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思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康德
那年,我们四个友人跑到了内蒙大草原,围坐在蒙古包外空旷的草地上,抬头看星星。澄净的夜幕笼盖草原,四野静悄悄,头顶上悬着那么密麻麻的、明晃晃的星星,银河好似奔涌翻滚、云蒸雾绕一般,蔚为壮观,两岸的牛郎织女星清晰可辨,近在眼前。感到这“繁星满天”,这“星光灿烂”,倒不是真实似的,像是在天文馆里用特殊的望远镜所看到的。当意识到这确是实实在在的真实,而且是亘古永恒的真实时,心里不禁惊悸起来。
我好像有几十年没有这样“近距离”地看星星,更不曾看到过如此灿烂、如此浩瀚、如此美丽、又如此让人感到敬畏的星空。
此时,我尤其能理解古今诗人,为什么头顶灿烂的星空,面对无尽永恒的宇宙,会产生人生如寄、人生渺小一类感怀,甚或引发出某种哲学思考来。
遥想东坡当年,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主客答问。“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对政治失意、仕途受挫、壮志未酬、岁月蹉跎之人来说,陷入苦闷与迷惘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长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而伴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人也一样生生不息,以至无穷。这就是所谓的“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想到大跃进年代初读当代诗人郭小川的《望星空》时,我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学生。“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此诗发表后曾引起激烈的责难,认为它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今天细细回想、分辨起来,诗人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还不免是浅层次的;在立意构思上,与郭老“天上的街市”的颂歌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对人类的生命现象做了些诗意的、并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流露了某种自我意识。从大处说,其中隐含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锐感受,则可以折射出时代思潮的状况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如此而已。而在激情燃烧的年月里,总是多一些紧张与严厉,少一些温情与宽容。
时间跨入到2007年的9月初,竟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温家宝一首《仰望星空》的诗作: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身为大国总理,不止于“务实”,更重于“求真”,不仅关注民生,而且仰望星空,展现出如此的人文情怀、浪漫情怀、哲学情怀,着实让人感佩!相信会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与他一起“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温家宝在诗序中讲到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这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原创。
华中科大哲学系的姚国华教授以《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为题,写了一篇长文,让黑格尔的这句名言不胫而走。
姚教授说到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时有一个关键人物叫福泽谕吉,今天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上面的那个头像既不是天皇,也不是任何政治军事人物,而只是一位只写了几本书,办了一份报纸,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这样一个人成了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他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应该先是心灵,再是政治体制,最后才是经济。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表面上看是捷径,但最后是走不通的。近代日本基本上按福泽的路走的,它成功了。
姚教授指出,有一个毛泽东一生的奥妙都在延安。毛泽东在延安那八年,深深地改变了中国。毛泽东把共产主义理想变成了照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么一种信仰,所以共产党很快就取得了政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如是说。
然而,从1949年后理想主义的过度实践,一百八十度急转到“猫论”的彻底实用主义,中国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民族性,被彻底释放,有没有用处、能不能挣钱,已成为判断任何人、事、物应否存在的最高标准。
近年,一切向钱看的纯功利主义的代价,已经从环境的破坏、贫富的分化、官员的腐败等等方面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
正如姚教授等有良知的有识之士所指出的,中国今天没有在世界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人物,没有领先的潮流的领域、品牌、标准。我们用尽了资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更大的破坏是人心灵的瓦解,内心世界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完全丧失,只有依附于外部智慧,去换取满足欲望膨胀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换取GDP数字的增长。
无可否认,“仰望星空”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人文哲学情怀,是目前在金钱至上、物欲至上、功利、实用、短视的中国,所缺失已久的。
缺什么补什么。仰望星空,是否可以看成是对于犬儒功利主义、彻底实用主义的一种反思?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