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花源记
辛 华
陶渊明先生万难料到,他老人家假托武陵之人,游了一遭桃花源后,竟使桃花源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先是几个文人墨客喳喳道,看人家武陵大官人穿的服装,多华丽!看人家武陵大官人带的嚼物,多精细!然后几个头面人物津津道,听人家武陵大官人讲外面的朝廷命官,多气派!听人家武陵大官人讲外面的主流人士多富有!还有几个市井懒汉啧啧道,看外面的女人啊,多惊艳!听外面的赌钱啊,多刺激!在他们眼里,虽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里,把 我们“ 怡然自乐 ”的世外桃源,大大地飘扬了一番,然而,“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能说明我们落后了,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象秦国那样变法。 于是,几个文人建言,几个头目恩准,几个懒汉拥护,实行变法革新。其核心是,废黜百家,独尊“钱”术(老子也要享受享受那些东西)。上面的头目嘉奖先发起来的下面,下面嘉奖先发起来的个人,一切以发为最高社会准则。从此,桃花源里,物欲横流。更有那赌局密布,青楼林立,靡音四起,奸商遍地,假货盛行,贪官无数。大小头目按照森严的 等级,乘起 几抬大轿,住进几间几进宅院 ,他们竞相攀比着,谁把天下的山珍海味吃遍了,谁把天下的奇山异水游遍了,谁把天下的良驹骏马骑遍了,谁把天下的青妞熟女玩遍了。这些许呢,不用你问,皆为公务,自然不必动用任内奉银啦。还有,荫及子孙,也重要啊,也要管啊。不是招来不少铁匠木匠瓦匠制衣匠吗?不是矿石木材石料蚕丝供货紧张、黑市价格飞涨吗?好叻,平价批给他们!但不是白批,他们得拿出获利的五成来孝敬老爷。此时的桃花源,贫富之悬殊,竟已超过晋朝,而富豪之十之九成皆为官宦子弟。面对民声鼎沸,当政公权者不是没管,也查了,也抓了。但越查越多,越抓越甚。实说了吧,再多再甚,则不宜查也。大小头目犯事的概率,比喝水塞牙还低。水,谁都能喝,贪,谁不敢啊?然而,他们再如何的甚嚣尘上,还是心存二惧。一惧真被查成个贪官。为保险起见,把夫人、子女以及家私都送到晋朝的洛阳、长安等地,以免自己万一倒霉被抓且又殃及家人,落个财禄两空空。但这并不真正足惧,关键是把握好两条,自然确保太平无事,一是万万不可玩物丧志,必须让上峰知道你始终在积极推进变法而且功勋卓著,二是万万不可独吞赃银,必须朝思暮想进奉上峰。越是坚定地拥护变法,得到的实惠就越多,而得到的实惠越多,则变法的态度就越坚决。所以,他们是最拥护变法的,而且必须得拥护,也是最听话的,而且必须得听话。变法也必须用这些人,只有用了这些人,才能保证变法顺利进行而不走回官民不分、穷富不殊的老路。故而,再多再甚,亦不宜查也。真正可惧的乃属第二惧,那就是惧怕变法夭折, 遭到刁民清算。 若想这世道长治久安,造福子孙万代,关键是不能象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那样,一天到晚乱哄哄的,谁都可以忽悠自己的主张,甚至以诗明志,随意题在墙上。当然,如有剩余,还是要分一小杯羹给百姓,让他们念变法的好。历史的实践证明,只要执政的说什么,怎么说。百姓一般都会跟着说什么、怎么说啦。百姓是水,天生就是用来载舟的。只要不像三山那样沉重,不像赵高那样穿帮,就不至于覆舟于水底......
http://www.xfblog.com/7/Hxh500605/index.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