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讨(续四)
七、社会主义生产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相对立。这个观点被今天的主流精英们半公开地否认了。我前向大家介绍过《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讨》的几节,说明现在确实有许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讨》还论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具体研究,对社会主义的生产组织、产品交换、生产特征、生产规律等问题,以后有机会一一道来。最后部分是探讨过中国社会主义问题。虽然是十多年前象写的,现在看来至少可以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提供一个视角和方法。下面把这一部分扼要地提出来,供大家批判,领导参考。
由于篇幅原因,我不能阐述、只能提出资本总循环公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资本总循环公式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
┌───────────┐┌──────────┐
G-W┄ P┄W’—G’. G-W┄P┄W’—G’. G-W┄P┄W’ 等等。
└───────────┘└──────────┘
└──────────┘└┈┈┈┈┈┈┈┈┈┈┘
我在《读〈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文中,论证了“剥除掉了G-W(A+Pm)…W'-G'或 G-W [(A+Pm)…W']-G'的外壳G-W -G',让(A+Pm)…W'这个一切生产的核心内容直接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表现形式。这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条件,而且已经表现出现实的自然的必然性。(A+Pm)…W'取代G-W(A+Pm)…W'-G'或 G-W [(A+Pm)…W']-G' ,不是恢复小生产的私有制,而是社会化劳动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否定劳动的异己所有制。”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以后的论述中,我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和社会主义实践,推演出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
┌────—-———————┐┌───────
A —Ⅱ…(H+A) —Ⅱ…(H+A)
〉P…W.〈 〉P…W.〈 〉P…W… 等等。
Pm ─Pm ─Pm
└───────-—————┘└──────-——————┘
└──────-——————┘└─────———————-┘
由于我不懂电脑操作,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简化了。式中,A——劳动力,Pm——生产资料,P——生产,W——产品和商品,W’——商品资本,G——资本价值,G’——货币资本,Ⅱ——第二部类产品即生活资料,H——自由人的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表示生产出或转化为,—表示分配或交换。
资本总循环公式就不解释,请参看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表示:联合的劳动力A和共同的生产资料Pm相结合,进行生产活动P,生产出产品W。W的一部分分配为或交换来生活资料,供劳动者个人生活消费,转化为劳动者自由地生活和再生产出新的劳动力;另一部分分配为或交换来生产资料,与新的劳动力再结合,进行新的生产,如此循环不已。
下面我们来比较资本总循环公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
1、资本总循环公式有G…G’,P…P,W’…W’三种特殊循环形式。社会主义生产也有三种特殊循环形式:(H+A)…(H+A),P…P,W…W。
无论是P…P,W’…W’或P…P,W…W,都是表明要不断生产物质财富,这是任何社会存在的基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是G…G,它最清楚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交换价值的生产和增殖(资本主义生产必须生产交换价值,但仅仅生产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生产,只有不仅生产交换价值,同时还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才是资本主义生产;仅仅增殖价值而不进行生产也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赚钱。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最大动力,P…P,W’…W’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得不干的事。
由于消灭了雇佣劳动G—A,剥除掉生产的资本外壳,从而使G…G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中消除了;W’…W’即商品资本生产的循环,也变为商品和产品生产的循环W…W,这些重大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内容实质都变了。
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殊循环形式P…P,W…W,表明社会主义和一切社会一样要发展生产和物质财富,但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目的,表现在(H+A)…(H+A)这个特殊形式上,就是为了劳动者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以及为达此目的而不断发展劳动生产力。
资本主义社会总是发展生产无节制地追求财富,使人成为财富的奴隶,导致人类生存条件的不断恶化,那是“人为财死”的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它特有的和最基本的规律则是:文明改造世界,以日益进步的生产和日益丰富的产品,来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社会每个成员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并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的人的生活条件。
为H即为人的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的生产,决定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这种优越性不仅在于公平、正义等等,而且在于,人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在于使用价值与生产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因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持续的、科学的。如果生产方式不能保持社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那社会公正也持续不下去。资本主义生产是为剩余价值而生产,剩余价值不仅是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剥夺,而且价值又与生产力成反比,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最终将在剩余价值不能或难于实现之时停顿。
2、社会主义生产中,包括着两个生产要素即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再生产。尽管劳动力的生产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劳动力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资本家只是从市场上购买(G—A)来供使用即生产消费的。因此总希望它供大于求并且价格越便利越好。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同了。劳动者始终是劳动力和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在劳动者占有了社会生产资料之后,必然把两种社会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生产的整个内容。劳动力的生产和科学使用,已经不再是私人的事,而是社会生产和教育要承担的工作。教育改革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这个基本特征。
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是事实。但许多理论家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关系则是不对的。马克思明白指出:“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么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社会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既不能自以为是,又不能奴颜婢膝。
社会主义生产总循环公式已经表示,W—Ⅱ,W—Pm就是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社会主义必须要消除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决定着社会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可以绝对肯定的说,只要社会存在以劳动力商品为基础,无论赋予什么特色,怎样与时俱进,都不是资本社会主义社会。
《哥达纲领批判》已经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就消除了商品的说法,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还可以指出,马克思讲了:商品交换最初发生在不同的共同体之间。马克思又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应当以国家身份帮助农民等小生产者走集体化道路,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显然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共同体,国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之间按照马克思主义也是存在商品交换。
我的研究阐明,按劳分配必然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产品都是劳动的产品。请注意: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产品中的物质是国有生产资料转化而来,因而转化到产品中的这部分物质的价值,仍然属于国家所有,这部分交换在国有企业之间属于同一所有者内部的产品交换。但是,在产品中还有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在按劳分配制度下,这部分价值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因此这部分的交换属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具有商品交换性质。所以,列宁说的对:“现在,所有经济委员会和所以经济建设机关,都必须特别重视商品交换问题(包括产品交换在内,因为用来农民粮食的国家产品,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已不是政治经济学上的商品,决不单纯是商品,已不是商品,已不成其为商品)。”
4、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是事实。而许多人片面搞市场化,反对计划经济,则是非常错误的。
任何社会都会程度不同的按比例组织生产,只是范围和方式不同。
资本总循环公式的G…G’的详细形式是
A
G-W〈 ┄ P┄W’—G’,
Pm
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是首先以一定的资本价值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G-W(A+Pm),除了表示G所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这种质的分割之外,还表示一种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即货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买者所支配的超额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他对于这种超额劳动的支配权就没有用处。如果现有的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A+Pm)…P也一样: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就不能得到完全利用;如果现有的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
生产中,劳动量和生产资料这种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是由生产的技术规定的,这是生产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不可能因为社会制度改变而被取消的。在单个生产者的生产中,这个自然规律容易为人们所掌握控制,因而容易转化为生产的有计划。一个人,无论是个体劳动者还是资本家,一个企业,无论是资本主义企业还是社会主义企业,他们进行生产必然是有计划的。对于这个到处可见的事实,怎么会有人不知道呢?
马克思告诉我们:“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显然,社会不可能实际预定和控制私人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按一定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的社会生产,只能通过市场的竞争规律来自发地调节。社会主义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劳动者又自愿地把个人的劳动力联合成为社会的劳动力来共同使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有了客观条件,因而社会主义有计划地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社会生产,就如企业家在企业里有计划地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必须有的起码的职能。如果不能有计划地使用生产资料,就没有实际占有生产资料,这个生产组织者就不称责。
当然,不是说占有了生产资料就能成功地进行有计划生产,现在的关键是计划符合客观实际。过去大跃进的不成功,就在于主观的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么计划能否符合实际呢?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只是指出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但是这里可以指出:大家都讲“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又都同意社会主义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关于客观规律的学问。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认识了的必然。如果人们不能自觉地运用自然规律,有计划进行生产,就是否认“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否认自己承认的社会主义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有一点还需要注意:由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家用货币资本买来的,因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比,要受到资本量的制约;而社会主义生产则摆脱了资本的制约,直接根据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量了决定最合理的配比。这一点对于研究各个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生产特点非常重要,(未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