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歌中的技巧
改革开放30年,谈到成就,除了GDP,主流和精英们还真拿不出象样的玩意儿来忽悠老百姓。向来被奉为圭皋和神明的GDP,除了GDP,它还能代表什么呢?当整个国家都因为GDP而GDP——据说GDP还准备万岁呢——却没有人去询问,也似乎没必要知道所谓的发展究竟是啥玩意的时候,一场新时代的好戏——《皇帝的新装》——就像演不完的连续剧,在CCTV里反复地重播。在该连续剧中,那两个有模有样地纺着GDP的纱的海龟派专家,除了把皇帝逗乐,还顺便把大臣们的智商像开裆裤一样地凉在育婴房的绳索上:你瞧,小鸡鸡都露出来啦。
小鸡鸡都露出来啦,着实让人羞愧!连孩子都能分辨的谎言,老百姓的眼睛却被它蒙蔽了30年,社会的发展也硬生生地被GDP创新高取代:各式各样的理论与口号,如胡萝卜一样怂恿着毛驴,也怂恿着老百姓蒙着眼睛不停地推磨;而被GDP绑架了的好日子,则像氢气球一样越飘越高,一去不复返了。好日子被泡沫了,GDP则被老百姓看穿了,再拿这种小把戏来蒙人,肯定成不了硬道理。GDP只能代表GDP,当它作为一种指标,用来观察经济发展态势,以便及时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分配人力与物力资源,它不失为一种便捷的辅助工具;而且,也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因为GDP即不能代表面包与住房,也不能代表健康与素养,更不能代表神情沮丧、莫名其妙的老百姓活在人世间的幸福指数,否则,那些坐在主席台上的贪官和汉奸们,早就搂着GDP上床去了,而不是大把大把地将GDP塞进老百姓的口袋里。
难道好日子就是搞GDP开发的?哦——久仰,久仰!
难道还得拼着命去搞GDP开发?呸——你才是猴子!
诗歌的尴尬现状,是不是与GDP的遭遇相似呢?很难相信,在诗人们吹捧一首诗的GDP贡献所表现的热情,比国家统计局吹捧数字编年史开创人类文明先河之理论的热情还高的时代,老百姓对诗歌的热情会比黄色笑话更高。试想,如果诗人甲道出一个“都”,诗人乙就喊一声“累”,诗人丙则接上一把“米”,读者丁会喜滋滋地和一个“发”吗?显然不会,因为读者丁好象没必要参与此种模仿乐谱进行的文字游戏,倒是更乐意坐下来和诗人们探讨税务发票和人寿保险的问题。
人类的诗歌,说白了就是有人,有话要说,有屁想放,有GDP想代表,诗歌的技巧只是帮助他们把话说得更流利,把屁放得更顺畅,把GDP代表得更全面,更透彻。诗歌的技巧与GDP数值都是辅助工具,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服务对象不同而已。就像GDP呈现的是经济发展态势,诗歌技巧说明的是写作的熟练度,二者即不能代表人民的生存状态,也不能代表诗歌的艺术价值,过分夸大它们的功效,最终都会演化成一场本末倒置的闹剧。
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是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对审美能力具有高度概括能力的艺术,则要求审美的主体——人——拥有崇高的审美情趣。作为艺术的一门科目,诗歌鉴赏离不开一切审美要求,而健康是美学的第一要素,那种病态的呓语般的创作产生不了诗歌,只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呻吟声。就像拥有“多、快、好、省”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拥有崇高的审美情趣的诗歌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诗歌。单纯依靠技巧是不可能创作出含金量高的诗歌,过分夸大技巧就像过分夸大GDP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一样,其结局就是滑向狭隘,成为小圈子内的数字游戏或者文字游戏,从而脱离群众,甚至遭到群众的厌倦与唾弃。
诗歌中的真金白银,在于它的文本,而不在于其技巧,热衷于技巧而忽略文本,只会造成GDP泛滥式的技巧堆积。让读者的眼中充满技巧的诗歌,如同让老百姓的口袋里塞满GDP的经济模式一样,是一种贫乏与无能,也是一种反动。要锻造出一个好的诗歌文本,需要诗人拥有独立观察世界的能力,籍此锤炼出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与写,本人就借这篇文章,随带说说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以便与读者朋友们商椎,同时,也为自己在荒诞年代中留个剪影。立此存照吧。
我的价值观:利用人类的共同资源,依赖人类的科技成果,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军费开支的美国,绝对有机会角逐有史以来最反动的国家!
我的人生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背叛或出卖先驱与先烈的民族,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无葬生之地!
(注: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2009/12/30)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