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网络成为网民自由民主讨论国是的平台
我曾经写了一篇批评中新社评论员把俞可平刻意去拔高的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和乌有着之乡都不能发表,我只好到中新网开博,换了个标题并相应对文章作了点小修改,发到中新网社区国是众议院论坛。10月3日该论坛一字未动地全文发表:
2007年9月17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转载了俞可平的文章《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后,昨天,9月27日又转载了中新社评论员文章《“民生观照”下的十七大》,文章开始的立论和破题是:
“五年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执政理念,在中共领导人各种场合的谈话中和中共各种文件中的高密度表述,必然累积为中共十七大的重要理论成果。而在这种热切的民生观照背后,是中国执政党对“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高度认同和接纳。
了解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建立后,‘以人为本’在中共党内曾被当作是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而遭到严厉的批判。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强调正视‘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激发了中国人的活力,……然而,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以人为本’仍未被纳入中国官方的重要政治思维。
二00三年,是一个令世人难忘的年份。这一年,‘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与中国政治碰撞、融合。……中共关键时刻坚定地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执政道路。”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9月28日接着又转载中新社评论员《民主政治“增量”的中共十七大》,人民网也转载了。这篇文章一开始便讲:
“去年十月二十三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的文章,题为《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辨证》。海内外纷纷转载,评论甚多。
今年九月十七日,同在《北京日报》第十八版,俞可平发表《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一文。跟一年前相比,俞可平这篇畅谈“中国增量民主”的文章长了,从四分之一版扩至一个整版。字里行间,更显底气。
迹象显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民主在中国内地不再“羞羞答答”,不再是禁忌,不再是“洪水猛兽”。它见之于智囊学者,见之于大学讲堂,互联网络,寻常百姓的街谈巷议,也见之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重要文件。
胡锦涛今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以之为中共十七大报告蓝本的“六·二五”讲话是典型一例。……
……
换言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决策层,正以历史、开放、宏观、务实、前瞻的眼光来看待民主这个长期被西方“垄断”话语权的“东西”,承认民主有普遍性原则……”
如果说,中新网评论员的第一篇文章还是一般地讲“中国执政党对“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高度认同和接纳”,那么,紧接着的这篇评论员文章就明确了,中国执政党是对俞可平“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高度认同和接纳。 真个“字里行间,更显底气”。
《民主政治“增量”的中共十七大》遣文用字非常精妙。首先是俞可平文章的发表,海内外纷纷转载,评论甚多;然后才有胡锦涛今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民主”最先见之于智囊学者,最后“也”见之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重要文件,终于在中国内地不再羞羞答答,不再是禁忌,不再是洪水猛兽。
联系到俞可平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一文,《民主政治“增量”的中共十七大》这篇文章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换言之”:民主这个长期被西方垄断的话语权,在中国“内地”被视为洪水猛兽、予以禁忌、不能公开宣讲的东西,在智囊学者俞可平“成了中共目前核心理论班子的一部分……将已形成的世界观带到共产党内”,才开始进入党和政府官方的政治话语体系,终于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人为本”从知识界的一种理念转变成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依据。说得直白点就是: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头脑实际是智囊领班俞可平,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西方民主主义。
中新社评论员文章和俞可平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同出一辙,都是用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来烘托“胡温新政”, 鲜明地把21世纪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维”对立起来;都是宣称“胡温新政”是中国执政党对“20世纪80年代一些有责任感的理论工开始重新提倡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的价值”“的高度认同和接纳。”
这是事实吗?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在过去真是视民主、人权为洪水猛兽、予以禁忌吗?现在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真是从知识精英那里转变成为的吗?
我在中新网社区开博的《我写博客》中说:“我是因为看了中新社评论员的文章《“民生观照”下的十七大》,来到这方和中新社评论员讨论问题来的。”中新网社区是中新社办的,不知道中新社有没有气度、底气允许不同的意见在中新网社区上发表,也不知道中新社评论员能否和一个普通网民讨论问题?我拭目以待。
我看了立刻写下这个评语:“中新网社区发表这个帖子,好样的。愿国是参议院成为网民自由民主讨论国是的平台!”更多的不能说了,这也是我对所以网站的期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