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月今宵看 请听新翻杨柳枝
——颠叟《中秋月亮歌》简赏
赤旗
茫茫天宇,悠悠明月。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望而抒怀、为其歌咏,写出了不少优美的咏月篇章,抒发了他们的不同感受和情怀,如一朵绚丽的奇葩,盛开在传统文学的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古往今来,寄情明月的诗句林林总总,概括起来,大抵不外借月思亲、借月思友、借月思乡、借月抒写儿女别情离绪及抒发自己的政治遭遇等。其中不少诗篇,人皆耳熟能详。
一
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是思亲类的名篇。序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即苏辙,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之弟。仁宗嘉佑时与兄同登进士科。王安石变法,兄弟竭力反对,辙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旧党”复政,召为右司谏,累迁御史中丞,进门下侍郎。后因事触犯哲宗及朝廷重臣,累遭贬斥,徙居许州。徽宗时,复为太中大夫。晚年居颍川(今河南许昌市),自号颍滨遗老。他以散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苏轼《水调歌头》云:“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作以飞扬浪漫的想象和优美瑰奇的意境,涵容着真挚的亲情和旷达的胸怀,引起人们的共鸣,为历代所传诵。
借月思友的名篇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新唐书·艺文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称贬官为“左迁”)。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寄情明月,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从远道寄给他,表达对好友的深深思念。
借月思乡的诗更有千百年来为人乐道和传诵的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此诗,通俗晓畅,情景交融。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唯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这首小诗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朴素清新,亲切自然,意味深长而耐人寻味。
借月抒写儿女别情离绪的名篇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这首诗通过思妇的所见所感,写春江花月夜的景色,把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加以集中,勾勒出优美的月夜景色,构成了诱人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篇诗歌出语天成,不事雕琢,音调婉转,流露出一种伤春惜别的情调;无疑,这种情调是消极的。这一旧的宫体诗,到了张虚若手里,超脱了前人狭小的格局,焕发出异彩。因此,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这诗一千多年来倾倒了无数读者,因而被誉为“孤篇横绝”,称“竟为大家”。
借月写自己平生遭际的诗篇,乃王安石之《咏月》。王安石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赞誉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本诗是一首政治家咏月抒怀的政治诗,别具一格:“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江有蛟龙山虎豹,青光虽在不堪行。”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并非为自己家发财致富,而是为了挽救北宋积贫积弱的危艰局面,却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和豪商的拼命反抗。诗题《咏月》,自然写的是月亮。开头两句是说:月亮追随落日,直到天的尽头,以后又重新出现在天空。这月亮的周围经常点缀着朵朵浮云,这些浮云不时遮掩着它,使它时暗时明。首句中的“追随”一词,指月的追随,喻自己。“落日”,指北宋政权及其代表人物宋神宗(赵琐)。“尽还生”,指月亮西落东升,喻一度罢相,后又重新执政。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保守派顽固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于熙宗七年辞官。由于历史原因,他的改革不能不依靠宋神宗,只有紧紧跟随神宗之后,取得他的全力支持,才能排除干扰,自上而下地推行新法,实现挽救国家危局的抱负。“追随落日”的结果是受到朝野反对派的顽抗,甚至把一时的旱灾也说成是推行新法的结果。熙宁七年(1074年),信心动摇的神宗遂下令在京城开封取消了大部分新法。这自然使王安石不得不请求离职。他辞职后,由于改革派的力争,神宗不得不于第二年重新任命王安石为相,继续推行新法。诗的第二句“点缀浮云暗又明”中的一“暗”一“明”即指此而言。总之,诗句中的“尽还生”、“暗又明”反映了当时曲折、复杂的政治斗争情景。因此,王安石的遭际不单是他区区的个人命运波折,而且关系着当时国家的命运,这也就是这首诗迥异于其它咏物诗之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承上引发议论:“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江有”句典出《庄子·秋水》:“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此以蛟龙、虎豹喻地方恶官劣绅。他们是新法反对派的社会基础,是残害人民的邪恶势力。“清光”指月光,喻王安石的新法。“不堪行”指人不能实行,因“江有蛟龙山虎豹”,虽有清光,有人仍不敢行动。诗人就此发表议论,说这月亮对人世也没有多大帮助。因为江有蛟龙捣乱,山有虎豹横行,即是清光犹在,人们仍不敢有所行动。
王安石虽然重新上台,但上面的浮云尚存,下面仍有蛟龙虎豹,他们上下呼应、朝野结合,反对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因之,新法的继续推行仍是困难重重,这使得一部分中下层官吏和人民心存恐惧,畏首畏尾,对新法的实施信心不足,不敢贸然行动或响应,故诗的结句说“清光虽在不堪行”。事实是:王安石第二次执政不到一年,不得不再次申请辞职,最后永远退出政治舞台。全诗感慨往复,有一种惆怅、沉痛、抑郁无尽之情,表达了这位勇敢的政治家在遭受种种挫折、困难时所发出的悲愤喟叹!这首《咏月》诗好在突破古人那种狭窄的个人情调、艺术是好的,也有很强的思想性。
二
颠叟最近发表了七言长诗《中秋月亮歌》,从诗歌分类上讲,它属于古体诗,是对“今体诗”或称“近体诗”而言的。这种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亦不限,可三、四、五、六、七或杂言,不讲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后至唐朝律诗定形后,才称为古体诗。此种诗在唐朝及唐以后继续流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新乐府》等,均属于古体诗。
此前,颠叟曾发表了《三赋三歌》,即《牡丹赋》、《青蛙斗虫赋》、《不倒翁赋》、《青瓶歌》、《戏子歌》、《颠倒歌》等,现在又发表的《中秋月亮歌》,可视为三赋四歌,它与《三赋三歌》的精神一脉相承,其内容是对《三赋三歌》的丰富和拓展。
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讲到“写诗要用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把这看作能否写出好诗的重要关键。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尤其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作家、艺术家认识客观世界,用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这是包括诗歌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都应共同遵守的规律。但作为高度精炼又长于抒情的语言艺术的诗歌来说,形象思维尤显得重要。诗,必须用丰富的想象,言简意赅的语言,创造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意境和形象,才能圆满地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果脱离了具体可感的形象描绘,就不可能写出有“诗味”和“特色”的诗歌作品。
颠叟的《中秋月亮歌》以月喻人,借月抒情,看似写月及与月有关之物,实则是抨击现实社会里资产阶级的代表物和他所推行那条政治路线所造成的恶果。如此题材,如果是写作一篇政论,则无疑要拿出一大堆论点论据,快言快语地直说。而颠叟是在进行诗歌创作,他只能运用富于暗示性、启发性的艺术语言,用独特的视角和具体可感的形象,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寓于形象之中,启发读者思而得之。他把月亮拟人化,比喻成党内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及其继承者。然而,这些都不是直说,全是通过具体的种种形象暗示给读者的,这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又叫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社会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复辟,已经三十年了。在《中秋月亮歌》中,诗人开章明义地扣题引发道:“又见中秋月亮圆,市上桂饼大如天”。“桂饼”者,月饼的雅称,谓“富贵之饼”;“大如天”,不是指月饼,而是说月饼价格之昂贵。诗人自注云:“市上:市场经济”。倒行逆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经济,这样的“大如天”,自然是“天价”了,使人想到目前的经济危机,物价暴涨。接着,诗人一路相关联想地写道:“彩云追月藏金屋,商家索值数十万”,这是承上延续,诗人自注云:“华美的包装”;笔者谓之曰:指华美包装的图案。“藏金屋”,诗人注为“内藏房产证”。正因如此,才使我们联想到“商家索值数十万”,才合乎情理。这正是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所谓“特色”是也。诗接着写道“年年秋节老匠心”,请注意:非“劳匠心”也,“劳”、“老”有所不同,“老”字更甚也,言商家为赚钱苦心积虑,绞尽脑汁,把脑筋都用“老”了,于此可见诗人“锤字坚而不移”的功力。正因为资本家这样的钻钱眼,才挖空心思,在商品及其包装上“千奇百怪翻波澜”了,这又是诗人的一组因果联想,又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显著“特色”。
下边的两句是写以月饼为礼,进行攻关的经过:“趁月挥师攻城去,抱月回马奏凯旋”。前句的“趁月”是言抓紧中秋节的大好时机,把糖衣炮弹打出去。后句的“抱月”是言这次秋节收获多多,满载而归。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在这中秋佳节时刻,在这月光笼罩的茫茫世间,正一如既往地酝酿着、进行着经济上、政治上多少肮脏的交易,腐败的勾当!我们所置身的,是怎样一个污七八糟的漫漫长夜啊!
在这佳节前后,人们天上地下,忙忙火火。“神七神八傍月舞,人四人五跳月仙”。 “神七神八”,诗人自注曰:“神舟七号、八号。今无八号,我为献之,以供攀高也。”笔者谓:诗人此注,半是讥讽、半是调侃,言下之意是,这些发射与回收技术全是毛时代的科研成果,不管你是神几,都不过是自个儿打肿脸充胖子。“人四人五”:是样子看上去咋的,其实并不咋的那些人,即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家伙!正是这帮歪枣烂梨、地痞流氓、人混混之类的人渣,还要装出个“人四人五”来,傍月而舞,一心要修养成仙呢!月亮者,资改派是也;月仙者,资改派一伙及其社会基础是也,等等,等等。
请问:“人四人五”是几个人?是哪些人呢?我看就是一个集团嘛,他们跳啊跳,正跳着月仙呢!请看这些月仙舞翩跹下的众生态:“人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这则手机短讯所谓“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不是也包括那些上上下下的“人四人五”吗?他们也在往大大小小的“月仙”位置上爬。不论其“老谱”如何翻新,不论那帮“恶魔丑怪”像狼外婆打扮得如何慈善、如何花枝招展,也掩不住他们屁股上烙下的火印。诗句读起来虽明白如话,却将其阶级本质揭露得入木三分似的深刻!
“喷烟腾雾……”两句为我们活画出了牛鬼蛇神纷纷出笼后那种群魔乱舞的闹剧。接下来是两组对比联想句,其一为:“横涂衰草墨面枯,坚抹嫩芽任摧残”。一写百姓生计之苦、涂炭之烈,一写百姓子女饱受修正主义路线的残害。另组的两句为:“抛洒蒿莽布贫白,倾泻丹丛注华盘”。写资本主义复辟后,在中华大地造成严重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以下的十句:“沉埋柴巷压彤云”至“饕餮白骨销血汗”,层层递进,句句深入,把那些混进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兴私灭公”、大肆培养扶植资产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动本质和罪恶行径,揭露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这不正是当年《五·一六通知》中所指明的那类家伙在作祟吗?要诠释这些诗句,近期的网文亦可佐证。说是广东人下餐馆吃“龙虎斗”美味,龙者,蛇也;虎者,猫也。以此作佳肴,谓之“龙虎斗”。不知粤人近食否?谓网上有篇《三千块吃女婴!广东传出人吃人骇闻》称:“花三四千元人民币,就吃到一盅用六七个月大的婴儿炖成的补汤,台商则形容是壮阳胜品。在东莞开工厂的王姓台商,自诩是喝此汤的常客,传言可以此大补身体。”我们读过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之说,却未见真吃人者;也知《西游记》中有妖怪吃婴孩之事,但那只是神话小说,却从来未听未见真有此事者;而真人真事竟偏偏发生在有特色的放时代,真乃令人发指也!人吃人的当代中国啊,这不是“嫩芽任摧残”吗?说到贫富两极分化,平安保险公司老总马明哲,年薪高达6600万元,其它如股票收入有多少,不得而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百姓的工资占GDP的70%左右,而中国2006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下降到了GDP的10%左右。中国老百姓成了国内老板和国外资本家的廉价奴隶!
人民网2008年9月25日载:鞍山市国税局长刘明花用50万元到香港把自己的屁股全部美容一遍,还花了500多万元到美国、欧洲各地遍寻美容大师,把自己的眼睛、鼻子、脸蛋、头发、手臂、胸脯、肚子、大小腿、腰部、脚趾、手指,全身都美容了一遍,卖色相、睡贼男、求升迁,许多头头脑脑都拜倒在这个半老徐娘的石榴裙下。这不是腐败的总头子“倾泻丹丛注华盘”,让她富了起来而作孽吗?
因杀人入狱的大学生马加爵穿上囚服随口一句话,让在场的狱警潸然泪下:“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同样是大学生的一个安徽女生因运输紧张,被摔死在火车轮下;同样是大学生的一个湖北女生终年靠在食堂捡拾剩饭、剩菜度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尚且贫困如此,一般贫民的生活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这便是诗句中的月光——“抛洒蒿莽布贫白、沉埋柴巷压彤云”的真实写照。
因过年讨薪被毒打而怒杀老板的农民工王斌余,在行刑前对记者说:“看守所的条件比我住在工地好。”这是诗句“蓬户伤亏北风寒”、“败絮扑窗垂泪酸”生活的反证。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06年12月28日报道:“南京路上,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在众多新富行人的掩映当中看到衣衫褴褛者捡垃圾箱的废物为生。……目前的问题都被高速的数据所掩盖,但问题繁多,有增无减。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贫富差距缺乏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建造全国高楼大厦的农民工一年的工资买不到一平方米的住房;每年,全国老百姓数百万因无钱看病而死在医院外面。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无产阶级的兄弟姐妹们的悲惨命运,正是诗句“冷光锁身困缠绵”所控诉的和“饕餮白骨销血汗”所声讨的!
造成以上种种社会现实的原因何在?诗人通过因果联想,告诉人们:那正是摧毁社会主义公有制、复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果——“蟾虎吞公公扫地,桂狼害民民悲惨”!喻虎喻狼,皆诗人独特感受。蟾与桂都是传说中的月宫之物。元好问《桂池》诗:“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蟾”为月的代称,“蟾虎”典出于此。蟾又谐“馋”,馋虎而贪,可怕也;桂又谐“贵”,富贵、权贵凶残如狼,可惧也。“吞”、“害”二字用得极好,活画出资本家和权贵们贪婪的凶相。诗人自注曰:“月中蟾蜍,今非虎耶?”“月中桂树,今化狼矣。”
以下四句:“生来兔魄修黑道……折破妖容亦枉然”,揭露和批判当代修正主义头子反毛、非毛、去毛枉费心机的丑恶表演。
接写的十四句诗:“东方暗淡西方亮……白牙森森吸山川”,揭露当代修正主义头子及其徒子徒孙崇洋媚外的西崽相和卖国罪行。
洋奴胡适当年曾说过:“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当代的西崽们继承老牌洋奴的衣钵,大搞洋奴哲学,拜倒在西方洋大人的脚下,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传秋波送媚眼、屈膝卖国,丑恶之极。诗句吟唱的“怅望南海半弦缺,空叹钓鱼一勾残。仙山清光风吹荡,鹤云悠悠向谁边?”便是注脚。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是南海中我国许多岛礁的总称,属广东省,包括二百多个岛礁沙滩,以位置不同,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等。其中南沙群岛范围最广,岛礁最多,有我国最南点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最大。东沙群岛位置最北。南海诸岛终年高温多雨,富热带资源,盛产鸟粪、鱼类和其它珍贵海产,为广东省渔民捕鱼场所,历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永兴岛一称林岛,是南海中最大的珊瑚岛,面积约为1.85平方公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驻此(前行政单位),岛上热带植物茂盛,有林岛之称,盛产麻疯桐树、三亚树等,农产有高粱、玉米、白菜、萝卜、辣椒等蔬菜,附近海域盛产鱼类。文革期间的西沙之战便发生在这里。
南海诸岛虽为我国领土,但有的却被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无理强占。越南原为贫油国,自侵占我岛屿之后,在那里开采石油,不但满足本国用油,还大量出口他国。越南又向那里非法移民、改变原来的岛名……这些,均不见中国当局吱一声。写到此,我仿佛听见天上一声惊雷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震响:“这三十年我不在边庭走动,那砖头瓦块也成了精!”
这便是笔者对“怅望南海半弦缺”的理解。“空叹钓鱼一勾残”句,笔者已在前《艺术的批判》中备述,此不赘叙。有关东海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尤其是春晓油气田,已是我国开发完毕投产的现成聚宝盆,现竟许可日方入资分利,为何要白白让出一半现成的聚宝盆?这无疑是严重的丧权卖国行为!诗人和全国人民无能为力,所以就只能“空叹”了!读到此,我们深深地感到诗人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不禁使我们想起《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词:“山河破碎我的心肝碎,日月不圆我的家难圆。”
接下来的“仙山清光风吹荡,鹤云悠悠向谁边”两句,自注曰:“仙山,指台湾;鹤云,黄鹤白云。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喻指资改派赴美,暗箱操作,背着党中央、国务院与老布什签订美向台军售协议,而使中国解放台湾遥遥无期,如同白云悠悠一般。(详见拙文《艺术的批判》有关释文)
中国当代修正主义者,露出臊臊的狐媚相向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露出奴颜媚态的温柔模样,一方面又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迷惑着国人,欲盖弥彰,能骗得了谁呢?
“银波浩荡迎花旗……白牙森森吸山川”句,揭露的是当代修正主义者这批政治精英及为之效劳的经济精英,背着13亿人民,背着7000万党员,暗地里紧锣密鼓地出卖国家银行,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说是卖,实际是半卖半送!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十家银行所获得的资产收益就高达10600亿元人民币,若加上在广发行、深发展、华夏和北京银行的控股所得约7000亿,合计达到1.7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在2006年一年取得的。近日,建设银行宣布,该行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拟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建行H股28日的收盘价为6.7港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的增持价仅为市价的36%。这么一次增持,一次交易,就让美国银行获利高达254亿港元(约合226亿人民币),(见5月28日《北京晨报》1版),就是说,一天之中,美国银行就轻易地从我国掠走了226亿人民币!这也就是“千丝万缕结美丽,白牙森森吸山川”诗句的应有之意。
这就是修正主义当局“藏污纳垢”所呈现出来的歌舞生平的“皎洁”形象,还在继续打着种种“以人为本”的幌子窃取美好的名声,使这个千疮百孔的腐朽政权运行着(走玉辇)。
诗人斥骂资改派是“浊轮横空”,牛鬼蛇神翩翩起舞(闹群鬼),指斥他罪恶无穷,流祸万端(雾光苍茫发祸端)。
诗人在近结尾处切齿怒骂资改派——“我咒中秋天上月”,吾必一举而倒之,“打入海底永不见!”
结句又加重语气道:“怒向桂根加千斧”,号召工农举起镰刀斧头、挥起革命的铁扫帚,扫除人间的蟾虎桂狼等一切害人虫!“晓唱推出太阳天”,像雄鸡唱晓举起双臂,在战斗中去迎接那轮喷薄欲出的红彤彤的朝阳吧!
颠叟的《中秋月亮歌》以秋月喻资改派及修正主义统治者,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批判,它是一篇鲜明尖锐政治诗。如果说《春江花月夜》是以月为主体,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通过相关联想,把月在一夜之间上升、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一一展开,是属于线性思维;而《中秋月亮歌》则是以月为线索,从中秋月写到中秋饼、由市场经济写到人的众生相:工农的贫苦、幼儿的遭摧、富人的醉生梦死、极度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的复辟、修正主义者媚美卖国等等,诗人是运用发散性思维,从而摆脱了古代文人那种狭窄的个人情感,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纵横驰骋。须知,颠叟是当代的革命战士,张若虚是纯粹的古代文人;《春江花月夜》是古代宫体诗的最后冲刺,以流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宣告了宫体诗的完结,虽然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性,却掩盖不了内容的贫乏与苍白,难以摆脱宫体诗固有的纤弱颓靡之风;而颠叟的《中秋月亮歌》,则站在生活的最“高”点俯视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大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以流畅有力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形象,浓郁的主观色彩,强烈的爱憎,飞扬的激情和文采,言革命之志,抒人民之情,发战斗怒吼,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本质特征,记录着一个悲怆的时代,这是《春江花月夜》所无法比拟,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在这里申明,笔者并非文艺批评家,囿于所见所闻,在本人读过的古代歌行体诗中,颠叟的《中秋月亮歌》是前无古人的;在本人读过的近现代歌行体诗中,《中秋月亮歌》亦属仅见。况且,它在古体诗反映阶级斗争上,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是又一篇檄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