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韶山
毕业时即想徒步至韶山,后因心绪不佳竞未成行,今趁休假之便,终得偿此一撼.
虽已九月,酷暑仍是难挡,中午11点才从西站上车,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韶山市,路况还算平整,但车内闷热无比,车上六位精英人士大谈跑车,别墅,直使我这等穷人汗颜无比,改革三十年,竟还没赶上共同富裕这趟高速列车.
韶山刚刚设市,规模不甚大,路上行人稀少,略显空旷.火车站和汽车站只是一街之隔,迎面是一副毛泽东像,站前一个广场. 空旷而显得干净.我们本来想买张回长沙的车票,售票厅门开着,却无人售票,只好作罢.
我和玮玮坐了摩的顺着一条柏油路去往故居,路上师傅不断劝我们上石头娘娘处,去该处怕是车费最多,无奈我只对故居报有兴趣,下车时可看出他一脸懊丧.
在路口下车,虽非假日,旅游团却多,如一个个戏团,依着次序你方唱罢我登台,穿梭来往,留影拍摄,夹杂着导游的高声解说,导游词千篇一律,而在纪念品购买处,导游们却个个巧舌如簧,市场经济,是无形之棒,利之所在,人之所趋。
路旁林荫蔽日,走过几步,就见一青砖漆木的建筑映于眼前,上书南岸二字,这便是毛泽东接受两年启蒙教育的南岸私塾了。我们跟随一旅游团进去,穿过前厅,便是正厅,前厅和正厅衔接处是一天井,据说毛泽东曾以此天井为题作诗,诗作如今绘于正厅墙上.厅正中悬有一副孔夫子的画像,年代久远,颜色略为斑驳。正厅左右的房间都已列为展厅,坐转第一个房间展示了和毛泽东有关的神奇现象,诸如韶山地图之说,“9”字之说等等,不一而足,第二个展厅便是卖铜像和纪念章的所在了,这两个房间都是人满为患,右转第一个房间展示了毛泽东和其子女的日常琐事,房间里的人廖廖无几,这里既无刺激胃口的神怪传奇,又无赚取金钱的铜像纪念章,自然也就冷清下来了。
穿出私塾,相距一二百米,便是毛泽东的故居所在。房子亦是泥墙青瓦,坐南朝北,背山靠水,房前是一方荷塘,其时荷叶正浓,绿意盎然,房后一座小山,山上树茂林密,其余则为稻田所围,由远望去,一片清秀疏勒之色.房子由堂屋一分为二,堂屋为两家共用,两侧才为各家所有,此布局湖南俗称一担柴。堂屋门顶书有“毛泽东故居”五字,熘金黑底.门前拉有一铁链,我们由铁链旁的通道进入故居。堂屋极其简陋,唯有正面悬一神龛,堂屋左转是厨房和横屋,砖砌之灶,竹制之柜,木造之桌,皆是普通农家所有之物.
一路前行,是两间卧室,一间为其父母,一间为毛泽东卧室,因为居住之用,墙上刷有一层白泥,犹今日于墙上刷石灰,不过却粗糙的多.房内设施都及其简陋,一床一桌一椅一柜而已,墙上都悬有照片.转出卧室,便是几间半瓦房,一间放置农具,水车,石磨,风车,犁等农具一应俱全,时至今日,这些农具还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使用着,百年变革,风诡云谲,几亿农民可又曾改变什么. 其他两间房是牛栏及猪栏,都是用木头围成,简易实用.从毛泽民房间出来,便出了故居,整个房子建造简陋,布局合理,毛顺生一生勤俭持家,才攒得这份家业,确是不易,何似今日,偷梁换柱, 辗转腾挪间,便得亿万身家,却是何易!
本来只想看看故居及滴水洞,从故居出来,滴水洞也不想去了,我们直接到了火车站,中午来时并无一人的候车厅,这时有了一点人气.我们买了票进入车站,车站只有两条铁轨,铁轨左右是小山夹峙,火车上电风扇呼呼的转圈,而身上汗流不止,朦胧之中竟至睡着.
何人报得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