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考官“回避”的作用有限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郑明怀
“今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面试仍将对考官实行异地交流。”(《江苏公务员面试仍将对考官实行异地交流》南京晨报 2007-06-08 )
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作用有限。
应该说,公务员的招考每年都在进步,但公务员面试带有较强的人为性,容易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钻空子。在正式面试之前,一些考生的家长就大显神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到面试官员的具体情况,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通过关系搞定面试官员,以便在面试过程中考官“照顾”自己的子女,让子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夹着金钱、权力、人情、关系、面子、暴力、威胁的面试,面试过程就难以避免“暗箱操作”,个别地方的公务员面试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父辈资源、关系的竞争,没有关系的就算你个人能力再好,也过不了关,这严重违反了招考中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不仅引起很多面试者的不满,更使一些考生家长感到愤怒,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更糟糕的是那些有面试资格的的考生,由于担心面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为了在面试中得到公正的对待,也会找关系。毫无疑问,面试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到公务员公平公正的招考。
因而,公务员考试的面试对考官实行异地交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公务员面试的考官往往都局限于本行政区域的范围的官员,考官大都是本地的官员,一些考官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在面试过程中不得不对某些人“另眼相看”、“高抬贵手”,致使一些素质差的人混进了公务员队伍,而把一些优秀者拒之门外。的确,异地为考官,能有效杜绝和防止考官难以突破“无形压力网”、“关系网”、“人情网”的不利局面,突破考官久居一地形成的利益格局,摆脱人情和关系的束缚, 干净利落地与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划清界限,防止在人情、利益关系中的不公正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除了考官的后顾之忧,考官在面试过程中也就不必瞻前顾后,左右为难,从而可以轻装上阵,真正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科学、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
公务员面试考官异地交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能说这样做没有丝毫作用,其积极的意义不能否认,但对其也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更不要夸大这种“回避”制度的作用,毕竟面试考官异地交流的作用有限,因为异地交流难以杜绝腐败现象,甚至可能在考官异地交流这张伪善的面孔下掩盖了更严重的不公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