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因为卷进三聚氰胺丑闻,A奶业有限公司倒闭了。那一天,也被奶业同行戏称为奶业的“黑色星期五”。
一个月后,执法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市场上发现了那一天之后生产的牛奶,包装上标着A公司的厂名厂址。执法人员迅速进行了查处,发现该批牛奶属于假冒A公司的产品,在A公司倒闭之前生产假冒产品的行为就开始了,但一直未被发现。如果不是A公司倒闭,消费者可能还不会发现这批产品是假冒的。
检验结果却令执法人员大吃一惊,该批牛奶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份含量符合标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含量也符合标准要求,三聚氰胺项检测结果则是:未检出。怎么会?假冒产品的质量难道还要高于被假冒的真品不成?问题不严重,事情好处理,但不好说啊。况且几大知名媒体都已经盯上这件事了。
违法行为人是一个小伙子。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就是食品。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就自己搞了个奶制品加工点。但因为他的产品没有名气,周围几个村也很少有人饮用他制作的牛奶。没办法,他就假冒A公司的产品了。直到被查处之日,他的加工点也没有进行过工商登记。调查中,执法人员问出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你的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了吗?”
“没有。那东西喂牛都不行,怎么能往牛奶中加呢?”
“据称,三聚氰胺是奶站在收购奶的过程中添加的,你用的原奶不是买来的吗?”
“不是。因为我是假冒别人的产品,害怕知道的人多,容易暴露,所以是请几个亲戚分别在自己家养了几十头奶牛,奶源都是自己人提供。”
“经过检验,你生产的牛奶符合标准,难道你连水都没加过吗?”
“我想,A公司的产品是名牌产品。如果我的产品质量比他们的差很多,消费者一投诉,那么我的事也就露馅了。因此,我一直非常注重产品质量把关。”
“A公司已经倒闭了,你知道吗?”
“是吗?啥时候?”
“某年某月某日。”
“啊!……”
第二天,某大报在头版头条以“正牌厂家产品质量不稳,加工窝点产品质量优异”为题全面报道了这次假冒产品的来龙去脉,社会反响强烈。
又一个月后,某超市。
顾客:“这面包是真的还是假的?”
导购员:“假一赔十,本店从不售假货”
顾客摇了摇头,“怪不得你们这里人这么少”。
超市对面新开一家超市,门口人流如潮,很多人根本挤不进去。上面大幅宣传标语上写着:祖传百年正宗假货老店,童叟必欺,真一赔十。
远处,几个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正在抱怨:“举报造假,领导光知道安排老子来查,可老子总得能挤进去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