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包子农民对国家交通运输事业
发展政策的疑惑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据报载,中国的物流本高达GDP的20-30%,这不能不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是一个极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极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一直是在超高速的发展!据说原预计2000年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结果届时已经达到了13000公里,现在据说已突破30000多公里,成为世界第二。但在这足以向世人炫耀的背后,却是物流成本奇高,这使人感到困惑不解!
与高速公路的超高速发展相比,中国铁路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全国铁路里程仅有74000多公里,据说复线铁路仅占37%。虽然铁路的利用效率为世界第一,但请车的满足率只有30%,就是说还有70%的客户需要车皮却没有车皮可供使用,客运高峰时期如“春运”“暑运”的紧张、惨烈和尴尬成为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基本相等,但美国在最鼎盛时期,铁路里程高达50多万公里,等于现在中国铁路里程的七八倍,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铁路里程太少了!我们每年的铁路建设里程达1000多公里,便自豪得不得了,而美国曾经每年修建20000多公里的铁路,这说明我们的铁路建设实在是太慢了!
青藏铁路胜利竣工后,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透露,每公里建设成本为2900多万,这不能不令人大吃一惊!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气侯、环境条件下修铁路,每公里才花2900多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的数字呀!而每公里高速公路的修建费用也得2、3千万元,有的甚至高达4、5千万元,但为什么修建高速公路的热情如此高涨,而修建铁路的信心却如此低落呢?
况且,论占地,一条高速公路的占地面积是铁路占地面积的几倍!论运输成本,高速公路吨公里几毛钱,而铁路只不过吨公里几分钱!论工程技术要求的难易,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为什么我们要在交通运输事业的政策中,对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厚此薄彼呢?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论投资、论成本、论占地、论轻重缓急,其实这铁路建设和和公路建设到底哪一个是刀刃,不言自明!这种做法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呀!难道我们傻了吗?难道我们连这1+1=2一般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懂了吗???
这个问题对我这个小小的农民来讲,也许是个疑惑,但对领导和决策者来讲,应该是心知肚明吧?但为什么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呢?其实,这其中的猫腻,我们土包子农民也能看出几分:中国的铁路由国家垄断经营,各级地方政府很难从“铁老大”那里分得一杯鲜羹。而高速公路则在“要想富,先修路”的舆论导向指引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的首选。从省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落马,就能看出来高速公路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来讲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每公里高达几千万元的工程费用,从中“腐败”一点,绝对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把道路“碎尸万段”,建多如牛毛的收费站,打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名义,像剪径之人一样,对于来往车辆“微笑”打劫,温柔“一刀”,这“生意”做得像姜太公一样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多惬意呀!当一名小小的收费员的月工资高达8000元,以至于连交通厅长都羡慕的要死,连连感叹,想去当一名收员时,这修高速公路还能不积极吗?当收费站实事上已成为政府的小金库,而要还清贷款的时间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发家致富”的“快捷通道”时,他能不积极吗?他还能顾得上物流成本高不高?占地面积多不多?投资金额大不大?与建铁路相比合算不合算?等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吗?他还能顾得上经济学原理吗?当政府已经更像一个“生意人”,更像一个“公司型”政府时,我们能指望他们对这样1+1=2的简单问题不揣着明白装糊涂吗?当然,另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公车数量已高达350万辆,每年为此而消耗4000亿,官员们屁股底下坐着一座“楼”,却能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感受恐怕比哈里·波特骑着扫把就能在天上飞一样还要惬意!有了好车,没有好路,行吗?而坐火车对官员来说是很没面子的!漂亮豪华的“坐骑”总不能在两条铁轨上行驶吧?由此看来,地方政府官员对高速公路“情有独钟”,对铁路“不屑一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奥妙在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建设中表现得可谓淋淋尽致,对自己有利的就再积极不过,对自己没利的再消极不过,管它什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呀!
孰优孰劣 道理很简单
厚此薄彼 老子就这样!
人民奈何?国家奈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