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要从“低俗”中看到眼泪
赵本山的小品年年上春节联欢晚会,这几年颇有微词,人们表达了各种看法,有褒有贬,还有网友阐释赵本山的小品产生的社会原因,颇有道理。总之,赵本山与他的小品这几天成了许多人议论的话题。
剔除小品的故事情节与笑料,就事论事说说个人的看法。
去年赵本山的小品是《不差钱》其实说的是“不只是差钱,还差关系”,不差钱的人到饭店吃饭,而且是请客人,有自带自产的葱、蒜、蛋、鸡的吗?请的是什么人?是涉及孩子前途的人,是为了找关系。作品的潜台词是:“无论你有什么本事,没有钱,没有关系,办什么事情几乎是不可能。”或者说“要办成事必须要有钱还要有关系。”难道这不是当今的社会现实吗?
今年的小品是《捐助》,说的是两个农民不是种地是包地,一年才赚了30000元,一个人15000元。潜台词是:“种地能赚多少?恐怕还到不了15000元”。难道这不是现在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吗?可是兜里只有15000元的农民看到别人的困难还捐出了3000元,难道在群众遇到困难时首先慷慨解囊的不是这些普通群众吗?孩子能考上大学,家长却拿不出钱助孩子求学,许多家长就是东借西凑才能供孩子上学,难道这不是无数家庭面对的现实吗?国家有钱不帮助困难学生上学,让学生贷款求学,国家却把钱借给了美国,这不是现实吗?
“低俗”也好高雅也罢,能说真话,能反映现实就有思想,就会引起共鸣,群众就喜欢,这大概就是底层百姓喜欢赵本山小品的原因,底层百姓不是白痴,不是只知道看乐子,会思考也会深入思考,也一定会在思考中觉悟。高雅的芭蕾、美声……,不合底层百姓的口味,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能说自己不喜欢就是低俗,自己喜欢的也未必高雅。看赵本山的小品要像鲁迅那样从字缝中看出字,要从“低俗”中看到眼泪。
至于小品的逗乐,这是一个通行证,是的无奈,也不排除有人企图用这种形式麻醉人们的心灵,时间长了麻痹的人也会觉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