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现实”之路?平凡之路?——评韩寒《后会无期》

郑月 · 2014-08-17 · 来源:当代文化研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这一次,韩寒携电影《后会无期》归来,身份转换成了电影导演与编剧。这个年少成名的男人的身份总是处在变换与交织当中:作文大赛获奖者、叛逆的退学少年、畅销书作家、网络“公知”意见领袖、职业赛车手,如今又成了导演。读图时代已然到来,人们对于影像的敏感与接受显然超过了文字,于是拍电影自然成为许多非导演身份的“文化”人的选择。作为文化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如今的华语商业电影无疑是一个利益的聚宝盆,连一些谈不上电影的影像作品在商业化之后都能赚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此刻韩寒来插上一脚当然不足为奇,可是,这个文艺青年心中的男神当然不会如此袒露他的本意,给出的答案依旧是十分“文艺”:“拍电影一直是我的梦想之一。”

  上映首日票房破7600万,豆瓣电影评分7.6,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叫好又叫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影片情节比较简单:几个家在偏远小岛上的青年驾着一部城市型小车穿山越岭,横穿中国东西,在这一路上他们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最后各奔东西,后会无期。如此一言以蔽之当然无味,其很“韩寒”的一面就是充斥着各种段子,有的插科打诨,有的金玉良言,以至于网友们在网络上掀起了韩寒式造句的风潮。在这些丰富的段子背后,导演一直在跟我们强调一个词“现实”。三叔说:“既然大家都没本事,各走各路,这才是现实。”周沫说:“小城市靠关系和势力,大城市多少公平些。”浩汉反驳:“在大城市,有关系有势力,就会比别人更公平。”当江河乐观主义地觉得水中煮着的青蛙在努力冲出锅的时候,浩汉猛得扣上锅盖,来了一句“这才是现实!”锅盖猛然扣上的声响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观众的心上,对啊,这才是现实!也许,韩导的意思就是在告诉你,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温水到沸水中的青蛙,无论你怎么折腾,现实就是狠狠地用锅盖把你憋死在锅里,大家都是没本事的人,就各走各路,谁也别管谁,后会无期。

  可现实真的就是这样么?难道现实就只是如宿命论般告诉你,我们怎么折腾都没戏,凭着关系和势力就会顺风顺水?现实不是这样定格的观念,它活生生地嵌在我们每个人的感觉经验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认同的是这样的“现实观”,那无疑是对这个世界缴械投降。当我们面对悬殊的贫富差距,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面对权力机构的横眉冷对,面对如龙卷风般卷走我们钱的资本逻辑时,如果恰恰认同的是韩寒这样的“现实观”:“你别瞎折腾了,都没用的,这就是现实。不如看看我的电影吧,让那些在现实中饱受摧残的内心在这里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同时消解在冷幽默的段子里吧,出了电影院的门,你依旧是一条好汉!”,那无疑正中资本下怀,韩导这个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身份果真做得天衣无缝。

  当这样的“现实观”与公路片形式结合时,就会产生出矛盾而却又有美感的艺术效果。一台车一直在路上行驶,穿越森林、沙漠、飞机场……即便这几位主角是去与人相见,但目的明确,只是去找他们要见的对象,并没有和其他任何人或者我们所处的都市发生交集。也就是说,故事本事选取的场景是和现实抽离的,是一个架空的时空,在这个架空的时空中,事情的逻辑可以不按照常理,似梦似幻,如一次不知真假的冒险。这种在路上的时空设置很符合当代都市青年的审美偏好,他们厌倦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与重复,于是向往“生活在别处”的美好想象,近几年诸如《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迟到的间隔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样的旅行随笔类书籍火爆图书市场,搭车或者徒步去流浪的背包客的旅游形式挑动着城市青年蠢蠢欲动的心……似乎这种貌似奋不顾身抛开一切,行走在路上的感觉就是处理紧张都市感的良方。在电影中,钟汉良饰演的角色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说“我的偶像不是明星,是一颗卫星。”“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谈何世界观。”可是,这样的“在路上”也许只是一种姿态,只是你逃避种种困难与矛盾,最终与它和解的方式而已。当整部影片都试图在讨论什么是现实的时候,恰恰用的却是一种架空是时空观,处理的方式是与现实毫不相关的“非现实”。那么让人不禁质疑,韩寒在这里讨论的“现实”,是真的现实,还是主流价值观的一种翻版。

  当这辆车一直在路上行驶,主人公们最终也各奔东西,故事似乎就要切着题目“后会无期”而终的时候,屏幕一黑,两个大大的字“后来”出现在屏幕下方,后来,落魄的小学教员变成了大作家,小替身演员变成了大明星,妓女从了良……两个字“后来”简单地带过了他们实现身份转换的过程,很明显,在此处导演已经驾驭不了故事的叙述,他在故事前半部分奋力表现的“现实观”法则,在故事的结局上根本不适用,因此只能“后来”两字带过,这构成了故事结构上的漏洞与软肋。故事无疑是矛盾的,既然“现实”是这样的,那这些心怀乐观的小人物的成功如何解释,那个深谙“现实法则”的浩汉最终的杳无音讯是不是又一次印证了瞎折腾是没用的?也许设置这样的结局是想给那些每天劳苦奋斗着的都市人一丝希望,可叙事上的漏洞最终没办法给出合理的答案。

  在电影的发布会上,韩导的姿态摆得很明晰“我们是来拍电影的,不是拍观众马屁的。”意指这部片子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做的纯商业电影,可事实上它的确吸引了很多的城市白领与学生走进影院,无论他们是商业片或者文艺片爱好者。我只能说,韩寒在这点上做得很隐晦。色调的选择、镜头的运用、场景的选定、配乐的选择,这些的确为影片蒙上了文艺片的面纱。同时,主角的选择大多是当红的偶像,影片的营销模式也首次采用了大规模的网络预售,韩寒的博客上每天在倒数距离上映的日期,甚至连影片中那条阿拉斯加犬的微博粉丝都有三十几万。这种商业与文艺的组合,正好切中了都市观影者的胃口,因此,我们姑且说它是部文艺商业片吧。《小时代》在同时期也在热映,相比《小时代》商业得明目张胆,《后会无期》的确隐晦了不少,起码这些都市的“文艺青年”们不必因为在电影院撞到了熟人而惭愧羞涩。也许韩导不愿意听,但仔细想来,《后会无期》不就是披着文艺面纱的《小时代》么。

  这是部韩寒痕迹很重的影片,能看出他在试图讨论很多问题,关于信任、关于理想、关于整个世界,可给出的答案依然还是暗合了资本最大化所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这个叛逆的“公知”被收编了,还是他本身就是其中一员,是我们观众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许韩寒想告诉我们的答案就是如片尾曲唱的一样“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抑或说,面对这样的现实,无论怎么折腾都是没用的,平庸才是唯一的答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