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 鸡 下 蛋
贺普霄
从前有位秀才,就因为他认识几个字,在勤劳憨厚而文盲遍地的广大乡亲们面前,自以为只有他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能让乡亲们向他请教,不懂的事情,他从来不向乡亲们请教,即使在长辈面前也是如此。因而,长辈们都很少和他来往。当别人向他请教时,他只能尽信书地按书本上说的、生吞活剥一字不漏地给别人回答。其实书上那些话语他也不一定都懂,就像当今有的当官的给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后,他也“深入”到各单位参加分组讨论时,只听一些歌功颂德的话后,就又到另一组去听歌功颂德的话。但当同志们让他解释报告中某些提法的含义时,多数含糊其词,甚至东拉西扯地乱说一气。然而,有的便老老实实地说:“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因而,书本上说对了的,秀才就回答对了;书本上说错了的,他当然也就回答错了。但他从不承认是“照本宣科”地生吞活剥。当别人对他的回答发生疑问时,他总以为老百姓是“愚民不知,懂得什么,书上记载,那还有错”。如果书上找不到的,他就用想当然的“推理”来回答。在回答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意时,他便不耐烦地说:“车辕朝南,车轮在车辕后边,车辙必然在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从而闹出了好多笑话,出了不少“洋相”,致这位秀才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就越来越越低了,甚至对他很迷信的人也跟他疏远了。但他并不以为然,却说这些人是“愚昧不知”才对他敬而远之。当这些笑话和洋相传到他孩提之交的农夫好友那里时,他推心置腹地劝他并提醒过他好几次,但秀才仍不以为然。这位农夫好友就只好告诉他俩的另一位开饭馆的厨师好友,想让他也劝劝他,以念他们自幼相交之情。但这位厨师好友却不太相信。
一天,农夫领着秀才来到厨师好友的饭馆,三位老友开怀畅谈。厨师用他的祖传拿手好菜五香咸鸡蛋来招待两位好友。饭后农夫有意问秀才:“老朋友,你说这五香咸鸡蛋是怎样制作的?”
秀才不语。因为他在书上从来就没有见到制作五香咸鸡蛋的记载。这位厨师好友看了农夫好友给他的眼神后啥话也没有说。
回家后,秀才把家里仅有的书从头到尾都翻遍了,就是找不到五香咸鸡蛋的制作方法。从此,他都不好意思再见这位农夫老朋友了。因为回答不了他提的这个问题,有失他这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大秀才的面子。
农夫为了不让秀才好友再作难,从而失去了他们孩提之交的关系;要让他明白不要满足自己仅有的那些书本上的知识,不懂的,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特别是向长辈老人请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给乡亲们多办些好事,不要老是老子天下第一;不要只信书上说的,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都比别人强,这样会毁了自己,那可多可惜呀!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验证他告诉厨师好友的事情是真的,让厨师好友和他共同劝说这位村上唯一的一位秀才好友。于是,农夫又约秀才一块去厨师好友的饭馆,特点名,今天要吃五香烧鸡。因为农夫知道他家这祖传五香烧鸡和五香咸鸡蛋的作料是一样的,因而,吃起来味道就非常相似。秀才肯定会在五香咸鸡蛋和五香烧鸡上做出想当然“推理”的笑话来。
厨师好友立即端出了他刚出锅的香味扑鼻的烧鸡,学着跑堂的腔调,“五香热烧鸡到了,请二位老友品尝!”其实,秀才刚嗅到香味就流口水哩,不是老友先说客气话,他也不怕老友耻笑,就要先动筷子了。幸亏老友这么一说他才好下手了。秀才刚咬了一口烧鸡只咀嚼了两下还未下咽,便迫不及待地哈哈大笑起来,并流露出对农夫好友的不满而责怪道:“老朋友,这么简单的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问题你就再别用它来考我了,上次我们吃的那五香咸鸡蛋分明就是他这烧鸡下的嘛。这就是人常说的‘啥蔓蔓结啥蛋蛋’的道理嘛!要不,它们的味道为啥是一样的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