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岳麓山听雨,多为用心。心忧则忧,心喜则喜。雨之声,其实也就是心之声。明月清风细雨,乃自然之惠赠,若每个人都能领悟其中的意境,又何其去岳麓山听雨?
去岳麓山听雨
一阵飓风过后,樟叶伴随着尘埃,纷纷扬扬飞舞,一会,脚前便落满了残叶。已是酷暑时节,天空却少有的阴霾,虽无明显的乌云,也不见游移的浮云,但见灰蒙蒙一片十分的浑浊。狂风渐弱,热浪紧跟着弥漫开来。有点闷,刚刚清爽的心一下子便浮躁起来。
暴雨就是在这个时候倾盆而下。其时,我正坐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内,随风飘零的雨柱似一张散开的网,斜泼过来,十分有力地击在亭基上溅起一阵雨雾。我坐于檐下的木栏上,身上已被雨水淋透。山涧,雨声涮涮,时近时远,时疏时密,有空谷鸣琴之雅,旷而幽,又有千万雄兵之势,骤而壮。
这是某个夏日的午后的情景。我一个人来到岳麓山,我是专程来听岳麓山的雨声的。这之前,长沙城下了几天的暴雨,湘江河水狂涨,洪水饕餮,这时的雨水已不再是润物的珍雨,反成穷虐之势。我平生无任何嗜好,偏好听雨,但又不为淫雨所累,更不愿雨水成为累赘,因此,到岳麓山听雨,是我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一年中,我会有四次去岳麓山听雨,如春、夏、秋、冬四季。四季中的某一天,我会选择一个平淡如秋水的日子来到岳麓山,放下一切俗务,抛开一切杂念,循山而遇。或山顶,或林间,或僻静的小径,就一个人,踽踽独步,欣赏着由雨声带来的愉悦。
雨时的岳麓山,行人杳迹,静阒如更,唯雨之声。或细呢,或抽丝,或点滴,或骤重,或瓢盆。一个人可以心无旁骛在雨中行走,雨水会渗过茂密的树叶,再洒在身上。也可以选择一个幽静的避雨处,聆听雨水打击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我对雨声并没有研究,如果说这几年在岳麓山听雨,领悟了雨声意境,那也只是其粗略。时地不同,心境不同,情感不同,则结果迥异。
春天的岳麓山,生机盎然。小草穿上了新衣,嫩绿象点辍在树梢中的饰品,林间的一丛丛映山红东躲西藏。我沿着岳麓山的石阶一级一级上登,山中寒气有点袭人,细雨缠绵,其状飘逸,无形无状无态,远看如纱,近看似丝。宽阔处听雨,无声,伫立于林荫之下,就能听到树叶上有滋滋的响声均匀而平仄地发出。
春雨能给人们带来企盼,也带来伤感。一场好雨,不仅给庄稼人储蓄好的收成,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给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愫的灵机。唐代王驾就有“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是春色在邻家”之吟唱。雨前,花儿刚刚吐出骨朵儿,雨后,花儿不见了,只剩下满树的叶子。翩翩飞来的蜜蜂蝴蝶纷纷飞过墙去,是不是那万紫千红的春色已到了邻家?岳麓山的春雨没有诗人的凄凉,雨前,花儿含苞,雨后,花儿绽放,漫山是红彤彤一片,蝴蝶和蜜蜂交织着蜻蜓的戏嘻,在花丛中跳跃,平添了春雨的特色。到清明时节,岳麓山游人如织,吊古怀乡,人多感伤。其雨已是淅沥,其状纷纷,其幽思不绝。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到了夏季,岳麓山已是枝繁叶茂,翠绿得像一床厚厚的棉被,盖于岳麓山顶,让湘江绿了半边水面。此时,我会一个人幽坐于某个角落,感受夏雨的洗礼。
和春雨不同,夏雨乃感时而孕。雨临之前,必有一阵狂风肆虐,乌云蔽日,树物摇弋,来势十分凶猛。待雨到之时,先是噼啪而点下,击石生烟;既而涮涮,落地有声;随后飕飕,满地水珠生花;最后瓢泼,惊天动地。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为阵雨。若在夜晚听雨,则另有情趣。岳麓山多有千年古树,植被丰厚,似一只沉睡的绵羊。雨来时拍击树叶,没有感觉,一旦知觉,已是叮咚声声,渐渐就是淙淙之声了。这时,山脊无端多出了许多诸如小溪流水一般的泉声,渐渐远去。
秋天,岳麓山满山红叶,游人在采摘着片片红叶时,却无瑕欣赏秋雨秋景。池中荷菱钻出浮萍,好像织成了一片绿叶,三、二对鸳鸯在悠然戏水,洗涤它们那美丽的羽毛。我绕过池塘,沿山脚而上。此时秋雨已伴秋风而下,多为毛毛细雨,缠绵、惆怅,就像一对剪不断情丝的情侣,显得十分暧昧。其声大致幽细,如岳麓山的落叶,怎么也不干净。到了晚秋,其雨更为萧条,有时三、五月不下一滴雨,有时想下就下,想停就停,从没有准信儿。那雨声多为吟唱,尤如犯上小儿麻痹,正所谓落叶不知春已逝,秋雨一到萧瑟起。
岳麓山的冬天更是别致。绿被已剥去,冬日的阳光投射在地上,到处是斑驳影踪,像过去的印花碎布。这种景致不多见,南方的冬天多是寂寥而阴沉,万物蛰伏而候春,这时候的雨尤显珍贵,也正是这个原因,冬雨来时似有横扫千军之势,但落地即干,若遇久旱之地,还能听到滋滋的响声。冬雨声厉而急,纵而骄,若伴狂风,则呼啸而至,防不胜防。
大致雨声,多为上述种种。我在岳麓山听雨,多为用心。心忧则忧,心喜则喜。雨之声,其实也就是心之声。明月清风细雨,乃自然之惠赠,若每个人都能领悟其中的意境,又何其去岳麓山听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