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黄河上下,顿失滔滔》

水调歌头 · 2010-05-15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326f50100h4fj.html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昨天,有朋友送了张老版纪录片DVD,是关于文革时著名钢琴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聊这二部作品似乎都离不开殷承宗这个人。看影片中的他,似乎就一白面书生,俊雅而不失激情,典型的一时代青年,在那陈旧的胶片上,他的演奏至今仍在感染着所有的人。这种感染与政治并无多大的关联,纯因那强有力的激情迸发音符。

    我手头收有他不同时期的众多版本,其中最有名的,也就是著名的“70年代”版(准确地说应称为;72年版)。虽说这版因技术的原因强差人意,视听效果颇有点含糊不佳。但是涵于艺术中的历史及政治等诸多因素,使这版的在演奏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光彩是后来者无法比拟的。


以小号,双簧管为主奏,搭配长笛和短笛,组成了黄河船夫民开头磅礴的气势。通常版本中,指挥家在处理这一段时,会突出鲜明的管弦乐,忽略长笛和短笛的16分音符半音阶经过句,而此版的指挥李德伦则注重在168速度引导下,使长笛和短笛声音鲜明,遽然浮现在整体音响之上,给人惊涛骇浪的感觉。

70年代时的殷承宗正处于巅峰时期,华彩段落中的大段琵琶弹得是伶俐而果断。与别的版本处理不同,他在突出重音的同时,一鼓作气把四个“波浪”串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把华彩段落推向了最后一个高音。在接下来的三个乐章里,更是创造了奇迹,艰难的8度上行音阶和整串的下行和弦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速度和精确,所达到的火爆程度是其后任何一个《黄河》版本难以比拟的。在这版中,殷承宗在钢琴演奏上注重把音符交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整体效果,他的演奏已经达到了如同本能反应的境界。在后三乐章的处理上,衔接得是天衣无缝、富于张力,且每个乐章的高潮间前呼后应,臻于尽善尽美。



    相对他于1991年与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这版则更讲究把握音符的颗粒性,特别体现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触健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虽说整速度的气势没有“70年代”版来得快速激烈,但还是能给人以颇具震憾的感觉,没人半点拖沓。在《保卫黄河》的主题里,殷承宗突出乐谱上标示的重音记号,音符弹得是颗粒饱满而不失整体的匀称感,更贴近《黄河大合唱》的律动感,让钢琴“唱”出保卫黄河的炙热心声。这版的演奏,多了些文儒淡雅之气,缺乏“70年代”版的激情与火热。可能是和外国乐团和指挥的合作,这版“91年”版明显地缺乏“70年代”版中的“中国气”和“民族魂”。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演奏上也趋于内在而老辣的殷承宗了。

    保卫黄河!一部主题鲜明的旷世钢琴协奏曲的几多演绎,唤起了我们对那红色年代,红色经典的追忆之情,尽览众多不同的《黄河》版本,不胜感慨其诠释,各述其风骚。


    中唱典藏“70年代”版和雨果出的“70年代”版应是采用的同一原始音源,但后者在后期处理不同。提升了低频,衰减了中频,但感觉声音浑浊,高音象漂浮空中的细铁丝在刮人耳朵,钢琴也损失了力度。相比之下,前者中唱典藏比较纯正的原汁原味更地道,钢琴清晰坚定,虽然乐队录的比较弱,但乐队固有的层次还是表现出来了,比如第一乐章开始渐强的定音鼓声中竖琴撩动心魄的琶音清晰可辩。听“70年代”版本,能充分感受殷承宗和全体乐手的豪迈激情与高屋建瓴的胸怀,钢琴触键无比坚定果断、节奏无可争辩的精确、乐队的统一和步调一致显现的一丝不苟的训练,其经典性让人不容质疑,无话可说。整个乐曲从波涛汹涌而来开始,黄河颂的宽广抒怀,黄水谣的欢快纵情一泻千里,到末乐章东方红大踏步坚定豪迈的高潮,激情聚集象地壳运动力托昆仑!一个怀有正常心态的人怎会不听得热血沸腾!虽然后人可以与时具进有自己的演绎,但这个录音就是不可再现的颠峰。

         至于对尾声《东方红》旋律的看法。若干年前听到收音机里介绍石叔诚改写的黄河的介绍,他的这一版移除了结尾部分的《东方红》的《国际歌》的旋律,加上了《黄河船夫曲》的主题旋律。说得的确让人期待,可是一听后的感觉,甚是平淡!原来我以为只有我们这些有经历的人听到这个《东方红》高潮才会激动,但有位我的20多点岁学生听到“70年代”版后也十分激动兴奋,说是特别心花怒放。扣除了众多政治因素,你不能不承认,优秀作品就是优秀作品。李德伦是《黄河》协奏曲第一指挥者,据他后来多次声称对这个作品打心眼里反感,那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东方红》、《国际歌》旋律的使用上,他与江青的意见相左这段不愉快记忆而引起的。李指挥的观点我也能接受,这纯属于艺术观点上的分歧。成品后的《黄河》协奏曲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否认的,成为了当时新中国的一份革命外交的文化“名片”,不可否认地成为当时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上下,顿失滔滔》(下) 附;《黄河大合唱》

 

中唱上海分公司出了套CD《珍藏黄河》,此碟二张一套,共收了二个版本的《黄河大合唱》(1955/1975)和二个版本的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1988)。

《黄河大合唱》是我很喜欢的曲目,我曾收过一张为纪念抗日战争55周年特地录录制的CD。对照手中现有的三个版本,谈点我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39年,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它是诗人张光年(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伟大合作的产物,是激扬文字与黄钟大吕碰撞后的结晶。70年来,《黄河大合唱》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信心与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象征。

1938年11月,冼星海一家来到了延安,重逢早在1937年在武汉时结识的诗人张光年。在1938年9月,张光年带领抗战演剧第3队到洛川等地演出, 11月1日,在壶口附近第一次渡过黄河,绮丽壮观的自然景色使张光年写出了《黄河颂》的首句。并产生了创作组诗《黄河》的冲动。在作曲家与诗人重逢后,作曲家提出了合作的请求。面对生机盎然的延安,回想一路所见的举国上下日益高涨的抗日激情,诗人终于找到了情感与诗意宣泄的机会,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唱词。冼星海拿到手稿后于1939年3月26日动笔,至3月31日谱写完成了《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是在1939年4月13日,地点是陕北公学的大礼堂,这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39年5月11日在“鲁艺”成立周年大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了《黄河大合唱》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演出。结束后,冼星海特地询问了毛泽东主席对作品的评价,毛主席说:“百听不厌”。

这版“延安版”脱离不了延安的实际,不仅配器少(配器主要是口琴、三弦、竹板等,没有一件正规的西洋乐器),而且声乐方面的水平也比较低(当时的延安合唱团是由抗日救亡队、几名学生和一部分专业工组成,大部分连简谱也不认识,全由老师一句句的教)。所以冼星海在阳作《黄河大合唱》时顾及到了这些因素,在配器和演唱难度方面迁就延安的现实状况。例如《黄河怨》在此版中就没有转调和高难的花腔。

1940年,为了治病和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冼星海来到苏联,并在极其艰难的1941年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修订配器版。在此版中,冼星海用了一个三管编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伴奏(保留了中国乐器竹板、小鼓等),在管乐器方面大大增强了份量,比如在《怒吼吧,黄河》中就使用了12把降B调小号、降B调长号和6个法国号伴奏。把原只是用三弦伴奏的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了管弦乐配器,使之成为了乐队伴奏版本。此外还为《黄河大合唱》加上了一首序曲,作曲家把后面8段音乐中的素材用到这首序曲中。《黄水谣》改成了女声二部合唱,这就与延安版中的混声合唱有了较大的改变,效果没有混声合唱来得强烈。《黄河怨》上,冼星海作了大的修改,在他的意念中女高音应当偏花腔,这一改动的效果并不太好,一是增加了演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不太符合黄河边一村妇的身份,过于艺术化了。

这个版本与延安版本不同的是,冼星海修订此版时正值卫国战争中,根本就没有能力和条件去根据交响乐队实际演出效果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在和声、织体、配器上尚存在不算太少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筹备成立全国文联时,准备在成立大会上演出《黄河大合唱》,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版本可供使用,于是便请冼星海的学生,作曲家李焕之出面整理出了一个版本。

李焕之在以“延安版”为基础,“莫斯科版”为参考的情况下,做了以下的修正;新版的前奏与乐曲中间的过门不能随便改掉;着重在和声、配器上的独特性;中间过门过长或者是效果欠佳者,按延安版本适当的修正;配器方面,有的低音过重或和声浑浊影响其合唱或独唱情绪时,也可适当地减轻其和低音;有的配器织体中,铜墙铁壁管乐器用得太突出而妨碍了整体协调感的部分也删除或改为木管取代;在调性面局上,如有音域过高以致于难以演唱的部分可适当移调,以发挥歌声的有效表现力为准则;有是一时看不清其效果上是否动听的部分可暂且不用,仍以延安版本为基础。《序曲》中删除了低音黑管和低音大管声部,木管组的织体也做了调整。《黄河之水天上来》保留了“莫斯科版”的主要内容,但作了一些删节,却使音乐比朗诵短,演出效果不佳。《黄水谣》换成了降E大调,亲将“莫斯科版”中的女声二部合唱改成了战斗力极强的混声合唱并重新进行了配器。

此版在1950-1960年代影响很大,1955年总政还以此版拍摄成了电影,后来中国唱片公司发行的第1张慢转唱片(M-001)也是这个版本。


 

1975年,恰逢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逝世40周年和30周年活动,当时的国务院文化组调集了北京各路精兵强将进行排练,中央乐团组成了由严良堃为首的修订小组,以“延安版”为基础,参考“莫斯科版”和钢琴协奏曲《黄河》通盘考虑进行修改。

首先删去的是“莫斯科版”中增加的《序曲》。《黄河颂》没有作大的修改。《黄河迷水天上来》有了二个较大的改动,将“延安版”中的三弦改成了琵琶,另就是重新配器后的乐队气势更大,改变了“莫斯科版”中仍以乐队拨弦为主的伴奏方式。《黄水谣》写成了混声合唱。《黄河怨》作了相应的调整,在“莫斯科版”中多次转调,此版没有转调,同时也删除了“莫版”中的女声伴唱,恢复了“延安版”形制。《保卫黄河》在“莫斯科版”中使用了四部轮唱,此版改为三部轮唱,第四部轮唱用乐队演奏了一遍。《怒吼吧,黄河》在最后“向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一句时反复了四次(“延安版”是三次,“莫斯科版” 是五次),调性与和声也作了一些改变与调整。

“中央乐团版”影响深远,至今仍是舞台演出的通行版本,三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令其日臻完美,奠定了权威地位。效果好,表现力丰富乐队的演奏员演奏的时候感受非常顺手,让人热血沸腾,起到了言语难以表达的作用。它有强在的凝聚力,团结了各派人士,让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做中国人的自豪,增长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对于这段朗诵,后来由于人们嫌其太长,大多删去不演,久而久之竟成了约定俗成,其结果是《黄河大合唱》被剜走了诗的特性,歌曲词意和情绪中断。对于这点违反艺术规律,脱离艺术效果而不计的做法,我个人是极其反感的。而中唱上海分公司出版的这套CD中,二个版本都没收入这段《黄河之水天上来》,不知为何。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生於一九零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后转到英国人办的英文学校,攻读英文。十一岁转到华侨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两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又升入大学,一直以半工读来维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音乐教员。二十一岁那年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一九二九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进过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创办的音乐学校,做过饭店堂馆、修指甲和咖啡店的杂役和音乐师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风》(三重奏),明显地受到当年他跟从过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响。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翌年十一月,第三厅工作受阻碍,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注:冼星海谱曲,光未然写词。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3.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4.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5.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6.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