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电视剧《保卫延安》——
特型演员表演,有损伟人形象
本人在《评电视剧〈保卫延安〉》一文中对特型演员的表演曾提出了一些问题,这里作为专题再次论之。
特型演员表演伟人毛泽东是神圣的工作,演员需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时时刻刻记住,所表演的是——伟人,是一代英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表演的像吗?有没有歪曲领袖的形象。慎之再慎,不可掉以轻心!表演毛泽东,特别是表演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必须具有六方面知识:一是,懂得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二是,懂得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理论、战略术;三是,懂得毛泽东的韬略、胆识和气魄;四是,懂得毛泽东的风格、风彩和风度;五是,懂得毛泽东的文风;六是,懂得毛泽东的语言特质,而如果这些你都不懂,或不甚懂,那么你演出的毛泽东必然不像毛泽东!像什么?像你自己,或者像自己的装模作样。
一些演员,只是模拟毛泽东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怎样走路、怎样吸烟,追随一些历史现象,却不能进入历史,不能进入毛泽东的智慧。这样做,已有几分成绩了,但距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仍然相差甚远。还有些人,化了装演伟人,卸了装作广告。他们表演伟人像作广告那样佻薄,随心所欲。严格地说他们是商人,作为特型演员很不合格。
下面讲些具体事例:
问题之一:7月下旬小河会议那出戏:
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在会上讲述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最后说:“我的计划像没有‘准星’的称,请大家把‘准星’添上”。这不是毛泽东的话,而是唐国强在胡诌。毛泽东的风度和风格,从来都是成竹在胸,胜利在握,一切都在把握之中;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不开无把握之会,不说无把握之话。没有“准星”的称,拿出来做甚。作为表演伟人的特型演员,竞是如此随心所欲,想说啥就说啥。
再以史实而论:早在1947年1月间,毛泽东曾两次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准备于5、6月间举行战略出击,向中原出动;5月初再次指示刘邓,6月1日后,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6月8日再次指示刘邓,以敌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6月30日,刘邓大军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在鲁西南展开大会战。7月23日,毛泽东指示刘邓:“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从1947年1月毛泽东做出部署,经过半年的深思熟虑, 7月23日下达进军大别山的命令。7月23日,历史上的今天,毛泽东指挥刘邓进军中原,电视剧中的今天,却让毛泽东说:我的计划是无“准星”的称,似此胡乱安排历史,任意涂抹毛泽东,岂不荒唐!
问题之二:沙家店战役中的两出戏:
其一,8月15日,毛泽东离开绥德时在无定河大桥上立一块木牌,上写“毛泽东由此上山。”
确有其事。
但导演和演员并不知其事之根由,更不知毛泽东此举对战局引发的重大变化。当时的战局是这样: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诱敌北上掩护陈(赓)谢(富治)集团南渡黄河的战略计划实施后,蒋介石亲抵延安坐阵部署:钟松率三十六师2.5个旅由安塞出发,沿长城线走捷径直扑榆林;刘戡率8个旅走大路经绥德到榆林。西北野战军完成调动敌人的任务后,于11日撤围榆林。敌钟松12日到达榆林,13日南下,14日进抵镇川堡;刘戡,15日到达绥德,距钟松35公里。蒋介石的部署是:钟、刘两部汇合于镇川堡,封锁无定河咸榆公路,迫我军于无定河、黄河夹角区之东西100公里,南北150公里之米脂、佳县交界地区而歼之。敌军这一部署其决定性环节,是钟、刘两部会师镇川堡。为了剪断其这一决定性环节,毛泽东亲率两个连、诱使刘戡东去黄河边,这就是毛泽东在绥德大桥立木牌之由来。为了行动方便,也为了中央机关安全,毛泽东命贺龙保护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当蒋介石发现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佳县后,命刘戡围歼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于佳县黄河边,同时命钟松东进与刘戡会合。毛泽东这块木牌作为诱敌之计,改变了敌我战场态势,错乱了敌军计划,为西北野战军歼敌创造了战机。敌之原计划刘戡会合钟松于镇川堡歼灭我军于佳、米交界地区,其后则变为钟松会合刘戡于佳县黄河边。当钟松脱开咸榆公路东去会合刘戡时,陷入我军重重包围,敌军战场态势是:西边钟松2.5个旅,陷入绝境,东面刘戡8个旅,弃之无用,其结果、钟松被全歼。
电视剧,仅仅是模仿了历史现象,而没有进入历史,没有进入毛泽东智慧,可见导演和特型演员知识之浅薄!
其二,电视剧安排的另一出戏,沙家店战役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西北野战军干部会议,对战役有功者一一作了点评。以常人、常规、常理解释这出戏似在情理之中。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以“常人、常规、常理”来安排那个狂风暴雨历史大变动时代。
让我们看一看历史吧:
沙家店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后撤20公里,准备了一个口袋阵,诱歼刘戡。22日,陈谢集团南渡黄河挺向陇海铁路。蒋介石急令刘戡迅速南退,准备增援关中。毛泽东令彭德怀扭住刘戡,不使其脱逃。历史告诉我们——战局没有留给西北野战军召开战役总结会议的时机(即使真有这样一次会议,战役总结应该由彭德怀做,毛泽东不会包办代替)。由于导演和演员不懂全国战局,不知道应该怎样体现历史,不让全军最高统帅去指挥全国战争,而是在常规情况下让毛泽东例行战役总结会,把最高统帅演成了一般政工干部。
让我们看一看沙家店战役后的全国战局吧:
8月20日沙家店战役结束;22日陈谢集团南渡黄河;23日,刘邓司令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第六纵队渡过汝河;同日、前卫军第一、第三纵队渡过淮河,26日,刘邓全军踏上大别山。漠北、大江2000公里战线上六天连奏六捷。早于8月中旬,毛泽东就指示陈(毅)粟(裕)组成西线兵团,举行外线作战,协助刘邓经略中原。8月下旬西进兵团在开封、徐州间的鲁西南完成集结。
从8月20日沙家店战役结束,到26日的六天内,毛泽东驾驭着历史车轮飞奔在夺取中原的广大战场上,这才是历史上的毛泽东。
问题之三,特型演员作风轻浮,语言粗俗
特型演员登台表演是节目中的主人公,卸了装回到生活仍然是你自己。这里的问题是——是以自己的习俗充代节目中的主人公,还是以节目中的主人公的特质要求演员。电视剧《保卫延安》中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唐国强是他把自己的习俗、特别是语言上的粗俗加给毛泽东,严重损伤了伟人形象。
举其两例:
其一,戏中的毛泽东在讲自己的战略计划时说:“打他的左腰子、右腰子”(他:指蒋介石)。像这样粗俗、浅陋的语言,分明是唐国强自己的话,战略部署必须使用军事术语,唐国强不懂军事术语,只好胡诌。毛泽东所部署的三路大军夺取中原的态势是:刘邓军为前锋,陈谢军为右后梯队,陈粟军为左后梯队,这才是军事家、战略家的语言。唐国强的“打他的左腰子右腰子”,其用语不伦不类,荒诞不经。
其二,戏中的毛泽东在解释《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说:“吃他、打他”(他:指蒋介石)。这又是唐国强的胡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是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这一方针是针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方针而提出的。蒋介石的方针是,将战争长久的停留在解放区、消耗解放区的经济,破坏我军的生存条件。毛泽东与蒋介石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方针,旨在把革命战争与发展经济统一起来,叫作——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这是当时的军事、经济、政治的总方针。唐国强用自己的肤浅、庸俗带有几分无聊的话,冒充毛泽东的战略方针。
本文开头便提出,表演毛泽东需有六方面知识(详前),这里仅就毛泽东的文风和语言特质略述一二。其特点有四:一是,文化含量大,意境深远;二是,语言质朴、简洁、鲜明;三是,字字千斤,掷地有声;四是,针对性强,特别有战斗力。像唐国强那些“没有准星的称”,“打他的左腰子、右腰子”,“吃他、打他”……之类的庸俗、粗糙、浅陋的话,与伟人的气质、气度和语言特质,是格格不入的。严重损害了伟人形象。
特型演员表演伟人,这样神圣的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随便怎么做都能成功的,特别是一些满身铜臭味的贪婪的见钱眼开的商人习俗的人,注定是要失败,而为世人所不齿!
陕西省社会科学
张宏志 2009年6月18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