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大片何去何从?
杨 湛
中国电影大片从出道到现在,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褒贬,但就是在一片叫骂声中,中国大片不断创造刷新票房记录的神话,如今的大片已撑起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个人遗憾的是,中国大片始终未完全走出国门,从一连串的冲击奥斯卡的梦想破灭看来,中国大片要取得国际影坛的完全承认还需时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大片到底要走向何方?
就拿张艺谋来说,如果说对《英雄》的批评还只局限于对莫名其妙的台词的困惑和对强权政治崇拜的担忧,那么对《十面埋伏》则是直指影片内核——情节上了,想必任何一位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会被小妹如此频繁地死而复生弄得忍俊不禁,还有,片中连环套连环的卧底也大大损害了情节的真实性。今年张导的新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更招致观众的口诛笔伐,如果说就前两部而言观众对精美的场景还持保留态度的话,那么“满剧”中火辣性感的服饰已丝毫让观众感觉不到美感,而只剩下恶心,无怪乎网友会恶搞本片片名了。另一位名导陈凯歌也不示弱,与“满剧”借鉴曹禺名作《雷雨》相比,陈导的《无极》起点更高,他要打造中国版的《指环王》,可到头来却让无名小卒胡戈一举成名,成为娱乐界一大笑谈。
综观这几年的大片,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几点鲜明的特征:豪华强大的演员阵容,铺张华丽的场景设计,制作精良的背景音乐,逼真的打斗动作,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价格不菲的制作费用,造就了中国大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听觉盛宴,可是,在这场盛宴背后,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隐退。
如果说李安的《卧虎藏龙》代表华语影坛的高度自信的话,那么中国版大片则反映出这种自信的衰退。表面上中国大片无一不散发出浓厚的中华气息,如茂盛的竹林,令人眼花缘乱的武打招式,舒缓优雅的民族器乐……但不要忘记,中国大片的关键构件——情节是存在巨大缺陷的,如语言对话的莫名其妙,人物行动的不合理等,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故事情节的完全西化,如《夜宴》完全照搬《哈姆雷特》和《无极》模仿《指环王》、难道在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就找不到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来作为大片的主轴了吗?想当年,张艺谋不正是凭借《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等受到观众好评的吗?这些片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农村在大变革时期的必然变化,从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中国大片亦该如此,把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核装进去,不但学其形,更要学其神,这样才能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也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当今的世界充斥着好莱坞文化霸权,这种霸权不仅反映在好莱坞影片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通无阻,更反映在世界级电影奖项的评选标准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由此造成非英语国家在影片创作中的奴隶意识,即导演等主创人员为了让电影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影响,人为地按照西方标准来创造电影,这些年来中国电影加入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并热烈追求奥斯卡就是一明例。中国大片首先是给中国人看的,而不是专门给西方观众看的,因此,中国大片的当务之急是摆脱好莱坞情结,重塑民族自信,真正扎根于中国文化。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第21期《世界知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