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新左翼文艺-介入(1-3)
足球:组织起来——读 《黑土地》随感
小说地址: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406/54862.html
由这篇小小说勾勒出的农村的图景是吸引人的。我在农村生活了20年,却对这种质朴的气氛是感受很少。由此,我想到,农村里的这种被传统文化深深渗透而建构成的风俗氛围,是美好又脆弱的,它极易被某一些外来因素破坏。这个故事指向的也是这一个意思吧。农村这种小农分散的经济形式成了束缚村民组织性形成的主要原因。这导致了几千年来,农村都处在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被动境地。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
文中讲述了王家沟的一块土地即将划给电线厂,而由此引发电线厂代理人——村长,与村民矛盾冲突的一个“侧面”。这一个“侧面”中隐含的激烈冲突还处在酝酿之中,并没有爆发出来。这样的处理办法,无疑是有意设计的,它的新颖在于将一个司空见惯的发展情节放弃掉,同时又获得这个情节能够给与小说本身的叙述意义。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理方式将小说主题聚焦在了“暴风雨”到来的前景,——这一部分才是这一类小说真正需要“终极关怀”的。这一部分就是:农民是怎么被卷入斗争矛盾中的?这样的问题就和农村松散的组织性,农民落后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个几千年的老问题挂上勾了。
这个故事的发展是不言自明的。王家沟农民与电线厂及其“代理人”村长王海——这样的“钱权一体”的怪物是不能抗争的。我们只要不局限在王家沟一地,而想到千千万万个王家沟的社会现实,就会发现偶然性的因素在这样大面积的社会现实面前是很渺小的。只有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争斗,自立自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现在,有一股风气,是附和无助的农民们上访党中央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与“偶然性”赛跑的思想是幼稚和可怜的。有助于解决这一个问题只有一个途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
在这篇小小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细节:玉婶儿,老瘸子,老四,九哥所获得的信息完全不对称。玉婶儿,老四,九哥对相关政策——即“四加二政策”完全不知道;老瘸子,九哥不知道机井的补偿款;老四知道机井的事情还是通过“小道”而得的。而农民们的交流如上者,还是通过一个个偶然机会才有的。身为党员如老瘸子和九哥都被公然蒙蔽,更何况普通农民!这一个视角的描写清楚地给我们展示了农村内在的封闭性。小小农村,封闭性竟如此令人咋舌。农民为什么没有互通交流的途径?为什么农民之间的交流这么少?原因还得和农村的经济形式联系在一起,还得与农村被动的政治形势联系在一起,和农民主人翁意识弱,以及被他们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伤痕联系在一切。
在结尾设置了乐观的结局。但纵观全文,这个结局又是不容乐观的。这种农民的乐观缘何而来,没有表达清晰。老瘸子的梦,表明了老瘸子的潜意识,这是否反映了在农村“大变动”时期,农民们物欲之外的精神需求呢?我看是有一些的。农民们被政府粗糙地“处理掉”,农民们被知识分子无理地低看,农民们处在“物质占有”链条的底端的弱势等等,这些条件的引导、暗示,往往会蒙蔽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这一个细节,是有这部分含义的。
说了以上的看法,该回归到对作品本身的文学性的探讨了。
写小说,无非是有这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概念到具象;另一种是由具象到概念。从理论探讨的意义上来叙写农村题材小说,可以从以上我所提及的概念出发,比如农民的无组织性,农村的内在的封闭性,农民的真正意愿等等。我比较爱好从这一个方面,即概念到具象,认识小说。也是从一个“侧面”、“视角”来表现农村里的状况的。这一个“侧面”,“视角”就是一个概念。但这种方式,会造成作品的生硬,容易把人物扁平化。这一个作品的人物形象比较简单,我很希望看到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现在的农民的心理已经和“经典”的心理不同了。结合一下,如今电视上的都市轻喜剧的简单平面的人物设计,就可以这样说了,以往的对人物认识方法和认识水平都该过去了,现代人是与以往不同的人!这段没什么条理性的话,算作我对未来的作品的希望,希望给人以启发。
(2014-7-7 浙江 衢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