是这样,他们有钱先自己花着,家里明天断水断电了,那是明天的事。

哈尔滨男人敢爱敢恨,他们做事喜欢张扬。漂漂亮亮的媳妇在家里搁着,他们也要在外面找老铁。老铁就是相好。他们不会遮掩,他们就喜欢让人知道,哪怕是媳妇也不避,他们认为这是本事。但他们找老铁也不专著,他们的性格就有一种随心所欲,他们同时可以和多个女人来往,他们甚至可以让这些女人在一起吃饭,玩耍,他们有这个本事。

哈尔滨男人也能将就。他们能干最差的活,他们一碟花生米一碗猪头肉也能和你交上朋友。你可以打他一顿,但你绝对不能揭他的短,要不然他准和你拼命。有矛盾了,两人可以打得你死我活,过后能成为好朋友。哈尔滨男人平时牛皮哄哄,真要组织起来,是难以凝成一团的。

我所说的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节,其实,我是比较欣赏哈尔滨的男人的,也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和南方人比,他们单纯,憨实,没有太多的心眼,不会使奸,和这种男人在一起,心泰之。

在哈尔滨,随去可见宝马奔驰帕萨特等高挡小车满大街跑,一般开这种车的大部分是女人。她们穿着貂皮,抽着进口香烟,素装淡抹,出入高挡饭店和娱乐场所。这是一群事业有成的女人。在哈尔滨,女人比男人会赚钱,她们也比男人会花钱。

说到女人,首先想到的是娇小玲珑、婀娜多姿、眉清目秀的江南女子,大都愿意把江南女子作为一种典范。在中国的女性中,哈尔滨女人虽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却是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具风情的。最能体现哈尔滨女人独特魅力的,我认为是她们的个性,男子汉的个性,敢作敢为的个性,敢爱敢恨的个性。打个比方吧,如果说江南女子的性格是那种小桥流水,哈尔滨女子就如同一览无余,没有任何遮掩,也没有任何过渡,让人一目了然的东北平原。这也很像东北的天气,夏天的阳光把空气清洗得干干净净,自然,没有杂质,却清爽,热烈,能让人陶醉在这种灿烂中。而寒冷冬天的白雪,虽然能把人冻透,却是非常的纯粹和极致,让人舒服,别有情趣。哈尔滨女人的气质就体现在这种季节中:豪情,大方,直率,浪漫,心胸宽阔,不拘小节。她们的气质中既有胆略,又有细心,既能付出,又能耐让,既有母性的爱,又有女性的爱。两种爱相互交融着滋润了哈尔滨的男人,也滋生了哈尔滨男人过分的依赖。

与哈尔滨的女人在一起,心总是快乐着的,哈尔滨女人天生就具备某种幽默和开朗的基因,让人健康,愉脱。以前,我听说哈尔滨盛产美女,殊不知哈尔滨女人除了漂亮外,还是最能忍耐的。她们也渴望像南方女人一样得到男人呵护,但她更希望男人在她们的呵护下生活。她们的性情像土地一样朴素而辽阔,她们对待朋友、丈夫、孩子、父母、公婆,就像是黑土地一样实实在在。也许哈尔滨的女人不一定是最好的女人,但一定是最投入最忘我最真诚最宽容最快乐的女人。

我曾在一首诗词中说男人是钢,女人是水。在哈尔滨,你得倒过来,男人是水,女人是钢。在南方,男人是女人避风的港湾,在哈尔滨,女人营造港湾来让男人憩息。哈尔滨女人虽然文化层次不如南方女人,但是她们办事的果敢与魄力是男人所不及的。在外面,她们为了生汁能够忍气吞声,流汗流血;回到家里,她们心甘情愿把男人和孩子伺候得祖宗一样。男人们躺在沙发上,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还不时埋怨回来晚了。她们风尘仆仆回来弄吃的,给男人带回来酒,带回来下酒的菜,带回来男人喜欢抽的烟。她们从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她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和哈尔滨的女人比,南方女人是被宠爱着的。正因为被宠着,所以,她们骑到了男人头上。南方的男人更喜欢女人骑在头上,愿意为心爱的女人付出一切。哈尔滨的女人享受不到这种被宠爱着的感觉,她们没有南方女人的娇气,她们只要求自己的男人别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下班了能够按时回来。她们还希望自己的男人脾气好一点,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就动手打人;她们也希望自己的男人最好在外面不要有相好,即使有,也不要在人前太出格,更不要丢下她们和家庭。哈尔滨女人渴望家庭稳定,渴望孩子有父爱,渴望一家人隔三差五在一起下下馆子,或者饭后一同散散步。

不久前,在全国的十大城市中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调查这十大城市中,哪个城市的女人生活最幸福。结果,哈尔滨的女人排在第一位。当时哈尔滨的各大媒体不厌其烦的说哈尔滨女人的幸福生活是全国之最,高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我认为,这个调查的结果是真实的,但幸福所包含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哈尔滨的女人确实感到幸福,因为她们的幸福太容易满足,因为她们的幸福中包含着不太幸福的因素。而南方女人的幸福,起点高,要求的内含丰富,她们的幸福当然是难以满足的。

当然,哈尔滨的女人也知道自己地处要塞,人的观念、信息、行动、认知度和透辟度都要落后于内地,有很大一批女人开始觉醒,她们走出哈尔滨,以使自己获得最新的信息,使自己的行为和观念跟上潮流。她们开始渴望文明,渴望进步,渴望温馨,渴望南方女人拥有的生活,平等的生活,激情的生活。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哈尔滨的女人用四季分明的个性,四季分明的裙装,四季分明的情愫,将哈尔滨这座城市打扮得十分迷人,十分轻松,十分随意。无论是在冬天,或是夏天,大街上走着的女人,皮肤总是那么姣好,脸庞总是那么润泽,五官总是那么精致。她们带着宁静,带着自信,不张扬,不跋扈,她们是哈尔滨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如果倒回去十年,我一定将这道风景背回老家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