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请出红楼梦宋献策
到此一游
多说宋献策于1645年被清军俘杀,但姚雪垠的《李自成》五卷二十四章,却说这年5月1日,清军统领阿奇格在武昌当堂审俘,因宋献策是星相家留下他,并宣布带回北京奏明多尔衮,然后限放于北京城。我想不会没有一些根据。我在红楼梦中看到了宋献策。
《女儿诔》中,“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据《李自成》上看,这个宝玉非宋献策莫属。宋献策,又是跛子,右腿微跛。是个卖卜算命,书剑飘零的道人。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九月中旬与李自成派到开封营救牛金星的刘体纯接上关系,在这之前已收到牛金星相荐,第二年春投李营拜军师, 到1645年5月1日,历时五年七月有半,误差很小。误差当然不在红楼梦。
女儿诔悼的是谁?书中既有说明。当女儿诔尾声,黛玉来了。黛玉看过诔文,笑道:“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道:“好极,……但你居此则可,在我实不敢当。”黛玉笑道“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道:“我越性将‘公子’‘女儿’改去,竟算作你诔他的倒妙。“又说:“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既点出“异姓陌路”,又将宝玉换成黛玉,变成黛玉葬花了。潇湘妃子又哭李皇了。
祭李自成,最说明问题的是凤姐生日这天,9月初2日。5月初2是李自成忌日,当然不能直说。无独有偶,这天又是大观园诗社“头一社的正日子”。当初黛玉上京选择的也是“出月初2”。显然都是蓄意安排。今天宝玉遍体纯素,同茗烟骑马(!)来到水仙庵行祭。宝玉有一段话:“比如这水仙庵里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借什么?借“洛水”。
回到家,正在闹凤姐生日。“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作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把水点出来了。画龙点睛。
为什么借洛水,当年与李自成派的将军相逢时,李在商洛山区,是洛水源头。而今天在井台上祭,乃是借金钏儿遮掩也。
再看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原来是小生哭小旦,两个女孩演戏成真,你恩我爱。扮小旦的死了,小生“哭的死去活来,所以每节烧纸。”
这就明白提示,43回宝玉祭的红尘知己是男人。同时宝玉又借此说明:“以后断不可烧纸钱。……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殊不知‘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清洁,便可一祭……”。
既点出当年的“仓皇流离之日”,也为9月初2的“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的井祭作自我圆说,注解也。而这里的茜纱窗偏是指怡红院,又提前告诉读者,后面女儿诔因“茜纱窗下”的理由改为黛玉诔晴雯是无中生有。这些提示不少啊!下面不妨就请宋献筞出场:
一、木居士——探春自称“秋爽居士”“蕉下客”本是替黛玉提示,居士,即家下客;木居士者,包盖(家)下一个木,宋也。木,又是木子李,李自成的居士。 渺渺真人。
灰侍者——有人说是“会诗者”。灰,又是“回首相看已成灰”的李自成,李自成的侍者。茫茫大士。
二、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第一句,跛足宋献策;第二句,农民(拖泥)军(浑带水,带出)李自成;第三句问,相逢时双方家在何处?第四句答,一个在蓬莱(道士),一个在商山洛水。蓬莱与弱水,一个在东海,一个在西海,明显各表一方。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可能是李自成西安皇宫中的内廷教师,女诗人邓太妙。邓是怎样入宫的,大约在《李自成》4卷。5卷18章皇后撤离时,与邓有一段告别,邓隐去乡间胞弟家。接着就是宋献策见皇后,可见宋知道邓的去向。红楼梦中的大士指观世音,泛指女出家人。宝玉的咏梅:“不求大士瓶中露,”大士即妙玉。邓是年轻寡妇,后来出家不是没有可能。但也不是关键。可以借托。
三、宝玉的谜语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后謹堤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这是三首谜诗中较难解的一首,第一首谜底是清福临,第三首是洪承畴,这第二首因为我们不熟悉人。提示“道士”。
第一句,天上,指神仙;全句点出道家。
第二句,既与道家有关,琅玕是竹子。为解三谜,先出了个“山涛”谜,让人联想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崇尚老庄,后来分化了,嵇康因拒不合作司马氏,遭钟会挑唆而杀;山涛、王戎依附司马氏,官运亨通。节后大概就是喻这个意思。谨堤防,防水,点出满清时期的竹贤。
第三句,由题《迎仙楼》的一句唐诗“鸾音鹤信杳难回”化来,因此与驾鹤登仙有关。便与嵇康连接了;而第一首诗谜已指出满清克李自成,这又与李自成接轨了。意思是成败及文字狱要格外注视。
第四句,既与竹贤有关,就是舞文弄墨,那么答上苍就是“策”,繁体是“筞”,竹字头下面一个宋,大约是竹简宋体的意思。为三谜铺垫的时候,书中也有“萤”字谜,谜底“花”,所谓草化萤。这里是竹下宋,竹贤下面的“宋”字有了。而且与李自成有关,军师露出来了,答上苍就是“献筞”了。那么,道士宋献策出来了,谜底:宋献策。逻辑上,也即宋献策。
说到此处,仍然不能说是铁证。一是姚老的根据是什么?还不知道;更重要的是金陵十二钗,大多还是未知数。但我相信人们能在字面上找出最后的答案。
比如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的《凤求凰》,凤,点明王熙凤,王家。凰(小姐)姓李,隐多尔衮夺李自成。王熙凤担多尔衮的角色也不是一件二件。
刘姥姥家有板儿、青儿,现在知道了,不光是反清,还是木子反清。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贾夫人叫贾敏,敏字被贾雨村们招摇了一通,原来隐个刘宗敏。刘是1645年5月1日拒降,被弓弦绞死的,阿奇格说他是英雄,给个全尸。刘也可以想到“弓上挂一香橼”,和李自成是重叠的,除了人家是皇。扬州城是反清前线的代称。黛玉的真正身份出来了——反清志士的遗孤。演出主要是“妃子”。又是“爱情红线”中“木石联盟”的“木”。之类多多。
只可惜原作多少有些被“曹雪芹”打乱了,但曹是忠于原作的。算来,传到曹家应在康熙年间,这是符合逻辑的,曹家与康熙有特殊关系,出手于曹家有利避免文字狱。值得庆幸的是“曹雪芹”做了破落子弟。但后40回是被人斩了。或者说调包了。据说有影子。这些是跟着别人说的。
宋献策拜军师时献了一张《推背图》,“十八子(李),主神器。”南北朝时的故事,被道家传成玄机,宋献策当时应是信的,所以才投李自成。对李来说真是天助,群情大奋,八方来投。但最后恐怕也就败在这上头。李自成认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了,别人也认定了。随后就一味地孤悬冒进,急不可待,打一路丢一路。终究,没有立足之地了。一番梦幻之后,宋献策是彻悟了,在红楼梦中他已经不迷信了,将那三春看破,才有这部奇书。只是我自己知识面很有限,现烧现卖,时有错觉,不知这里还有多少错觉,指望得到批评帮助!一面之词罢了。
2008-3-22
葬花辞为什么是悼李自成?
到此一游
黛玉在这里是谁?请看红楼梦501页:
黛玉道“自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
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何来不恰?),且又累赘(何来累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吧。”
请注意,以上都是铺垫,一是起别号,二是以住地的植物起别号。为什么? 目的引出潇湘。请看:
探春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称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说到林姐夫都“低了头方不言语”,在黛玉是稀奇的。“她想林姐夫”,是谁?舜。舜是帝,朱由检是帝,李自成是帝,当然是哭李自成。葬花辞是悼李自成。
325页,宝玉把落花撒到水里,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水干净,一流出去,脏的臭的混倒,仍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了装在锦囊里,拿土埋上,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这就是李自成,埋在土里,没有棺材,如果连袋子埋了,那就是衣裳。
可见,这里黛玉又是“秋爽居士”(没有写错,探春是替黛玉说的),秋爽居士是谁?就是“木居士”,木居士是谁?就是女儿诔中的贾宝玉,就是“渺渺真人”,他就是李自成的军师,跛足道人宋献策。而“灰侍者”就是“茫茫大士”,她可能就是女诗人邓太妙。大约半个世纪以后,由空空道人传到“曹雪芹”手里。为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2008-3-17稿 3-19我的博客
贾元春是李自成吗?
到此一游
我有几点理解,说出来供网友参考。
1、判词: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弓,就是弓,并非指宫,以前的说法是误,实际是元春解不开的结。橼,音元,可指大顺开元。马背江山。
二十年,李自成十六年(1629-1645)起义历程的约数。
宫,也是宫,点皇家。榴花开处,隐华(花)夏,榴花开于初夏,“处”字在此有示意。榴花一片火红,烈火烹油,喻李自成短暂的江山。榴花照宫,如用《北史》事:北齐高延宗称帝,纳妃,妃子的母亲送上一对石榴,取多子意。这里借用称帝意。
三春,指张献忠等起义军,曾号称十三家。但起义军不一定全等于迎探惜。
虎兕,兕是古代犀牛一类动物,指清。如用虎兔,兔指杀害李自成的乡勇。至于虎年交兔年之说,似乎不太严密了,因为一年所交有头尾,另外还有一个动物呢。当然可能还有其他说。按怕人不知的意愿,这里的隐喻恐怕不宜太难。
元春的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很像李自成大梦归的写照。用于妃子倒有些夸张。而类似的夸张也不止一处。
2、元春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恨勾命鬼,指引清入关和清军。
眼睁睁、荡悠悠,合适不过。望家乡,家乡在陕西米脂,人死于湖北九宫山。用于元春反而犯难,也是死结。天伦,急切地寄言起义军兄弟和亲人。
3、葬花辞:“三月香巢已垒成”,“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李自成三月十七日入北京垒巢,四月二十九日再称帝(自振)已是巢欲倾,第二天就倾巢败走。葬花辞我看就是李自成的追悼诗。不少诗句,特别是一些不合“情理“的词句(如“巢也倾”),明显可触。不赘述。
4、女儿诔:“女儿自临浊世,至今凡十有六载”,正合李自成起义16年间。而玉“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甚至有披露的可能。我看红楼梦机密都在字面上,时间不会是随便说来。
5、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好,惹出纷纷口舌多。
谜底“柳枝”。但也完全合适李自成,且比元春更合适。转眼过,不用说。隋堤指隋炀帝,而这位大顺皇帝也正好当仁不让。风流好,指骄奢。败了,口舌自然就多了。
4、薛宝琴的柳絮词: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乡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三春“事业”,指起义事业。明月含元,梅花解初春。还有汉苑,隋堤,上阕句句点到李自成,全词一派是李自成兵败后的场景。明点三春、元春,但角色明显不合。
5、大观园题咏:‘多少工夫筑始成‘‘山水横拖千里外’‘秀水明山抱复回’‘芳园筑向帝城西’(李自成行宫建在米脂城北盘龙山,北京西部)‘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喻李自成已死)’。宝玉视“省亲别墅”为太虚幻境,刘姥姥说是玉皇宝殿,李自成行宫有“玉皇阁”。都可联想行宫和大顺国号。
省亲时,宝钗说宝玉:“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元春才选,是都太监夏(有所指)老爷来降旨。都有提示。
6、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姚雪垠先生说起义军结局惨绝人寰,李死后,皇后高夫人艰难抗清二十多年,最后和残存的军民在烈火中涅磐。这样的大起大落大悲,历史上并不多见。而身不在其中,恐难如此大悲大彻。这是个问题。一般说来朱明人物的感触当次之。即便不次,也容易将恨给几分与李自成,而红楼梦中确无蓄意丑化李自成的痕迹,按理骂李自成更利于逃避文字狱,用不着遮掩。这里从逻辑上自然同李自成又挂上了钩。但可能不是一人,甚至不单一代人。
3456都是围绕红楼梦与李自成的关系。不只这些。
我看到,元春,即李自成的开元事业,弓上挂一只香橼,是形象的比喻。元春难解的结,是最好的提示,李自成倒可以解。姑且说之。提请网友批评指正!
2008-3-4、3-6我的博客、又三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