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是对我们现在某些文艺作品现状的白描。无根是因为缺乏信仰,无病呻吟是精神空虚形成,无魂是心态浮躁所致。文艺作品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的思想和情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我们国家的文艺事业整体上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文艺作品界也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如前所述的那些文艺作品,反映出我们当前文艺创作的一些病症。如果放任自流不加引导,长此以往,将会对我们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文艺作品肩负着传递真善美和向上向善价值观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曾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作品应当带领着人类在真善美的大海中徜徉,感受心灵的熏陶和灵魂的洗礼,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然而,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现在某些文艺作品专注于蝇头小利,眼睛只盯着一些负面的、三俗的东西,用审丑博得点击率,用媚俗换取大众关注,这只会让我们的文艺创作走向歧途,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要明白,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文艺工也应具有传递文化正能量的使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不少文艺工是德艺双馨的典范,他们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着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但是随着消费文化的崛起,也不乏有些文艺工的志向和追求发生了扭曲,以获利为最终目的,为追求卖点制造骂点,成了市场的奴隶。他们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具有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工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想让作品传递文化正能量,文艺工首先应修身正己,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增强作品的底气与骨气,自觉担当起传播文化正能量的排头兵。
文艺作品和文艺工怎样才能传递正能量,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的天职,文艺的生命力就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古往今来伟大的文艺作品或者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创作主体,或者是以人民群众为歌颂对象,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惟歌生民病”的创作主张,北宋大儒张载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成为历代文人的遵循。从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是党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方针和对文艺工的殷切期望。人民才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那些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无一不是饱含着对时代的追问、对人性的观察、对社会的观照、对历史的思考,植根人民、观照现实。柳青扎根农村14年创作出表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转变的《创业史》,路遥深入矿区体验生活写出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平凡的世界》,无一不是在践行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导向。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文艺作品,娱乐化气息浓厚,缺少对社会的观照和人民群众的关心;缺少家国情怀、主题苍白无力;或戏说历史、恶搞经典;或只关注于小我的风花雪月,这些作品不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更何谈震撼人心,注定只是沧海一粟。只有那些真正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作品才具有穿透人心的永恒魅力,才能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是思想上、艺术上能取得成功,也要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谁是鉴赏者和评判家,就是我们的人民。只有将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引领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不断向前迈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