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经典小说走俏日本
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创作于1929 年的小说《蟹工船》,今年5 月以来一直稳居日本畅销书榜单的前列,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评论认为,该书79 年后突然畅销,深层原因在于日本经济低迷,而这部作品唤起了社会底层“ 穷忙族”(working poor)的共鸣。
今年5 月以来,一本创作于79 年前的小说《蟹工船》(Kani Kosen)一直稳居日本畅销书榜单的前列,并曾攀至榜首,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蟹工船》是身为日本共产党员的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Takiji Kobayashi)1929 年的作品,描写了一群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少年,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博光丸”号;他们长期在堪察加海上漂流,在非人的环境下从事繁重的捕蟹劳动,还得忍受监工的压迫;最终,他们团结起来,以罢工反抗压迫。小说最初刊登在无产阶级文学杂志《战旗》(Nap,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机关杂志)当年5、6 月号上,被认为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中国在1930 年最先翻译出版了这部小说,小林多喜二还专门为中国读者写了序言。
1933 年,小林为自己激进的左翼思想付出了血的代价,他被捕入狱,当晚便被毒打至死,年仅29 岁。鲁迅获悉小林多喜二逝世,寄去了悲愤的悼词,称:“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用血在我们中间制造鸿沟,并且继续在制造。但是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正在用自己的血来消灭这道鸿沟,小林多喜二的死,就是一个明证。”1953 年,《蟹工船》首次以平装书的形式在日本国内出版,当时年销售量为5000 本,后来又长期在书店销声匿迹。直至今年1月,这部经典小说突然火爆起来,出版社新潮社(Shinchosha)称,该书目前的累计销量已突破50 万册大关,而据日本《读卖新闻》介绍,购买的读者中近8 成为年轻人。《卫报》指出,对日本这样一个长期浸淫在动漫和电子游戏的文化市场而言,年轻人对《蟹工船》这样一本严肃文学作品感兴趣,实在罕见,深层原因恐怕是因为日本经济低迷,而这部作品唤起了社会底层“穷忙族”(working poor)的共鸣。
朋克女歌手鼎力推荐
书业人士异口同声:“小说的意外畅销恐怕是已故小林多喜二做梦都想不到的!”然而,畅销也并非毫无原由。今年1 月9 日,日本《每日新闻》刊登了高桥源一郎(Takahashi Genyitiro)和雨宫处凛(Karin Amamiya)两位作家关于贫富差距的讨论,也许碰巧今年是小林多喜二逝世75 周年,两人的对话最后集中到这位无产阶级作家身上。
高桥源一郎是第一届三岛由纪夫文学奖以及第13 届伊藤整文学奖获得者,是日本当今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他说:“虽属偶然,但我执教的大学最近在讨论这部小说。我的很多学生读完作品,都意外地获得共鸣,目前日本社会出现的贫困阶层跟《蟹工船》当时受压榨受剥削的情景十分相似”。
雨宫处凛曾是著名朋克乐队“革命真理”(Revolutionary Truth)的主唱,也是“自残文学”的代表人物,她对《蟹工船》的推崇,在日本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很大。“革命真理”乐队的音乐,同那些反对修改中学教科书的极右翼分子、小林善纪的漫画、东宝映画推出的《印度尼西亚的独立》(Merdeka)一样,旨在宣扬一个至高无上的日本,反对美国的霸权政治,属于日本民族主义势力的文化代表。雨宫处凛演出时常常穿着迷你裙,腰间佩一把武士刀,低吟“日本需要革命”等口号。日本左翼电影人土屋(Yutaka Tsuchiya)曾跟踪采访过雨宫并制作成纪录片《新神》(New God),影片认为雨宫对天皇的盲目崇拜,其深层反映了日本年轻一代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空洞状态,她代表的这一代人才是“新神”。
虽然在政治上右翼,雨宫却是“年轻贫困层代言人”,极力为年轻人争取社会福利。她多次在小说中抨击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创作的“自残文学”中,主人公的自杀往往源于无业、无固定工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收入过低或者得不到社会补助金等“劳动问题”。每年5 月1 日劳动节期间,雨宫总会带领年轻人上街游行,她对媒体说:“我知道,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里必然存在的问题,这在英美国家很普遍,但是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与此共存。在日本,临时工和无业游民的数量正与日俱增,我们倒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感同身受的读者
两位作家的讨论一经报道,东京上野一家大型书店就开始促销《蟹工船》,广告瞄准“穷忙族”和“蟹工船”工人的相似性,称这些20-30 岁之间、薪酬很低且不享有社会保障的人群,同小说中的工人一样看不到希望。大型连锁书店东京“丸善丸之内”总店的店堂里,竖起了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写道:“与现代‘穷忙族’过于残酷的劳动环境不谋而合,一代名作在平成(当今日本年号)时代‘差距社会’大复活!”根据日本官方统计,目前大概有1000 万日本人年收入低于200 万日元,被日本社会称为“新贫人口”。根据书店的调查,购买《蟹工船》的读者多是出自这个阶层。
精神科医生香山里歌分析说,穷困的年轻人关注《蟹工船》,是因为“许多从事低报酬、重体力劳动的年轻人大都有‘书中所描写的人就像是自己’的感受。而正是日本重视个人负责制和非正当雇佣制度合法化,才造成日本年轻一代中出现了众多‘温顺的临时工’。”香山还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虽拼命工作,但生活仍旧艰苦,无法享有正常人待遇。读过《蟹工船》的人更加痛楚地感到,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存在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又不得不拼命工作的劳动者。”一位大阪读者说:“禁闭着数百名渔夫的狭窄船舱,令我想起车厢里拥挤不堪的上班风景;从被残酷的工作压迫的奄奄一息的渔夫,到引发过劳死的超负荷加班,蟹工船上的工人与现代的工薪族,在我眼前重叠起来。”
另一个年轻读者说:“日本业主不愿雇用正式员工,因为不如招临时工来得快,既不用支付医保和房补,还可随时解雇。业主最喜欢小时工,他们的小命全攥在他手里,跟《蟹工船》里的监工一个德行!”
有组织的抗争难以再现读过《蟹工船》的人,都痛恨船上对捕蟹工动用私刑的监工浅川。小林多喜二之所以能把工人们的痛苦描写得惟妙惟肖,就是来自家人们的缩影。1903年出生于秋田县贫农家庭的小林,曾举家背井离乡到北海道求生存。在陡峭的山坡上推手推车的双亲、在火山灰工厂劳动的姐姐和拾煤渣的妹妹,同周围的劳动者和农民一样,即便拼命工作也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小林多喜二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参考了渔业劳动者、小樽的海员工会会员、函馆的劳动工会会员、小樽商业高中同级校友等的证言,加上自己亲身调查所得的资料,从而使《蟹工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
小林完成小说初稿后,在给藏原惟人的书信中说:“《蟹工船》里的世界是一个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把握‘帝国主义- 财阀- 国际关系- 劳动者’四者关系的。这篇小说中没有‘主角’,劳动者的团体就是‘主角’,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必须开拓的道路。”
小说的热卖在日本掀起了回顾小林多喜二以及70 多年前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热潮,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不过是给了出版社大赚一笔的机会。《蟹工船》里的斗争故事不可能在当今的日本重演,数十年来,日本的工会成员数量一直在下降,只有极少数选民支持左派政党。早稻田大学教授Hirokazu Toeda表示:“年轻人很容易感同身受,在小说中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但这种同情很零星,我认为这不会导致有组织的运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